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曾经一网捕捞86万斤,这个纪录至今还无处能及
镜泊湖第二届冰捕节当天两网共捕鱼31.5万斤
镜泊湖冬捕——世界上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冰上捕鱼纪实
说起冬季捕鱼,人们便会想到吉林省查干湖冬捕的壮观场面,查干湖冬捕曾创下单网捕鱼16.8万公斤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但你知道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冬季捕鱼量的最高纪录是多少吗?一网捕捞86万斤,这个纪录至今还无处能及,只是当时还没有申请吉尼斯记录的意识。一月八日,三九的第一天,我有幸参加了镜泊湖第二届冰捕节,观赏了镜泊湖从祭湖醒网、刺激而又壮观的冰上捕鱼到整拍卖头鱼的整个过程。
镜泊湖位于牡丹江市的西南面,是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从每年的十一下旬月开始冰冻,一直到翌年的四月逐渐融化,寒冷漫长的冬季,冬捕成了镜泊湖地区冬季先民赖以生存谋生的重要手段。镜泊湖有记录的冬捕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镜泊湖的水系水质较好,水产资源极为丰富,大约有六十多种鱼,镜泊湖盛产的“湖鲫”体大肥胖,肉嫩味鲜,据说自唐朝以来就成为皇室的贡品了。
我去年曾在呼伦贝尔的呼伦湖看过冬捕,那场面真是新鲜过瘾,但在黑龙江省看大规模的冬捕还是第一次。没有想到冬捕这么受欢迎,冬季平日从牡丹江到镜泊湖风景区的这条路上行车和游人都是很少的,但冬捕节这天路上的车辆却排起了长队,甚至出现堵车的现象。等到我们赶到镜泊湖南湖捕鱼场时,冬捕之前的“祭湖醒网”的仪式刚好开始。“祭湖”是对湖神的祭祀,“醒网”是对渔网的祭祀,“祭湖醒网”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祭湖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二是认为渔网上附着有神灵,非捕鱼期渔网入仓后已经沉睡多时,捕鱼前需要唤醒。这个仪式表达了人们祈盼张网下湖、顺畅平安的美好愿望。
远远地看见祭坛上摆放着贡品和各种法器,随着身穿皮袍的满族长者一声长啸,萨满舞者挥起锣鼓,法号随之而起,祭祀活动便开始了。他们围绕摆放着供品、点燃檀香的供桌、熊熊燃烧的炭火转圈跳跃后站立在供桌前诵经;接着身穿白茬羊皮袄,腰系宽板皮带的渔工进入祭湖醒网场地,祭祀面对苍天圣湖高声诵祭湖词、诵醒网词,然后满族姑娘上来敬酒,渔工仰天长饮壮行酒后,便气宇轩昂地开始向冰湖的深处挺进,拉开冰上捕鱼的大戏。
镜泊湖是我国纬度最靠北的淡水湖之一,十一月下旬开始结冰,冰冻可达到70厘米的厚度。冰上捕鱼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首先在冰面上下网,由经验丰富的鱼把头根据冰面的颜色,选定地点后在冰面打好冰眼,把网纲在冰下穿过,然后逐渐围拢,最后在出网口把冰下的渔网拉到冰面上。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今年的镜泊湖冬捕还吸引了中央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报道,40余人的直播团队在央视绝对算得上是大型直播,这样的规模只有在新疆喀纳斯湖等地直播时才有过。央视还特意将拍摄蛟龙号7000米海底直播时的水下摄像机带了过来,这台摄像机可在极寒条件下进行拍摄,三九的第一天,湖上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度,创造了中国冰潜气温最低的纪录。
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那就是起网了,在渔夫们高亢的号子声中,拉网的马轮子开始绞动,800多米长的大网从冰洞中渐渐滑出,顿时,伴随着水气汹涌而出的活蹦乱跳的胖头鱼、鲫鱼、鲤鱼等等,在冰面上翻滚着、跳跃着,看到鱼跃冰面的喜人情景游人们不禁欢呼雀跃,涌上前去大饱眼福,都来想沾点“连年有余”的福气,冬捕“万尾鲜鱼出玉门”的奇观景象直是让人感叹不已。
按照风俗,第一网打出的最大一条鱼将作为“头鱼”拍卖,据说吃头鱼能带来好运,历来帝王就喜欢吃头鱼预示江山稳固风调雨顺,民间更是认为头鱼的能带来运气和财运,而且还有看到、吃到头鱼的人都会一年吉祥平安、交好运。镜泊湖冰捕节当天两网共捕鱼31.5万斤,捕捞出的头鱼重46斤,没有想到参加拍买的人非常踊跃,头鱼当场便被一企业业主以3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夺得了头彩。
一场完整的冰捕从打冰眼到起网大约需要四个小时左右,遗憾的是我们停留的时间太短,我看到的是只是暂短的几个片断,由于游人多捕捞场上管理森严,远远拍到的也只是几个瞬间,但亲临现场的感受还是很震撼的。镜泊湖的冬捕活动将持续到二月份,冬捕期间游客不但可以参与冬捕全过程,还可以参观并亲自参与大网捕鱼、体验小网挂鱼或冰上钓鱼,动手捕捞、加工、烹制美味湖鱼,还可以品尝由渔公渔婆现场做铁锅炖鱼、鱼火锅、全鱼宴等纯正的镜泊湖渔家宴,真希望有机会体验一把这一系列的镜泊冰捕加美食的民俗呢。
冬捕之前的“祭湖醒网”的仪式
