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谈镜头选择——作者:鐘少白(09年6月6日补全)

 独行客a 2013-01-16

本人行文紧跟央视体育解说风格,天马星空,离题万里。此文主题臆断颇多,更兼颠三倒四令人难明所云。楼主穷鬼一名,所说所有镜头基本为手动500-1000RMB。

看的心烦还请各位海涵。

现实中大部分人没有机会挖掘自己在艺术上的天赋,让自己拥有宁静的心境,从而不仅仅是只有社会属性的个体。摄影是个很好的途径,让我们在生活中获得自由,而且专注一件事情能够获得强烈的归属感,所以理解为什么CNSOP五党会像“玉米”“韩饭”一样疯狂吧。

首先要表述一个观点,宾得从来不是一个好的变焦头制造商,虽然大金小金小小金的名头响亮,但是对比CNS没有什么优势,而且许久没有更新,价格反而炒作的很高。进入DA时代,16-50广角端畸变严重,16-45色散控制太差,唯一拿出手的50-135,成功的原因也更多的是小像场镜设计制造相对容易,原厂镜头里定位独特,没有直接对手。17-70没用过,没有发言权,但是看它的价格感觉实在不好,佳能的17-40都被嚷嚷伪L头呢。

我是一个定焦的死忠,一直鼓吹定焦镜头像质更好、价格便宜,且,适合入门。

使用定焦,确定好了光圈以后,通过移动相机来构图,就像是用瞄准镜“框住”敌人一样,不用考虑其他的变量。当你在使用一只变焦头的时候,你就要想,我是用变焦环好呢还是移动脚步好呢,为了景深是不是光圈也要改变。

35mm 50mm是比较容易培养镜头感的两个焦段。能收能放,可人像、可小景,适合拍摄的题材相当广泛。进退之间,天地皆在我手。以后转而使用广角和中长焦拍摄也不会有丝毫的生涩。

由于后组接环尺寸的限制,而且机身要容纳反光镜、曝光窗、及焦平面快门的厚度,50mm焦距的镜头最容易设计出大光圈来,标头地位的确立更多的是成本和性能之间互相妥协的结果。35mm是比较接近人眼所见效果的焦段,光学素质通常也比较优秀。个人的视觉习惯有很大不同,究竟自己更喜欢哪个焦段是需要长时间的应用对比试出来的。拍摄的适合应该很严肃的考虑自己要拍摄的题材,需要怎样的光学表现,怎么发挥出这个焦段的独特魅力。

85 105 135是公认的人像镜头,这几个焦段很容易做出彩,素质都是很好的,但是每个焦段的意趣却是不同。评书二十二卷的作者关于135mm与85mm的对比有精彩的论述,直接拿来引用“135mm是头像镜,它逼迫观看者直视被摄者的灵魂之窗--眼睛,与另一个“自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而85mm是半身镜,它更利于表现被摄者的整体状态,包括衣饰、姿态等,观看者的感觉更像是在看表演。 ”我的老师也曾经说过,使用长焦镜头镜头,在与人眼视线等高的位置拍摄时画面更自然。

广角,激动人心的广角!这个焦段的标签多是夸张和冲击力,我认为他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叙事性的镜头语言。我所崇拜的寇德卡,始终用一支25mm的广角镜头拍摄街头,人物就似乎是活在一出舞台剧,一生在刹那间凝固在快门声中。广角镜头控制的难点在于把握一种视觉节律,非得把35 50用熟了不可。50把握距离和透视角关系,35描绘环境……

70-200 2.8拍出的东西真是歹毒,时尚摄影师都在用200 1.8拍舞台和大片儿,300 2.8号称人类135系统的精华……长焦素质真好,长焦卖的真贵,长焦用途真窄……我从来没用过超过135mm焦距的镜头,这离我实在太远。咱追求的是竹杖芒鞋轻似马,不打算为小小的KM配上门超过1kg的大炮。

和超长焦一样,微距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但考虑未来上一只中长焦的微距来拍摄特写,毕竟用途太广泛了,配合简易的棚拍设备弄些产品照放在淘宝上也不错。

