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哮喘治疗除根方、气管炎根除处方

 mihu16 2013-01-17

主方:紫河车粉500g、蛤蚧300g、生水蛭100g、 川贝母80g、蜈蚣60g、甘草60g、 桔梗15Og、陈皮12Og。(经济条件好者可加入冬虫夏草)

将上述中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为0.3克。装瓶、消毒、密封。

功效:消炎、平喘、祛痰、固本。

用法:每日3次  每次6粒。

此方来自于民间,经过增减定型于此,用于顽固性哮喘效果相当好。我临床上一般用于顽固性哮喘后期治疗。即急性期兼有炎症先用西药或汤药处理,再配此方巩固治疗三个月,一般即痊愈。现举二例示之:

例一.芦某某,女,65岁。慢性气管炎兼肺气肿哮喘十多年,每年一入冬,遇外感即引发哮喘,胸闷,气短,咳嗽,痰多。急性期我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之,一周后即诸症平息,转入上方胶囊服之,三个月一冬过去,未在复发。第二年秋末开始再服一料。以后未见再犯旧疾。老人甚是高兴。

例二.陈某,男,42岁。一房地产老总,自幼患支气管哮喘,多方寻医,久治不愈,经人介绍求诊我处。刻诊:中等个子,面略黑泛油,人胖。查证:胸闷,气短,咳嗽,痰中带血,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性哮喘,观舌暗红,苔厚腻,饮食二便尚可。中医辨证:痰热阻肺,湿热蕴结,处甘露消毒丹加白芨,十剂,诸症平息。后以上方加入牛黄粉虫草制成胶囊服用一冬,支扩哮喘痊愈。追访以后未见再犯。


哮喘斷根秘方(香港東華醫院傳方) 

批註:治喘分虛實,不分很難痊,本方治實喘,七日即痊癒。
來由:本方是從前東華醫院歷年經驗的中醫中藥驗方,治實症的咳嗽哮喘,屢用屢效。
症狀:此症發作時間日夜不定,病者面色紅潤,身體非弱,初時微咳,繼則漸重,氣急喘促,力圖呼出為快,喉內痰聲如牽鋸或如笛音,喘勢稍緩,才咳吐粘痰,痰色黃或成塊,煩渴引飲,舌色厚黃,難以平臥。
驗方:京柿蒂、殼冬花各五錢,炙麻黃(去節)七錢半,黃岑、桑白、法夏各七錢半,蘇子、炙甘草各六錢,北杏仁一兩,白果肉五十五粒(用慢火炒黃勿令焦)。
服法:將此十味藥共研為粗末,每用五錢,以水一碗半煎存八分,去渣溫服,每日早晚各一服,重症者每日三服。
禁忌:忌吃辛辣香燥,煎炒炙爆,膏梁厚味,雞鵝羊肉,蝦蟹燒酒,肥膩甜滯等物,均應戒吃。

專治虛症哮喘斷根秘方(仁愛善堂傳方)
批註:虛症哮喘病,令人很難醫,本方六味藥,十日除根愈。
症狀:此症其來徐,其聲嘶,天氣變幻或遇風寒必發,發時多先作咳,呼吸隨之短促,以致上氣不接下氣,喉內痰嗚作響如曉曉聲,冷汗淋漓,白痰帶泡,彎腰俯伏,坐臥不寧,面色蒼白或帶淡籃,舌苔淡白。
驗方:黨參一兩,五味子一錢。
服法:用水二碗煎至八分,送下「六味地黃丸」三錢,嚴重者可每日早晚各服一次,連服十餘天立即痊癒,可能斷根,不會復發。
禁忌:慎風寒,節房慾,忌吃寒涼食品,西洋菜、白菜、芥菜,汽水啤酒,太鹹太甜,蝦蟹蘿蔔。
按:本善堂經驗多年,贈方送藥,歷有年所,今將此方登報公開,藉為救治貧病者。其中「六味地黃丸」各大中藥店有售。  
此方乃是我常用的特效秘验方,今特献出,希望能为更多患者造福
 
咳喘膏贴敷穴位治哮喘 
  哮喘一证,反复发作,中医多责之于痰阻气道,治之有一定疗效,但难于根治。如长期发作则肺气耗伤,在不发时也常常气短疲乏无力。久病不已必伤及肾,肾虚不能纳气则吸短而喘,致成虚喘。至于治法,先病时应治标以祛邪为主,平时则应治本以扶正为主。湖北省名老中药师邓来送的祖传秘方,通过50多年临床实践,应用疗效可靠,本咳喘膏具有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清热利湿、止咳平喘的功能,可有机地调节人体内在功能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临床治愈咳喘病的目的。该膏补益适中,寒热不偏,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是治疗各类型支气管炎、咳喘的良方。
 
