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传奇》的精彩、荒谬与缺憾 红尘过客(中和) 由安徽台首播的开年大戏《楚汉传奇》已播出近半。感觉此剧精彩、荒谬与缺憾兼而有之。 一 编导、主演对于刘、项二位英雄及其女人的塑造,不乏精彩的看点。 项羽与虞姬,相识的媒介是虞姬的那匹乌骓马。二人初时一见钟情,除了以眼目传情,无一句对白。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虞姬打马飞驰,扔下马鞭作为定情信物。又一个偶然,虞姬弹琴,琴声打动了项羽。项羽握着马鞭静听琴声良久,默默离去。情景如幻如梦,如诗如画。后来,项羽恰巧结识了虞姬的兄长虞子期,重逢虞姬。项羽托子期交回马鞭,因为项羽自知有推翻暴秦的重任在肩,但愿虞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战乱中,虞姬父母遭受项家军屠杀,与项氏结下仇恨。后因虞姬逃难,在山野被毒蛇咬伤,侍女带她到楚营求救。由于项羽及时请医救治,并精心护理,虞姬转危为安。爱恨情仇在虞姬心中纠结。项羽则发誓要为虞姬找到杀父仇人。后来虞姬发现了仇人就是项羽的族弟项丁,项丁畏罪逃往赵国。虞姬与虞子期兄妹见面后,决定寻找项丁报仇。项羽得知,不顾军法约束,擅自离营,偕同钟离昧和虞氏兄妹穿越秦军营地,同往赵国寻找项丁。项丁跪地,认罪自裁。至此,项羽终于赢得了虞姬的芳心。 剧中描写刘邦与曹氏、吕雉、戚夫人的姻缘际遇,各有情趣。曹氏是一个开酒店的寡妇,刘邦身为亭长,罩着她,来来往往,白吃白喝,曹氏并给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及至吕太公一家搬来后,萧何等当地名人到吕家祝贺。刘邦问得,入席少说要贺一千钱。刘邦大颜不惭,到吕家张口报称“一万钱”。吕太公不禁刮目相看,问萧何:贺一万钱的是何许人?萧何婉求吕公:免了他的贺礼吧。刘邦贪婪地吃喝,放荡不羁。当他酒足饭饱、腹中内急时,到吕家后院方便。此时,恰遇吕雉。二人互有对话。事有凑巧,恰遇一伙来吕家逼婚寻事的,刘邦和他的兄弟们仗义相救,打跑了仇家。吕翁吕媪忧心忡忡,吕雉坦言愿意嫁给刘邦。萧何提媒后,刘邦欣然应允这门婚事。并按吕雉的意思,与曹氏做了交代。刘邦与戚夫人相遇,是在他兵败退避乡村之际。这次,刘邦在戚氏家里,那真是老成持重,对戚氏没有一丝轻薄。刘邦试探地说:“听说你舞跳得好,能给我跳一个看看吗?”戚氏说:“饿着肚子,哪有力气跳舞?再说,自己的男人在战场牺牲不久,我就会轻薄到有心给别的男人跳舞吗?”他们(刘邦和戚氏)在一起探讨了人生的理想:每天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能睡个安稳觉。刘邦心里认定他已经赢得了戚氏的青睐,对萧何说:这次回去,我可能要多带回一个人。——果真,刘邦军队开拔之际,戚氏伫立路旁,如有所待。刘邦最后骑马走过,只一句话:“跟我走吧。——走了,就永远不再回来了。”两个人的手牵在一起,戚夫人轻盈地飞到刘邦的坐骑之上。 关于男女情爱,剧中还描写了“晨曦公主”与章邯;韩信与季桃;雍齿与某民妇;樊哙与吕嬃。其中,“晨曦公主”的编造比较牵强,“晨曦公主”结局的处理,显得尤为荒唐无比。 二 《楚汉传奇》违背情理的荒谬之处在于: 1 博浪沙张良雇用沧海公行刺秦始皇,编导铺陈的场面、规模、和涉及人员过于庞杂。——须知:秦始皇统治时期,对于武器、刀具的管理很严,没有人敢于组织相当规模的反政府武装,张良也不例外。