具体的说下镜头的选择

1.5倍的裁切系数带来的最大伤害就是35 50这两个焦段镜头的选择。便宜的大光圈标头变成了中焦,使其应用范围大大缩小。有个叫liam Frankland的老外,是个有趣的家伙。这哥们儿限制自己的佳能400D上只挂一支50mm镜头,而且只用最大光圈1.8拍摄,分成500张主题为this和500张主题为that的照片。这是他的博客http://www./blog/ 我没事儿就上去看看,启发我那少的可怜的创造力。如果没有大光圈情结和色彩的追求,用一支50微距来代替标头似乎是比较好的选择,能特写能人像,可谓一专多能。

宾家的35f2对比同时代的尼康35f2价格有点虚高,不想以后重复投资的话,1K+的投入还勉强能够接受。都说大姑妈的f2没有3.5的锐,但是f2是虾米用料?所谓的锐只是一个不完整且主观的概念。光圈退而求其次的话,就是一片海阔天空,老德头的M42里29 2.8 30 3.5都是好东西,宾得自己的35f2.8也不次,价格都是500-700左右,选择品相好的即可,因为这个年代镀膜的作用主要还是纠正偏色,对像质的影响不大。

35真是麻烦大了!24在APS画幅上没了广角的优势,畸变,暗角,小光圈,边缘成像一下子成了突出的问题,讨厌的是无论m42还是PK口都没个便宜的,凤凰有支24 2.8,畸变控制尚可,可惜色彩一直是国产头死穴,淘宝上全新430;淘宝上较常见的还有适马手动24 2.8价格500上下,没用过,不好说什么,但想来胶片时代适马还没那么疯狂吧?

培养镜头感和确立自己方向的阶段镜头投入以实用为主,没必要追求道听途说的“油”“锐”“焦外”。不能严格执行制定的计划,心神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无论放哪儿都是大忌。我认为入单反套头完全可以舍弃掉,旅游的时候讲求的是“千里急行军少带一根针”,轻装上阵才能玩儿的开心,记录平常的生活要能随心随拍,单反怎么说都比不过DC和手机的便捷,既不回头,何必不忘?认真拍好自己选择的主题,24 35两头足以陪伴你很长时间。最喜欢兵书十二卷的作者赵嘉的一句话,考虑器材的事情多了,考虑摄影的事情就少了。选题也是很重要,各种月赛参与就好,也别太热心,摄影是很私人的东西,保持骄傲和自信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眼里容不下别的。千万不要轻言“扫人文”,鉴于现在“玩儿”摄影的都是和咱差不多的年轻人,人生阅历都浅薄的很,硬往这方面靠只会留下肤浅的影像。古龙早年父母离异,生活困苦,以模仿起家,笔下的人物大都性格偏激,情节也是YY狗血居多;而后有一定知名度,开始锻造自己风格,多采用剧本语言,力求剧情奇诡,人多笑其最终的敌人就是你的朋友;中年后,尝尽人生百味,风淡云轻,开始表露普通人的性情,笑看世间情态,至此,方臻大成。所以,年岁见长懂得人事的时候再来“人文”吧。 不妨从自己生活状态入手,融入自己的感情切题也就较快。这些景物小品我觉得是很能考验人的技术功底,韦斯顿拍了个甜椒就卖了几十万美元呢。

就此打住,继续镜头的话题。

时不时能在网上见到的便宜广角不多,常见的也就是威达19f3.8 海鸥17f4,价格大概在700-800左右,看起来好像还不如套头的广角端,但是试过就知道他们的畸变控制,边缘成像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俄头方面,大名鼎鼎的泽尼塔尔16f2.8并不推荐,超广和鱼眼设计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鱼眼不必考虑纠正某些像差,有着夸张的形变,这个焦段大光圈的意义也不大。米勒(和平)20f3.5做工精细,畸变控制出色,比海鸥威达之流出色不少,网上不是很常见到,价格也是“飘忽不定”,如遇成色好且价格比海鸥威达高不是很多的话,能收就收了吧,偶尔还能望见f2.5的头,几乎一样的外表,搞不懂毛子……。阿萨特20f2.8似乎多见尼康AI口,不过俄头多数能够很方便的拆卸后口改造,可是俄头个体差异太大,转接后经常出现无限远不合焦卡口连接不实的问题。同样不怎么推荐这款镜头,价格未必比米勒20便宜,大光圈大口径广角想把像质做好是很不容易的事,君不见蔡司新18头也都把光圈控制在3.5?

