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午道]

 chao fan zi 2013-01-17

[子午道]

        子午道开辟于秦末汉初。东汉王升《石门颂》称:“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秦末刘项相争,刘邦被迫去汉中就汉王位,所行路线即子午道。但其后200年间历史文献再未提及此道,盖因尚未辟为驿道。西汉后期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秋:“(王)莽以后(即王莽女儿)有子孙瑞,通子午道”。自王莽疏通并将其辟为驿路后,才出现子午道这一名称。

  子午道自长安直南入子午谷翻越秦岭通往汉中、安康及巴蜀。子午谷及子午道的得名,当与这条河谷及从长安南行开始一段道路的走向基本取南北方向有关。古代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南北走向的道路即称子午道路。但子午道全线并非正南正北,而是从长安到秦岭分水岭稍折西南,其后又转为由东南向西北,最后一段转为东西方向。

  秦汉魏晋时期子午道的走向,大致由今西安西北郊汉长安城出发,经南郊杜城村,到长安县子午镇附近的子午谷口,溯谷而上20余里,至子午谷与沣峪东侧支流的分水岭土地梁,越梁顺沣水支流而下到喂子坪附近沣水河谷,沿谷向南约20里至关石(即子午关,又名石羊关);从关石南行,越秦岭主脊到宁陕县沙沟街,复循汉江支流旬河上源而下,经高关场(清代称高关)至江口镇,南经沙坪街、大西沟,翻月河梁至月河坪,南渡月河后溯腰竹沟而上,于古桑墩附近越腰竹岭进入汉江另一支流池河(又称直水或迟水)流域。循池河南下,经营盘、胭脂坝、东腰岭关、新矿、龙王街、铁炉镇进入石泉县境,经梧桐寺、迎凤街、石佛寺、筷子铺、后营等地到池河镇;从池河镇折西北上马岭,过马岭关,绕汉江北侧的九里十三湾,经石磨铺、窑湾到石泉县城;从石泉县城向西北,经古堰到饶峰街,折西上饶峰岭,顺牛羊河至西乡县子午镇,过子午河入洋县境,向西北绕汉江黄金峡大湾曲,经金水镇、酉水镇、龙亭等地进入汉江平原,过洋县、城固县城达汉中。

  西晋以后,秦岭以北的子午道北段和西乡县子午镇以西的子午道南段仍依旧道,秦岭以南至西乡县子午镇的子午道中段走向发生变化。大致是从宁陕县江口镇折向西南,溯冷水河谷至关帝庙,又折南翻越鸡公梁至七里沟口,进入月河河谷,沿谷而上过旬阳坝,越平河梁,入长安河谷顺谷而下,经火地塘、西腰岭关、宁陕老城、关口(今宁陕县城)和汤坪入石泉县境,过青草关、斩龙垭、堰平、两河口到西乡县子午镇。唐宋以后子午道走向再无大变动,仅有局部调整。如清代将由两河口西南去子午镇再折西北去金水镇的曲折路线,改为由子午道新、旧路线示意图两河口直接向西经扇子坡、湘子山、土门垭、铁门关至金水镇的直西路线。

                              子午道新、旧路线示意图

  

  晋代子午道改行新线后,旧线并未废弃。新线去汉中比旧线捷近,但旧线去汉阴、安康比新线捷近。唐天宝年间开辟的“荔枝道”,西乡县子午镇以北使用子午道新线,以南则经西乡、镇巴到四川涪州(四川涪陵),成为继金牛道之后由秦入蜀的另一捷径。

  子午道全长千里以上,其中穿行于山间的谷道占80%以上,道路崎岖,沿线居民稀少,汉代全线沿途没有一个县级行政单位治所,西晋时仅有一个石泉县(在今石泉县东南30里马池镇附近),唐代也仅有一个石泉县。因而物资供应和安全保障存在诸多困难,致使此道利用率较低。秦汉时期咸阳或长安与陕南、四川之间交通多取褒斜道或故道而不取子午道,其使用多涉及军事活动。如三国时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魏大将曹爽率步骑十万余伐蜀,兵由骆谷、子午道并进。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大将钟会率十万大军,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三道伐蜀。明末陕西总督孙传庭曾令贺人龙等领兵,从子午道南下攻打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清初康熙皇帝曾派图海等率军由子午道进攻占据汉中的吴三桂叛军。历史上子午道曾两度辟为国家驿道,一是东汉安帝初年,因甘肃、青海羌族聚众起义,占领四川北部陕南西部,褒斜道与故道因之断绝,子午道遂替代上述两道辟为国家驿道;二是唐初修治子午道辟为驿道,尤其天宝年间,子午道延伸经西乡、镇巴至涪州,史称“荔枝道”。

  北宋时期,子午道仍为商旅由长安去洋州和金州的主道路,“承平时商旅由子午道入洋州之路”(《续资治通鉴》)。南宋时,马池镇以西的子午道旧线成为从西北边境经汉中、安康、襄阳达于首都杭州驿道的一段。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规定传递四川文报不取连云栈道而由子午道走递,驿路可近七八日之程。随着子午道的频繁使用和秦岭山区人口增加,清代子午道上出现宁陕厅这一县级城市和江口镇、洵阳坝、迎凤坝、两河口等集镇。

  今西安市境内子午道上仍保存大量古道遗迹。子午谷入山数里拐儿崖处,有自然石铺成的石梯路数十米,宽约1.5~2米不等,其南子午河两岸石壁上有石台阶路3级、古桥栈孔数处。河中巨石刻有杜甫《玄坛歌赠元逸人诗》“故人今居子午谷,独有阴崖结茅屋”句,其后以《金可记传》为题记事。附近高崖尚有“万福之□”石刻题字。喂子坪以南的红崖子不仅有保存较完好的近百米石片垒砌路面,而且保存有与之相连接的栈桥遗迹。沣河河谷中多处发现栈孔与栈桥遗迹,尤以黑龙口一带栈孔排列密集整齐,达百余米长,其中许多栈孔中还残留石梁,有的长达80余厘米。另有带排水孔的桥柱孔遗迹,可知曾架设木质立柱桥梁。阴砭子有延续69米的一排17个壁孔。千佛崖有30余个壁孔和一段7.5米长的栈道遗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