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金粥”和“白玉蒜”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1-17
  □ 王绍忠

  幼时正赶上“穷过度”,乡下的日子是“地瓜干子当主粮,母鸡屁股是‘银行’”。早晚两餐以粥代饭,中午才能吃个“黑桃A”(地瓜面窝头)。所以一进腊月门,我便盼着过“腊八”,因为这天才能喝上祖母用玉米面、胡萝卜、大红枣、干粉条、菠菜叶等熬煮的又充饥、又香甜的“八宝粥”。我祖母总是笑眯眯地跟全家人说:“凡是开起店,不怕大肚汉,今日管饱!”
  章丘一带熬制八宝粥的基本原料为黄米面、赤小豆、花生仁、豆腐条、细粉丝、菠菜叶、红团枣、食盐统称“八宝”,与济南城里不一样。粥熬得越黏越好,因为“黏”的谐音是“年”,八宝粥中的“八”字为吉祥数字,寓意年年多福、吉祥有余。粥中的赤小豆又俗称红豆,医学上说此豆有消炎、败火、催奶通乳的功效,故家中若有产妇,婆母便预先“宣布”,每人只喝两碗,剩余的“坐月子的”享用。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煞叫花(指乞丐)”。此时,正逢隆冬时节,飞雪盖天,冰层铺地,寒风袭人。因此,架锅熬粥在章丘自古便十分流行,各村商贾富户、各山林寺院都定点准时在街头庙前熬煮八宝粥,贫穷户、残疾人、光棍要饭的都可于早晨去领粥;过路商人、行客也可顺便喝上两碗,借以驱寒增暖。在家乡施舍八宝粥为一年一度,已是不成文的惯例。
  关于喝八宝粥,在家乡南部山区还盛传这样一则故事。
  传说有一对老夫妻和独子过活,儿子长得五大三粗,却整天游手好闲看着蚂蚁爬树。爹便叮嘱他:“要吃饭,得流汗;日子想要过得好,勤劳是个传家宝。”儿子只当耳旁风,娘给儿子办了婚事,巴望儿子能变得勤劳,谁知,媳妇也懒得油瓶倒了不去扶。娘便劝导他俩:“勤是聚宝盆,俭是摇钱树;男人要勤耕田,女人要多织布。”这对“二流子”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后来,二老年迈过世,小两口坐吃山空,家业挥霍殆尽,冬天来了,懒夫惰妻衣不避寒,米缸净光,只从囤隙里抠出半碗杂粮。正准备下锅时,朔风吹倒了两间危房,把两人砸在下边,等乡邻把他俩扒出来时,尸体早已冰凉……以此来警示后辈,让年轻人以勤劳为荣。从那时起,乡亲们便有意到腊八日煮一锅由杂粮汇合的“八宝粥”,同时讲起那个让人悲凄哀怨的故事……
  另外,农村还有腌制“腊八蒜”的习俗。前一天把蒜瓣剥光,器皿洗净。次日早晨,便把蒜瓣装入瓶罐之中,斟满醋汁,封口,等到除夕夜阖家共吃团圆饭时食用,醋味可口,蒜瓣开胃,且有防灾祛疾功效。传说女子食用腊八蒜,还能变得脑筋灵活,心有谱计,居家过日子会精打细算。
  至今,在章丘南部山区,北部沿黄地带,喝腊八粥、吃腊八蒜的习俗仍在广泛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