人像头方面,50标头风头正劲,不差钱的话,平民镜皇CZJ50f1.8,本家A头(A头是手动头里镀膜最好的一代,宾家镀膜技术领先各家十数年,无忌上有专利技术文件为证!见到便宜的别犹豫),都收下也不贵,俄头小微距用途广泛,收了;85焦段尤吉比尔85f2毁誉参半,因为景深极浅,很容易对焦不准,其实分辨率影调都还不错,色彩有点怪,拍黑白小片很好。百微,135不是我的领域,但是前面有讲,这些焦段无论M42,原厂副厂,俄头国头,都能做的很好。

就看您淘宝的耐心了。

长焦&超长焦,再次无力……200-300是各个厂家炫耀实力的焦段,没有一定的积累是没法做好的。廉价的选择是M42口德头和原厂的F4军团。另外说说折返,能拍出甜甜圈来挺好玩儿的,但是对焦真的是很麻烦,俄头以低价和不错的质量在这领域吸引了无数的眼球,可是我推荐大家去关注下望远镜&天文望远镜,你会发现原来反射式折反射式原理根本不同,说不定还能让您看到摄影世界另外一片天空(当真是天空)……

总体上讲M42是很好的选择,通过转接环大部分镜头可以实现光圈自动曝光,可以让你专注于构图。不过要尽快入手,因为佳能无敌的转接能力,你的竞争对手只多不少。A头的价格无论怎么看都有点虚高,尼康二手无论年份和当时的售价以及评价都和宾得相差无几,可价格A头比尼康贵上一大截,别说人都是傻子你宾家的头就是天下无敌,人家老尼当年可是135单反霸主,以厚道著称呢。K头有很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用料和结构,跟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和初入市营销策略有关,没必要花大钱追求他们。

最后说说DKL镜头,毫不夸张的讲,每一个DKL镜头都是一件艺术品,每个见到她的人都会对50年前老物件的精致赞叹不已。可是接环真贵啊,还有可怕的最近对焦距离,有时候还有奇怪的色调。不推荐给初入门的劳苦大众,毕竟我们要的不是精致的把件儿。

几度飞沙同学搜集整理的宾得镜头大全非常棒,这是原帖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10756

另外,了解M42镜头最好的去处是茶片坊http://www./

6月更新:

关于国产头:宾家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有很大量很便宜的国产标头可供选择,二鸟、华光大概也就是一两百块,很多人入单反的动力就是拍出背景虚化的糖水片,大光圈,人像头,乍一看都有了,可事实远不是这样。

首先,这些镜头的蓝本都是早期没有自动光圈时设计的,修正像差比较均匀,大光圈时的修正并不是重点,当时追求的是f5.6 f8时的高解析力。这样还造成大光圈时焦外的糊团会比较“清晰”,不够柔和,焦外看起来比较生硬。厂家开始重视大光圈成像还是在出现有自动光圈,对焦保持全开的机器时,球面像差修正的非常多以利于对焦。为了追求理想的焦外,一些人像头还故意加大某些像差,让糊团看起来更“模糊”、柔和。这些因素都造成镜头的分辨率损失较大,有些场景会让人有狗牛倒挂之感。

再来,国产头后期质量不如前期是客观存在的。以前相机还是属于高端产品,计划经济时代做东西很多时候并不从市场方面考量,后来国产相机开始受到日货的冲击,以及体制的转变,用料大为减省了不说,连装配精度也很有问题。简单的比照下,以前的镜头光圈值等标识多为刻蚀,经久耐用,对焦环为金属,宽大,松紧合适。现在呢?坛子买国头的不少,自己看看吧……更有甚者,曾经在无忌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光“某人”,利用大家的国产情结把大量的库存瑕疵品拿来销售,f2的镜头被虚标成f1.7,让人心寒。

我比较推崇华光为珠江做的50f2(注意不是后期粗制滥造的版本,淘宝时不时能见到,价格也就百元左右),虽然到底有没有使用镧系玻璃有很大争议,虽然因为技术问题比它的蓝本宾得M50f2多了一片镜片,但这个头成像确实没的说,色彩由于镀膜和材质老化的原因有些偏色,反而比较符合我的口味。最推荐的还是原厂的A50f2,A头的色彩不必多说,还有自动光圈的优势。这个头前面有1.7 1.4两座大山压制而声名不著,价格淘宝上300左右即可拿下,比之250左右的二鸟实在划算很多。至于光圈偏小,首先要明白一个基本知识,F是物理尺寸的度量,T是有效透光量,定焦头通常都会有10%以内的减损,实际使用过的就知道,原厂的f2比二鸟的f1.7 f1.8靠谱许多。

