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南子午峪里的金仙观

 chao fan zi 2013-01-17
 终南子午峪里的金仙观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相对于世俗社会的长安城而言,风景秀丽的终南山便是世外桃源。西安城北枕龙首原,南望终南山。终南山拱卫着长安城,成为地理上的屏障。隋唐两代的文人墨客负笈千里,求取功名之余,面对着这高耸入云的山峰,总能生出些许感慨。人们常慕谢公情怀,好游山水,男子登高慨叹,览故都风华;女子亦多情吟咏,几至葬花之举。子午峪子午古道,在这条崎岖的山谷里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进子午峪三公里左右,一镇水“龙王庙”扼守在山涧弯道处,斑驳的石楣上依稀可见“掌握水所”字样。再望前行不远处,巨石石刻如从天降,但见巨石石刻左书“金仙观”三个红色大字,大气、飘逸,右边镌刻韩文“金仙观”为绿色,一红一绿相互映衬,对比自然。走到巨石的背后,“终南福地”四字遒劲有力。
   子午峪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被认为是道教的洞天福地。说起子午峪的历史,那可是颇有些来头。早在王莽时代,就在峪中开通了通蜀的道路,汉平帝元始五年,王莽曾经因为“皇后有子孙瑞”,开筑了由长安翻越秦岭通达汉中的子午道。子午道的开通,反映了当时神秘主义观念对于政治生活的影响。唐时新罗人金可记)在子午峪中修炼崇道,南朝鲜人为追溯先祖,便捐资在此重修了“金仙观”。如今道观前馨香萦绕,善男信女,拱手作揖,祈求神灵的保佑。游客到此立刻被这肃穆的气氛感染,仿佛又回到了唐代那个佛道并举,以道为尊的时代。
   抬头仰望,金仙观顶有奇峰矗立,笔直如削,单是仰望就令人双腿觳觫。峰顶有西汉时的古迹玄都坛。相传公元前2世纪左右,即西汉文帝时期,朝廷在子午谷利用自然山峰修建了一座祭祀天神的坛,名为玄都坛,同长安城北方渭北高原上的天齐祠共同构成都城的建筑基线,两个地点与长安城中心同处一条经线,据说至今分秒不差。
   唐人崇道,道士隐居山中,高逸缥缈,隋唐以来的知识分子常慕此风,若是求取功名不成,就隐居终南,以求东山再起,因此有“终南捷径”的典故。诗圣杜甫曾于此寻觅隐居的高士,作《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如今,络绎不绝的游客和驴,踏着诗圣的后尘,也在玄都坛旁,鸟瞰山中的景色。
   “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自古以来关中通蜀的道路有四条,自西向东依次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汉书》云:“北山是子,南山是午,共成子午道”。子午道是穿越秦岭正南正北之道路,古代北方为子,南方为午,故名。
   子五峪中的七里坪就有古栈道遗迹。李白 “地崩山摧壮士死,天梯石栈相勾连。”的诗句就是说的修栈道的壮烈情景。古书记载子午栈道“上则悬峻,屈曲流颠,下则入冥,写输渊,平阿淖泥,常荫鲜晏。木石相距,利磨确磐。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滞碍弗前。”现在看来,只有悬崖峭壁上的栈孔尚能昭示出当时的险峻。可是兵家却往往愿意冒险于此道奇袭长安。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曹真由子午道伐蜀,王肃疏云:“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众逼而不展,粮悬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大将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即由他率兵五千,走子午峪直取长安,而诸葛亮率大军走褒斜道与其会师。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他认为魏延的计划过于冒险而没有采用。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成,终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历史著名的桓温北伐也曾经过子午道,永和十年二月,公元354年,桓温率步骑4万攻前秦苻坚。凉州刺史司马勋出子午道,为另一路。等到军队到关中,当时居民,“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如今历史的烽火已然散去,现在看到的尽是青山绿水。古迹为子午峪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同时又凭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道教天下第一坛》简介。2011.1.29
 
