配色: 字号:
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吗
2013-01-16 | 阅:  转:  |  分享 
  
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吗



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吗?胆囊息肉,又称胆囊息肉样病变,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占位性病变。有查体统计机构证明,我国正常人群中,约有5%的胆囊息肉检出率。

由此可见,胆囊息肉实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胆囊息肉也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其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胆囊息肉大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体检中被偶然发现,且2—3毫米以下的胆囊息肉在CT检查和核磁共振中还常常出现漏诊。

这一类的胆囊息肉患者,自然不需要手术。只要注意防护,在饮食上注意调养,坚持每年定期检查,可不做任何治疗。

其次,直径小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不用过于担心。一般来讲,胆囊息肉以良性居多,而且对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也不大,以致于很多患者平时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这一类的胆囊息肉患者,一般也不需要手术。只要强调B超动态观察,每4—6个月定期做1次检查即可;若发现胆囊息肉有增长的趋势,还可缩短复查期。

如果胆囊患者想要用药调治,则可以服用一些水煎汤剂,如护胆调息方。每日取1付,将方中的药材置于锅中加水浸泡,然后以大火煮至沸腾,再以小火慢煎30分钟。取汁,分3次服用。

或者服用双花连胆汤。每日取野菊花20克,金银花20克,制香附15克,白芍15克,青皮15克,元胡15克,柴胡15克,厚朴15克,茵陈15克,茯苓15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黄连10克。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稍作浸泡后煎煮,待煎煮至沸腾则滤出服用。

不过,尽管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也有一部分的胆囊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且发现癌变时大多数已经发展至中晚期阶段。

据资料统计,从上世纪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开始逐渐增高。而在癌变的过程中或者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不适的感觉。如此一来,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不知不觉中癌变,着实可怕。

因此,当胆囊息肉患者在检查中发现有以下情形时,需要手术进行治疗。

其一,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

其二,B超动态观察时,发现胆囊息肉增长较迅速;

其三,胆囊息肉病变还伴有结石存在。

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方式,主要采取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其具体过程是:

首先,令患者呈仰卧位,头高脚低,右侧略抬高,并对其进行全身麻醉。于其脐下或脐上做1个10mm的横切口。由此进入气腹针,穿刺成功之后施行气腹,待腹腔内压力逐渐达到12—13mmHg之后,仔细的插入10mm套管针,由此插入腹腔镜。

其次,于患者的剑突下1cm处切开1mm的横切口,插入10mm套管针,作为主要操作孔,由此插入电凝钩;于锁骨中线、肋缘下1cm切开5mm切口,由此插入5mm套管针,作为胆囊抓钳的操作孔;于腋前线、肋缘下切开5mm切口,由此插入5mm套管针,作为辅助操作孔,可经此孔术中协助暴露手术野。

再次,分辨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用电凝钩于胆囊壶腹处仔细的切开浆肌层,并由此向胆总管方向做钝性分离,充分显露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在确认以上解剖关系之后,分离胆囊管周围的组织。在距胆总管3—5mm处用钛夹钳钳夹夹闭胆囊管并切断。于胆囊三角内侧钝性分离寻找胆囊动脉,并对其进行钳夹切断。

最后,提起胆囊颈部,距肝约5mm处将胆囊逐渐的从胆囊床上切下。充分电凝处理胆囊床上的渗血,仔细探查确认腹腔内无活动性出血、无胆管及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将腹腔镜移到剑突下,经脐部切口将胆囊取出体外。放出CO2,消除气腹,缝合切口。

需要注意的是,若怀疑有癌变的可能,则不宜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应选择开腹施术。这是因为,开腹施术可以扩大检查的范围,如发现有其它的病变存在,也可扩大切除范围,如对部分肝脏进行切除,对肝十二指肠淋巴结进行清扫等等。

献花(0)
+1
(本文系加油吧兄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