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阪师团·后工业时代·计生政策

 宝轮散人 2013-01-16

大阪师团·后工业时代·计生政策
□  薄文军


  有资料称,二战时期的日军第四师团——“大阪师团”是战斗力最差的一个师团,甚至有资料称其为“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在以残暴、凶狠著称的二战日军体系中,这是不多见的。
  与许许多多的日军其他师团,比如第五师团——“板垣师团”不同,“大阪师团”不是以最高指挥官的姓氏做称谓的,而是以其兵源地来代称的。事实上,“大阪师团”从中午甲午战争之前,到二战结束,50多年时间里,曾经换过30多位师团长,但无论谁做主帅,都没能使这支部队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虎狼之师、精锐之师。
  “大阪师团”战斗力极差,这被许多学者归结为其兵源地的问题。因为这个师团的主要兵源地是大阪、京都等地,是商贸区,主要士兵出身于小商小贩,因此这一兵团又被称为“商贩师团”。据说,“大阪师团”平时训练、挖战壕、搞后勤都不能说不勤奋,甚至有时候也很出色。但一遇到打硬仗,往往是一战而溃、不战而溃,甚至望风而溃。后来,这支部队干脆被当成了预备队,其实预备队更需要战斗力,没有战斗力的预备队只是个摆设,如何让参战部队放心。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大阪师团”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在日军投降、二战结束时,该师团是建制保存相对完整的。
  客观地分析,参战日军的战斗力差,尽管有利于作为其对手的我们,但就战争和军队本身来说,这是反常规的。在战场上,只要冲锋号一响,任何人、任何部队都不能打着“爱好和平”的旗号贪生怕死当孬种。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当年的“大阪师团”官兵真的有点贪生怕死。抢险救灾、战备后勤的勤奋努力,跟战场上的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抢险救灾、战备后勤正常是没有生命危险的,即便有危险一般也是个人能够把握和规避的。而战争则不同,战场上有人千方百计想要你的命,而且枪子、弹片根本不长眼。既然如此,有些人在战场上怯懦害怕,甚至临阵脱逃,这就不新鲜了。
  将“大阪师团”的怯懦归结为“商贩师团”的出身,这有些冷酷,有些打击一大片的味道。但毋庸置疑,这种成分还是有的。截至目前,世界上的多数战争,都是发生在农耕时代、工业时代的,参战的主要群体都出身于农民和工人。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农民和工人,在战场是不怕死的,而更多的商人则缺乏冲锋陷阵的勇气。许多的商人,在战争年代往往是乐于接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的指导方针,只要能花钱摆平的问题,尽量不去以身涉险。
  不过,在农耕时代,在工业社会,商人毕竟还是少数。有大批的农民、工人去参战,而少数的商人又甘于出钱,帮助解决战争经费和后勤保障问题,这应该说皆大欢喜。可是到了后工业时代呢?大家都是商人,都想花钱不出力,都想“两害相权取其轻”,那最终让谁去打仗?没有办法只能硬摊派,硬摊派的结局怎样?“大阪师团”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警惕。
  到了后工业时代,应付可能出现的战争本来就有很多潜在的问题,而我们奉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又让国人在心态上、身体素质上出现了巨大的改变。直到今天,有关部门依旧在咬紧牙关,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独生子女时代,农民没人肯做了,蓝领没人肯干了,高危行业更成了许多人千方百计规避的禁区。包括踢足球这样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娱乐活动,许多人都不敢参与了,即便参与也没有攻击性和防御性了,只剩了躲避。很明显,当下“8421”的人口结构,在一大圈长辈人眼里,独生子女是绝对不能受伤的,更不要说是参战和死亡。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我们必须承认,面对战争,家有10 个儿子、3个儿子和1个儿子,人们的心态是不同的,对于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样也是这样。人口的问题,不仅仅是个总量控制的问题,更是个社会人口结构、核心家庭结构优化的问题。简单地以为人口总量下来了,那就一好百好、一劳永逸,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思维方式。不要说别的,仅仅是要维持农业、加工制造业、采掘业的正常发展,要经营好可能出现的战争,就有必要重新考量我们现行的人口计生政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