3038522373593425711 591821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金仙观》石刻以及金仙观雪景。2011.1.29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金仙观》巨石石刻以及金仙观简介。2011.1.29
秦岭山中,悠悠伸出一条道路。这便是子午道。
   骤然,响亮的马蹄声打破了宁静,兽遁山林,从峪口古道飞过一乘快骑,马背上的箩筐里是运送京城的荔枝。
   帝宫里,杨贵妃朱唇轻启,一颗荔枝滑入肠胃,一丝甘甜绽开了美人如花的笑靥,起身便是转身飞舞的眩晕,一旁的帝王眯眼看去,脂粉味道里裹着一个盛世的辉煌。
   那些道路,从山林往城市延伸,便被吸纳了尘烟和浮躁。南方的举人们一袭白衣,走进京城的考场,便会有金榜题名的欢畅,这是一条功名路。拥挤倾轧的朝堂,失意的官员归隐山林,或采菊东篱下,或随意春芳歇,他们沿着秦岭山路踽踽而行,放歌游走,这条路便成了诗歌路。
   秦岭山间多悬崖绝壁,险峻陡峭。战国时秦昭襄王以范睢为相,开凿栈道,在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形成独特的山间栈道。两千多年前的这一杰出创举,是人类道路史上的一大奇迹。如今尚有迹可循的栈道主要有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蓝武道等,均系古代自长安翻越秦岭、前往南方诸省的驿道。
   在时光的流逝中,悬崖上那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的石孔早已失去了作用,但仍在向后人们诉说着那段曾经的辉煌和鲜为人知的那些历史,那些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的历史关系。无声抚摩着古人支撑栈道的那些石孔,真不敢想象前人是用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在如此险峻的山崖开凿出这条曲折的小径,那些以车代步的现代人走在这条小径上面又会有怎样的想法?
   如今,路途中的栈道风云已经远去,金戈铁马的岁月已成过往,沿着这些峪口河谷,人们开山修路架桥,笔直油亮的高速路上奔驰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秦岭在我们的视野里一闪而过。它默默注视着周遭的变迁,一如它的气质,沉稳,大气。
   古栈道虽然已经失去她原有的功能,但那一路洒满铃声的马帮在晨曦中和夕阳里依然向我们缓缓走来,走成记忆中一种莫名的悲壮。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南金仙观大门口景色。2011.1.29
峪,就是山谷。子午峪是古代拱卫长安和咸阳的军事要塞,秦汉时期溯河溪蜿蜒而行的,是一条直趋汉中、巴蜀的栈道——子午古道,后来的三国时期,这条路也应该是诸葛亮的用兵之地。在唐代,它是蜀地荔枝进贡长安的必经之路,著名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著名的荔枝诗《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从子午古道飞驰而来,因唐玄宗博得杨贵妃回眸一笑,也因杜牧这首诗,子午古道又被称为荔枝古道。
   岁月千载,如同蜀地产荔枝不太为今人所了解一样,随着驿站奔马的消失,滚滚红尘落地无声,子午古道也近乎销声匿迹了。但那条一头连着长安古城一头对着峪口的笔直宽阔的子午大道,还有周边子午镇、子午村、子午口这些一头连着历史一头牵着未来的古地名,又使人频发感慨:三秦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背负着多么深沉历史包袱。
   子午峪内上书《金仙观》巨石右前方,隐约着的黄瓦翘角的建筑。走过小桥,沿着狭窄的泥沙路往上走,斜坡靠山溪一侧,山坡上则是一袭出乎意料的建筑,略显小巧玲珑,就是金仙观了。
   山门不大,感觉显得过于袖珍,蓝底金色“金仙观”三个大字,却大得有点夸张,似乎与山门的比例不大相称;而“青山绿水神仙府,白雪黄芽羽士家”一联,对道家圣地往日的尊荣,似乎又直白得不愿意有一丝一毫的遮掩,也就不可能给游人更多驻足沉思的空间。
   金仙观西走几十米,就钻进了箭竹丛,然后山越来越陡,有时候只能紧篡着小灌木,贴着崖壁撑过只容半只脚板的绝壁,蛇行着爬上峭壁。爬出一条石缝,就到了十来平方米的圆形山顶,对着周边的高山峻岭环视一周,再俯视山下显得更加袖珍的金仙观,游客禁不住都要缩回腰身,有恐高症者免不了瑟瑟发抖呆若木鸡,连东侧崖畔镌刻着“玄都坛”三个古体大字的石碑可能都不敢瞧它一眼。
   你有兴致坐在玄都坛遗址的汉砖上,北望古都长安,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西安包括周边的山山水水,自然也就不同凡响,一山一石,残砖碎瓦,似乎都沾染了皇家紫气而显得特别的敦厚,当然,又因为聚集着远古的灵气而显得分外的飘逸,让人忍无可忍的回过头来,去追溯它的过去。就拿玄都坛来说吧,建在群峰环抱的独山之顶,引颈长啸,由此引发的人类千年智慧,却逾越大山,走出子午峪口,走到很远很远。
   据说玄都坛是西汉文帝时,由官方修筑的用于祭祀天神的道坛,而同一时期,在长安城北的渭北高原,还建了另一座规模宏大的天齐祠。这两座祭坛,处于长安古城东西中轴线渭河的南北两端,与古城的中心三点相叠,共同构成了一条长达70多公里的城市南北中轴线,这是2200年前的事,够神奇吧?