他收买了一个刺客沧海公,在博浪沙对秦始皇的銮舆一击未中,这是世代相传的壮举,已属难能可贵。象电视剧《楚汉传奇》博浪沙行刺那样,又是挖陷坑,又是有许多武士协同沧海公对秦始皇的卫队进行攻击的大场面,是根本不存在的。不合乎历史的情理,故流于荒谬。此其一。按:笔者读过的《博浪椎》故事大意为:张良收买沧海公行刺,误中秦始皇副车,沧海公被活捉,押解到阳舞县大堂,审问谁是主谋?沧海公自知必死,当场触柱身亡。 2 自古阉宦欺蒙君主、弄权祸国者不乏其人,以秦朝赵高、明朝魏忠贤比较著名。而阉宦竟然想杀掉皇上,自己称帝的,闻所未闻。这不,传奇故事《楚汉》中,编导就给你异想天开地塑造一个,那就是平日侍候赵高的太监崇信其人。与其说是剧中人崇信脑子出了问题,不如说是编剧和导演弄得太离谱太荒谬了。此其二。 3 编导为了使秦将章邯这一人物更加丰满充实一些,杜撰了秦始皇的孙女“晨曦公主”。 博浪沙的凶险场面中,章邯捍卫秦始皇倒在其次,主要描写章邯在乱军之中救护“晨曦公主”,撒下救命之恩的种子。故“公主”有意下嫁章邯。后得赵高撮合,秦二世赐婚,让“晨曦公主”嫁给章邯。太监崇信利用赵高欲加害章邯的意图和“晨曦公主”对章邯的感情,对“晨曦公主”坦陈要利用章邯回朝的机会,除掉赵高和胡亥。“晨曦公主”受胁迫,才同意合作。没想到赵高已察觉崇信要对自己下手,预先安排了武力,反而制死崇信。这时,“晨曦公主”本该从长计议。可是她不顾及当时的形势,却要以一己之力行刺赵高,就不是正常人的举动作为。章邯身为武将,在旁竟然呆若木鸡,对“晨曦”既不阻止,也不救助,眼看着“晨曦”行刺不成自杀而死。许多方面都不通情理,荒谬之极。此其三。——只因为“晨曦公主”的故事编不下去了,编导要让她发神经寻死路。 三 《楚汉传奇》故事的缺憾。 编导为了使几个亿的投资见“成效”,注重千军万马的大场面,描写战斗厮杀的血腥气,展示尸横遍野的悲凉景。而对于人物精神的修为和建设有所忽略。说楚汉,论英雄,项羽那是个失败者,顶多算个失败的英雄;刘邦出身为小地痞,后来贵为开国帝王,也是个“妻管严”;韩信战功赫赫,短暂的荣华富贵,最终不得好死;至于萧何,为了自保,阿附吕后,人品很成问题。 “吾斗智,不斗力。”(刘邦语)刘胜项败,是智谋战胜蛮力的最好的证明。楚汉战争中,刘、项两大集团的两个主要谋士张良和范增,乃是英雄中的英雄,亮点中的亮点。《楚汉传奇》对此描写不够,且有很大的缺憾。 项羽为什么尊范增为“亚父”?因为项羽听从范增的,就打胜仗;不听范增的,就打败仗。后来项羽成气候了,不拿范谋士的话当回事了,范增生不起那闲气,就弃他而去了。众叛亲离,项羽焉能不败。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博浪沙行刺时还很年青,血气方刚。《楚汉传奇》剧中,他被秦兵追杀,跳下悬崖。可是后来当刘邦打了败仗时,他却神奇地出现,救了刘邦。这让人感到突兀费解。——一个刺客主谋,他怎么就变成帝王之师了呢?《传奇》剧中缺少了一般剧目中的情节,那就是:得遇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教导他学会忍耐待机。若没有这一奇遇,鱼就不能变成龙,张良就不能变成彪炳历史的谋圣。 纵观楚汉之际的英雄人物,惟有张良是胸怀天下济世福民的高人。功成名就,退隐山林。神仙风骨,在他作为帝王之师之时就应该具有。而《楚汉传奇》剧中的角色,比较呆板、世俗,甚或猥琐,与张良的形象相去甚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