关于手动变焦:即使是极为便宜,也不推荐购买。前面说过F和T的概念,变焦头T有1/2 2/3档的差距。定焦头已经很难做出彩,所以十几年来都没什么变化。厂商的努力多在变焦领域,无论从镀膜还是镜片,以及镜组的微调设计都有着长足的进步,这些对画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M42广角以及杂牌:这里指20mm-24mm左右的老镜头,由于M42的法兰距问题,M42头鲜有广角头,有限的几个也不要对其报以幻想,价格奇高无比,除非收藏,实在没有拥有的价值。日系厂商在这个领域其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是德国佬也承认的事实。本家大姑妈价格越炒越高,冬菜梅耶那边也跟着来劲,手头不是那么宽裕又想玩儿镜的朋友不妨考虑下众多杂牌。M42很多镜头都是贴牌生产,在经济景气的年代只要踏踏实实做产品就能活的很滋润,所谓“杂牌”其实品质并不差,价格却很便宜。

再谈套头:在各家都在提高段套素质的时候宾得偏偏推出简化版在我看来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什么都不懂的入门用户更加在意套头的素质而不仅仅考虑价格。长套头的情况要好很多,而且我一直牢记着一句话:广定长变,即使我是那么的喜欢定焦。同样是形式上的冲击力,广角拍摄时更多的是在考虑机位的选择、拍摄距离带来的不同感觉,变焦意义不大;长焦在意压缩空间,组合前景背景,突出“特写”,这不是改变距离和机位就能实现的。

一些“跑焦”的话题: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产品的装配精度也难于调和这多少有些主观的问题。大家还是多在自己技术上找问题吧,先确实搞清楚景深再说。因为很无奈的是,即使是你花了大价钱,单反系统有很多先天的顽疾是难于解决的。

再先进的机器都是基于三角测量法来测距对焦的,精度与有效基线长度有关,有效基线越长,测量精度就越高。所谓有效,就是实际的长度乘以取景器放大倍率。单反系统取景与拍摄使用同一个镜头,有效基线则是随镜头焦距而变化,所以长焦精度高,广角精度难以保证。这跟APS-C转换系数无关。广角小广角有个f2.8就已经够大了,没必要什么东西都虚化的跟蜂蜜牛奶似的,这个焦段所谓虚化就是分清主次即可,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大光圈并不好用……

自动对焦依赖的传感器的数量性能算法都是有所限制的,传感器排列的方向是一定的;传感芯片的大小有限;AF算法具有不可重复性,为了满足速度的要求精度只能妥协。更不说因为体积的因素单反主要为被动式,先天在低照度环境下无能为力(宾得为人诟病的不厚道就是不配红外辅助对焦灯,非让你买带对焦辅助的外闪)。

数码单反玩儿手动老头其实也不是最好选择,先不说小小暗暗的取景器,AF传感器也分去了大约一档的光线,机身本来是自动调焦的,当然不会为了手动头这么小众的应用来优化。以前都会有各种对焦屏选择,网格屏拍建筑,毛玻璃屏拍微距,而现在多数是为了套头的中短焦优化设计,即使是网上很多便宜的裂像屏卖,你也要考虑:你几乎要损失AF能力,你难以保证这些对焦屏的质量,安装的精度无法保证,加上你用的转接环也有精度的问题……

如果你耐着性子看完以上这些,是不是有快崩溃的感觉?是不是想google百度这些说法的真实性来证实或驳斥我?废话了半天就是想说,以上这些问题存在了很久,也没有妨碍到大量精彩作品的诞生,摄影决定性的因素不在于器材而在于人,你花了大价钱并不能直接买来技术的提高。有些东西知道了笑笑就过了,不要为了那些有的没的伤神。

“相机跟汽车一样,是作为捕食者的武器来出售的——尽可能的自动的,随时猛扑过去。大众口味期待简便、隐形的技术。制造商向顾客保证拍照毋须技能或专业知识,保证相机无所不知,能够对意志那轻微的压力做出反应。就像转动点火开关钥匙或扣动扳机一样简单。”——这是桑塔格三十年前说过的,现在读来依然冷静锋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