  咳喘膏的组方
  由黄芪、当归、沙参、百合、麻黄、花粉、贝母、杏仁、桑皮、白果、茯苓、百部、甘草、连翘、赤芍、白术、防风、地龙、冰片、官桂、大黄、乳香、没药、鲜槐枝、桂枝、柳枝、桑枝、枣枝、川乌、皂角、苏子等药组成。
 
  配制方法
  将上药放入铜锅内,用菜油3000g浸3天,熬后去药渣。当熬至滴水中不散时,将广丹(炒如麦色)徐徐撒入(此时须用文火),并以桃、柳粗枝2根(用麻皮扎在一起)不停地搅匀至滴水成珠为度,再加入乳香,没药、冰片、细粉,搅匀冷却后成膏药肉。用较薄的牛皮纸和棉布裱成膏药布,裁成5cm×5cm的方块,将药肉放在布面上,摊成直径为3.2cm的圆形即可。
 
  临床应用
  使用时烘热,贴于身柱、肺俞、定喘等穴。春季、深秋、冬季,成人贴3昼夜,儿童酌减。揭去膏药后,局部皮肤微红,出现十几粒或几十粒像痱子大小的丘疹,是最理想的有效反应。若出绿豆大小的水疱,也是较好的反应,为治疗有效的先兆。反应部位2~3天后可轻轻洗擦。一般以敷贴3张药膏为1个疗程。
  通过50多年来门诊临床观察,疗效较好。病房治疗咳喘60例,并与常规氨茶碱对照组46例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2%,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35%,总有效率为69%。两组比较P<0.05。
  典型病案
  病例1 江某某,男,62岁,农民,咳喘反复发作20余年,2001年11月23日发病,咳喘气急,夜不得卧,寐醒更剧,口淡痰多,张口抬肩,动身汗出,切脉沉滑无力,舌质淡红,苔白滑,闻之哮声如吼。用咳喘膏外贴身柱、定喘穴,连用1个疗程,10天后病愈,追访至今,除有活动后气短外,未见哮喘发作。
 
  病例2 陈某某,女,56岁,退休工人。2002年3月8日初诊。有哮喘支气管炎病史6年。10天前因外感诱发,喘促咳嗽,胸憋闷短气,夜不得卧,不得安寐,曾用西药抗感染平喘止咳等治疗,症不减,不思饮食。诊见患者抬肩,咳嗽,精神尚可,舌苔燥黄腻,舌暗红而润,脉弦数乃外寒内饮,郁久化热,应患者要求,用咳喘膏外贴身柱、肺俞穴,连用3次,贴3天/次。患者贴药后,胸憋闷短气明显好转,已不喘咳,夜已安寐,连贴9天,症状基本消失。
  病例3 盛某某,男,62岁,干部。6个月来屡感风邪,每犯恶寒咳嗽。风邪侵袭皮表,内于肺。近10余日咳喘痰多,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受邪则便不固,故大便溏泄,3~4次/天,脉迟缓,用咳喘膏外贴身柱、肺俞穴,连用6天,咳喘减,便泻止,继贴3天咳喘消失,病愈。
 
  小结
  咳喘膏对于急慢性气管炎,哮喘病,采用外贴疗法,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不但有止咳、消炎、平喘、祛痰之效,而且有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值得研究推广。

咳喘膏—治哮喘的祖传秘方

导读:治哮喘除根难,某老中药师提供了一种治哮喘的祖传秘方——咳喘膏,通过50多年临床实践,应用疗效可靠。下面具体介绍下这款治哮喘的咳喘膏,包括其组成方药、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哮喘一证,反复发作,中医多责之于痰阻气道,治之有一定疗效,但难于根治。哮喘长期发作则肺气耗伤,在不发时也常常气短疲乏无力。久病不已必伤及肾,肾虚不能纳气则吸短而喘,致成虚喘。至于治哮喘法,先病时应治标以祛邪为主,平时则应治本以扶正为主。该咳喘膏具有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清热利湿、止咳平喘的功能,可有机地调节人体内在功能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临床治愈咳喘病的目的。该膏补益适中,寒热不偏,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是治疗咳喘、各类型支气管炎的良方。

咳喘膏的组成方药:

由黄芪、当归、沙参、百合、麻黄、花粉、贝母、杏仁、桑皮、白果、茯苓、百部、甘草、连翘、赤芍、白术、防风、地龙、冰片、官桂、大黄、乳香、没药、鲜槐枝、桂枝、柳枝、桑枝、枣枝、川乌、皂角、苏子等药组成。

咳喘膏的配制方法:

将上药放入铜锅内,用菜油3000g浸3天,熬后去药渣。当熬至滴水中不散时,将广丹(炒如麦色)徐徐撒入(此时须用文火),并以桃、柳粗枝2根(用麻皮扎在一起)不停地搅匀至滴水成珠为度,再加入乳香,没药、冰片、细粉,搅匀冷却后成膏药肉。用较薄的牛皮纸和棉布裱成膏药布,裁成5cm×5cm的方块,将药肉放在布面上,摊成直径为3.2cm的圆形即可。

咳喘膏的临床应用:

使用时烘热,贴于身柱、肺俞、定喘等穴。春季、深秋、冬季,成人贴3昼夜,儿童酌减。揭去咳喘膏药后,局部皮肤微红,出现十几粒或几十粒像痱子大小的丘疹,是最理想的有效反应。若出绿豆大小的水疱,也是较好的反应,为治疗有效的先兆。反应部位2~3天后可轻轻洗擦。一般以敷贴3张药膏为1个疗程。

通过50多年来门诊临床观察,疗效较好。病房治疗咳喘60例,并与常规氨茶碱对照组46例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2%,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35%,总有效率为69%。两组比较P<0.05。

提示:咳喘膏对于急慢性气管炎,哮喘病,采用外贴疗法,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不但有止咳、消炎、平喘、祛痰之效,而且有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值得研究推广。   

中医辨证治疗哮喘的方法          

导读:《黄帝内经》对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早有记载,除对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法外,还非常重视哮喘缓解期的治疗,给予“扶正固本”,以增强患者抗病能力,这对防止哮喘的复发起到重要作用。

发作期哮喘的治疗方法

实喘:特点为发病骤急,气长而有余,以呼出为快,胸胀气粗,脉搏多实而有力。

1、寒性哮喘咳嗽气促,痰稀薄如泡沫,喉间有哮鸣声,形寒无汗,面色苍白,四肢不暖,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质正常或偏淡,舌苔薄白或薄白腻,脉浮滑或紧。治则为温肺散寒、豁痰平喘。轻症用炙麻黄6克,杏仁9克,甘草4.5克;重症用炙麻黄9克,桂枝4.5克,细辛3克,干姜3克,制半夏9克,白芍9克,五味子4.5克,甘草4.5克。痰多加炙苏子9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9克;兼有舌唇干红,鼻热干燥等热象及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30克;咳喘有浮肿加葶苈子9克、大枣12克。

2、热性哮喘咳嗽,气促,怕热,烦渴,痰浊黄稠,面赤,自汗,咽赤,舌质红,苔黄,脉搏滑数。治则为清热宣肺、化痰平喘。若哮喘郁久化热,以致痰热内盛,肺气壅闭,苔腻者,方用炙麻黄6克,甘草4.5克,炙苏子9克,炙款冬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黄芩9克,蝉衣4.5克,僵蚕9克,白果12克;若热喘,起病不久,略有发热等表症,舌红,苔薄者用炙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甘草4.5克。痰多黄稠加鱼腥草30克,冬瓜子9克,姜竹茹4.5克;喉中有水鸡声加射干4.5克;咯痰不爽加黛蛤散6克,瓜蒌仁9克;过敏性鼻炎加辛荑3克,苍耳子9克,白芷9克。

虚喘:特点是发病徐缓,气短而不续,声低息短,动则喘促,无明显发作间歇,脉多虚细无力。

1、肺脾两虚平时易感冒,诱发哮喘,畏风,自汗,鼻痒善嚏,气短而喘,咳声低弱,痰声漉漉,厌食,倦怠,舌淡,苔薄,脉搏软弱。治则为益肺固表、健脾化痰。方用党参9克,北沙参9克,黄芪9克,炙苏子9克,银杏10只,麦冬9克,白术9克,五味子3克,甘草4.5克,山药12克。

2、肾虚腰膝酸软,耳鸣,张口抬肩,动则更喘。肾阳虚者尚有肢冷,面色白光白,舌淡胖,脉搏弱。治则温肾平喘,用炮附子4.5克,炒白术9克,炒白芍9克,干姜3克,炙麻黄6克,炙苏子9克,射干4.5克。肾阴虚者五心烦热,干咳无痰,舌红少苔,脉搏细。治则滋阴平喘,方用熟地9克,蛤蚧9克,炙苏子9克,葶苈子9克,北沙参9克,太子参12克;有杵状指,舌暗红,唇紫等血瘀症状,加丹参15克,桃仁9克,地龙9克,红花4.5克。