   道教的祖师爷老子姓李名耳,唐朝皇帝也姓李,同姓三分亲,因此,纵观整个李唐王朝,道教之鼎盛如登群峰之巅。唐玄宗时,司马承祯(字子微)编《上清天地宫府图经》,把天下道教胜地分为10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连偏远的岭南连州,其静福山也有幸入福地之列,排名第49,而都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则是洞天福地的汇聚之地。
   玄为天,都为中心,玄都即天界神仙聚会之所,玄都坛即天下道教拜坛的中心。子午峪玄都坛周围曾建有大量的道观,日月流转,到了上世纪60年代,只剩下了玄都坛与古坛峭壁下面的金仙观。金仙即“金刚不坏之仙”,道教神仙起源于西方的昆仑山和西王母的传说,西方属金,故名金仙。与《山海经》齐名,记载着各种先古神怪的《穆天子传》,就有关于周穆王与昆仑西王母相会瑶池的传奇故事,所以,金仙应是女神仙吧。
   与玄都坛相对应,唐代长安城内还有一个著名的道场叫做玄都观。而金仙观原来也在长安城内,是为金仙公主而修建的。金仙公主是唐睿宗李旦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18岁度为道姑。至于金仙观什么时候从京城移居郊外的玄都坛下,既然有金仙公主骑鹤成仙的传说,也就没有必要用俗家的言语去揣测了。
   从侧门回到金仙观,道堂里节奏分明的诵经声还在飘忽,骤然发现门旁立着一块刻着朝鲜文字的大石碑,碑顶小字是中文“韩国道教祖庭”。
   遁着声音来到正殿,道士们由道长引领,闭目吟诵道经。殿前一块新立石碑的铭文,有唐代新罗人金久记来长安学道的一段传奇。
   新罗是高丽王朝,公元935年建立前,朝鲜半岛上的三国之一。唐开成到大中年间,公元836年至859年,金可记仰慕大唐,离开家乡来到长安求学。唐代对周边诸侯小国求学者有一种特殊待遇,考试合格者授予“宾贡进士”,即可与本国进士一样获得仕途资格。
   金可记却是一个另类,考取“宾贡进士”之后,不求仕进,隐居子午谷,也就是现在的子午峪。金可记拜道教仙祖钟离权为师,传授内丹术,几年后思乡回国,不久又回到终南山,道行愈加高深,于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二月羽化。
    金可记事迹,与大诗人杜甫送给友人元丹丘的一首诗,被唐宋时期的好道者镌刻在同一块花岗岩大石上。1987年被发现时,倒在离金仙观不远的山溪里。于是南朝鲜道教界循迹而至,追认金可记为传道祖师,立金仙观为“南朝鲜道教祖庭”。所以,金仙观的建筑风格,别有一种异国的风情在。
杜甫的《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诗云: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松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杜甫的诗,说元逸人修道的地方,不仅仅是玄都坛。元逸人就是元丹丘,与另一位大诗人李白也是好朋友。李白有一首诗《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里面说“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不过诗里所说的“金仙”,与现在的金仙观,应该没有什么关系的。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金仙观大门左右两边的《青山绿水神仙府,白雪黄芽羽士家》楹联。
。2011.1.29

[ 本帖最后由 县货儿 于 2011-2-20 12:02 编辑 ]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金仙观大门左右两边的楹联。2011.1.29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金仙观藏经阁景色。2011.1.29
冰天雪地里的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西汉汉文帝时期建成,具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高高在上的《道教天下第一坛》——玄都坛美景远眺。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店的《中国大地原点》就和它在一个子午线上。2011.1.29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冰雪山道上,意气风发地行走在镇水龙王庙前,“敢叫雪山低头,敢叫冰河让路”,爬山不止乐此不彼特立独行的西安市213所于师傅。2011.1.29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金仙观大门上的《玄都圣境 金仙观》门额 。2011.1.29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金仙观大门景色俯瞰。2011.1.29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金仙观景色。2011.1.29
 
站在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雪山半山腰,俯瞰冰天雪地里的金仙观景色。2011.1.29
 
名扬天下的秦岭“子午古道”子午峪内,冰天雪地里的金仙观景色远眺。2011.1.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