缓解期哮喘的治疗方法

1、肺虚表现面色苍白,自汗,易感冒,乏力,肌肉松弛,舌质淡,苔薄白,脉搏缓而无力。治则益气固表。方用炙黄芪12克,防风9克,白术9克,五味子4.5克,北沙参9克,太子参12克。

2、脾虚表现面色萎黄,厌食,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则健脾益气。方用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山药12克,陈皮4.5克,半夏9克,苍术9克。

3、肾气虚表现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四肢不温,怕冷,小便清长,头发稀少或身材矮小,舌淡苔白,脉搏细而无力。治则补肾固本。方用桑寄生9克,补骨脂9克,山药12克,菟丝子9克,茯苓12克,仙灵脾9克。若有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等肾阴虚明显,加生地9克,知母9克,龟板9克,黄柏9克,麦冬9克。

提示:以上药物在3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不同时期的哮喘如何用药?

导读:哮喘是一种慢性病,在不同时期用药情况也不相同,那么各个时期的哮喘如何用药?下面分别介绍了哮喘发作期和稳定期间的用药情况,不妨看看这两个时期的哮喘如何用药吧。
哮喘如何用药
不同时期的哮喘如何用药?

发作期哮喘用药:

哮喘发作时的快速缓解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速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比如万托林、喘康速、奥克斯等;全身性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抗胆碱性药物,如爱全乐等;短效茶碱类药物;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博利康尼等。

在哮喘发作期还是首推速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它可以在15~30分钟达到高峰,快速缓解症状,立竿见影,而且副作用很小。但是只能维持4~6小时,症状严重时可以频繁使用,如1个小时中,每隔20分钟喷一次,但是一天不要超过8次,否则会导致肌肉震颤、心动过速等,表现为手抖、心慌、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稳定期哮喘用药:

稳定期药物是指哮喘不发作时坚持服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如必可酮、普米克等;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奥克斯都保;白三稀受体调节素,如顺尔宁;缓解茶碱;抗过敏药物,主要在季节交替时服用,如开瑞坦。

还有一种比较好的复合制剂——长效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吸入激素。一方面可以恢复平滑肌功能,一方面还可以缓解气道炎症,同时作用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白三稀受体调节素不含激素,扩张气管作用较轻,药效不及激素类药物,但是可以用作配合使用,降低吸入激素的剂量。

艾灸调治小儿哮喘---摘录自《图解艾灸疗法》

  哮喘是常见的一种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

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各种不同的抗原所引起,常在幼儿期起病。患儿中男多于女。毛细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和黏液分泌增多,致使毛细支气管腔狭窄,造成呼吸困难,是发病的基础。气候变化及情绪激动常能诱发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病内因是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气候转变,接触异物,则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辨证】热性哮喘:症见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闷膈满,渴喜冷饮,声高息涌,呼吸延长。寒性哮喘:证见咳嗽气促,喉间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呈黏沫状,形寒无汗,面色晦滞,四肢不温。缓解期可有肺气虚弱、肾虚不纳等型表现。

【治则】化痰平喘

【主穴】发作期:定喘、膻中、天突、大杼、丰隆;缓解期:肺俞、脾俞、肾俞、高盲、气海、足三里。

【配穴】热哮加大椎、合谷、涌泉;寒哮加肺俞、风门、列缺。

【灸法】寒哮用艾炷隔姜灸,每次选3~5穴,每穴3~5壮;热哮用艾条雀啄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6日为1个疗程。

【病例】王某,男,8岁。患儿三岁时初因感冒发热,继则咳嗽气促,喉间痰鸣如拽锯,经治疗当时虽愈,一旦伤风感冒,咳喘即发,尤以夏秋交接之季发作较剧,甚则咳息抬肩,不得平卧,每次发作均需使用激素,氨茶碱等药,咳喘方能缓解。患儿营养差,轻度鸡胸,平时饮食欠佳,大便时溏,家族中其父有哮喘史,2001年7月16日起接受三伏灸治。取穴:1组:肺俞、脾俞、足三里;2组:大椎、膻中、高盲、气海。二组穴位交替隔姜灸,每日1次,30次为一个疗程。经1个月治疗,患儿饮食倍增,面色转红,体重有增加。本年秋冬季哮喘未见发作。次年又做三伏灸治。随访1年未见哮喘发作。

【按语】灸法治疗哮喘发作有较好疗效。注意观察病人的发作时间与诱因,查明过敏原,避免再次吸入、接触或食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在气候转冷之时,及时增减衣服,尤须注意颈部如天突、百劳、肺俞穴等处的保暖。避免吸入烟尘和刺激性气体。

中医怎么治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过敏性炎症性疾病。其气道对多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的反应性异常增高。临床上可出现典型哮喘症状---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什么人易患哮喘?

    哮喘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但大多数在童年开始,常见于年龄小于3岁的婴幼儿哮喘和大于3岁的儿童哮喘,表现症状和诊断标准略有差异。各种族的人都有可能患上哮喘。在成年人当中有0.5%患有哮喘,而儿童患哮喘较为普遍,因定义的不同,较难得到一个准确数字,大约是成年人的10倍。

 哮喘、气管炎的发病根源

  中医认为痰饮即津液(即人体的正常水液总称)运行障碍的停滞,聚集于某处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是气管炎、哮喘的病根,人体的肺气、脾气和肾气是推动津液在体内正常运行的动力,如果肺、脾、肾五脏中有一脏或多脏虚弱,推动津液运行的力量不足,津液就会停滞下来,聚集在人体某处,变成痰饮。津液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它一旦变成痰饮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成为一种内生的致病因素。痰饮呈液态,其中比较稠的称为痰,比较稀的称为饮,合称痰饮。痰饮形成后,潜伏于体内成为气管炎、哮喘发作的“夙根”。

小儿哮喘“祸首”:番茄红萝卜

  番茄、红萝卜、鱼汤、西洋菜……这些常人眼中的健康食物,竟会成为诱发小儿哮喘的“罪魁祸首”!记者日前从广州市中医院了解到,有近半数的小儿哮喘患者合并有肾虚和脾虚。 

半数患儿3岁发病

据介绍,哮喘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疾病,以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并伴有喘鸣音为主要特征。调查显示,哮喘在小儿中的发病率为0.5%-2%。哮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大多数患者的发病年龄在5岁之前,小儿患者3岁以前发病的占50%。 

蔬菜是诱因?

 饮食疗法在是治疗小儿哮喘的重要环节。中医认为一切食物都有药性,不少食物会诱发哮喘。例如番茄、红萝卜、各种鱼汤、白菜、西洋菜等食物往往会使哮喘症状加重,甚至诱发哮喘发作。 

治疗关键在缓解期

 据介绍,现在很多哮喘患儿久治不能断尾往往因为忽视了对哮喘“缓解期”的健体治疗。根据中医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小儿哮喘患者都合并有肾虚和脾虚的症状。他们面色青白,吃饭没胃口,体弱消瘦,有的还经常夜间遗尿、夜尿。

 因此,中医对哮喘缓解期(哮喘发作受到控制后的阶段)的治疗十分重视。在这一阶段,给患儿服用由五味子、山萸肉、党参、淮山等具有健脾固肾效果的中药进行调理,增强小孩的免疫系统和激素系统。这样不但能治愈小孩遗尿、夜尿,而且随着脾虚肾虚症状的不断减轻,病孩的咳喘发作也会逐渐减弱,最终得到根治。

专家建议

●白果、核桃、蛤蚧等食物能使哮喘症状减轻。可以用白果、核桃和猪腰煲汤,或用蛤蚧(蛤蚧使用前要去头)煲瘦肉。

●要从小注意身体锻炼,每天都应到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婴幼儿可做被动体操,稍大一点的小儿可自己做操、散步或慢跑,锻炼肺功能。

●要注意孩子的冷暖。有哮喘患儿的家庭要常备一些药物,如止喘药氨茶碱,优喘平或气雾剂喘安宁等,急性发作时可随时使用。

http://www./tcm_and_asthma_c.htm

 
 气管炎根除处方

­白茯苓6克当归6克杏仁6克京半夏6克甘草6克五味子6克陈皮6克桑皮6克 川贝6克 ­

二.熬药和服药时间; ­

第一付药,第一天下午5点熬,晚9点服 ­

第二付药,第二天晚九点熬,第三天7点服 ­

第三付药,第四天早7点熬中午11点服 ­

最后将三付药渣全部合在一起,第五天下午5点熬,晚九点服下. ­

每服只熬一次,合冰糖一次服下,无论病情轻重,三付药服完后除根. ­

服药期间禁忌;[非常重要] ­

不准吃烟,酒,茶,盐,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