通过祭湖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
认为渔网上附着有神灵,非捕鱼期渔网入仓后已经沉睡多时,捕鱼前需要唤醒
这个仪式表达了人们祈盼张网下湖、顺畅平安的美好愿望。

满族姑娘上来敬酒,渔工仰天长饮壮行酒后,便气宇雄壮地开始向冰湖的深处挺进
镜泊湖冬捕最早就是满族人的生活习俗
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那就是起网了
在渔夫们高亢的号子声中,拉网的马轮子开始绞动,800多米长的大网从冰洞中渐渐滑出
伴随着水气汹涌而出的活蹦乱跳的胖头鱼、鲫鱼、鲤鱼等等,在冰面上翻滚着、跳跃着
看到鱼跃冰面的喜人情景游人们不禁欢呼雀跃,涌上前去大饱眼福,都来想沾点“连年有余”的福气
冬捕“万尾鲜鱼出玉门”的奇观景象直是让人感叹不已

按照风俗,第一网打出的最大一条鱼将作为“头鱼”拍卖,据说吃头鱼能带来好运。瞧这条头鱼和小孩子差不多一般高了
镜泊湖冰捕节当天两网共捕鱼31.5万斤,捕捞出的头鱼重46斤,没有想到参加拍买的人非常踊跃,头鱼当场便被一企业业主以3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夺得了头彩。
镜泊湖冰捕活动开始之里也是今年的镜泊湖冬季旅游的开始之日。
镜泊湖冬季旅游温馨提示:
镜泊湖冬季旅游起始时间:2012年12月---2013年3月末
旅游活动主推五大看点:
一是大冰瀑。二是大雪堡。三是大渔场。四是大冰场。五是大雪场。2013第二届牡丹江·镜泊湖雪域之窗冬捕节正式开幕。冬捕现场,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游客亲眼见证了渔民开江撒网捕鱼的全过程,重达46斤的头鱼被拍卖出35万元高价。预计,今年冬天,将有一百万斤以上镜泊湖野生鱼走进百姓的餐桌。
为冬捕鱼举行祭祀仪式。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11时许,“祭湖·醒网·出征”等萨满祭湖仪式正式开始。身着长袍、头戴面具的祭司围绕供桌和炭火转圈后,面对苍天圣湖高声诵经,渔工喝下壮行酒开始上冰捕鱼。据工作人员介绍,“祭湖”和“醒网”分别是对湖神和渔网的祭祀。仪式表达了湖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大自然的答谢,是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写照。
“捕鱼先锋”打出了第一网鱼。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冬捕时,首先在冰面上下网,由经验丰富的鱼把头选定地点后在冰面打好冰眼,把网纲在冰下穿过,然后逐渐围拢,最后在出网口把冰下的渔网拉到冰面上。”据镜泊湖水产养殖场的捕鱼师傅刘涛说,今天凌晨4点,他和同事就赶到湖面上下网了,渔网直径达1000米,需要用一个收网机器配合着人力才能完成捕捞工作。
渔民向记者展示第一网捕出的大鱼。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随着鱼把头一声令下,几十名“捕鱼先锋”将网从冰洞中拉出,第一网内更是收获了一只肥大的胖头鱼。随后,经过现场拍卖,这条胖头鱼重达46斤,被一家房地产公司以35万元高价拍走。
南方人,对农业丰收的祭祀文化相对熟悉,尤其是潮汕地区的祭祀、庆典活动,比如每年正月里要拜各路神仙,或是“赛大猪”、“营老爷”等仪式;对北方的渔猎文化却非常陌生,因此倍感神秘,尤其向往北大荒上少数民族的渔猎与浩大的祭祀场面。2012年伊始,我第一次来到牡丹江的镜泊湖,亲身经历了一场宏大的“祭湖”仪式———祭祀湖神。
“祭湖”仪式是当地民众以萨满族的仪式拜祭湖神,以求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
整个仪式非常庄严,先是权威的大师宣读祭文,150名满族后裔身着满族传统服饰虔诚祭拜祈祷;然后萨满舞者跳起了满族特色的鞑子秧歌舞,渔工身着传统壮士服装饮壮行酒,他们开启了一年中冬日的捕鱼大行动,而祭祀湖神,意在感恩并且唤醒冬网,告知群鱼。
只见千里冰封的湖面上,随着打渔出征号角的鸣响,少数民族的热辣歌舞开始舞起,这告示着冬日劳动的欢愉。接下来便是开个冰窟窿,开网捕鱼,收获起沉甸甸的大鱼与喜悦。
当天,镜泊湖的冬捕第一网是21.3万斤,头鱼是39.7斤。在拍卖会上,这条重达39 .7斤的“头鱼”拍出了32 .8万元的“天价”。据当地人介绍,想当年,牡丹江镜泊湖的冬捕头鱼在唐朝时候是贡品。
中午,第一次吃上了“头鱼宴”,镜泊湖景区里面的多家饭馆将冬捕第一网打捞上来的鱼制作成无数道鱼佳肴,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鱼用不同的烹饪手法,口感与南方的湖鱼、海鱼很不一样。据说,第一网中有多达40多种鱼,包括湖鲤、白鲢、红尾等。景区里面,商店都将打上来的鱼直接放在室外,成为名副其实的“冰鲜鱼”,零售价格基本在200-500元/条,当地游客基本都是整条鱼购买的。
冬天来看镜泊湖,身体没有舒展,几乎都是在“蜷缩”中看一面辽阔得无法望到边的冰面。走在冰面上,需要非常小心翼翼,稍不留神便会结结实实地摔一交。这样的镜泊湖,是不是太苍白了?但是在冰上体验了一把运动,镜泊湖的“苍白”就成为绚丽了,尤其是坐了一趟“雪地飞船”。
这是一艘不需要自己驾驶的飞船,爬进有点像太空舱的飞船舱里,随着飘移与冰上滑动,开始在镜泊湖上周游。外面雪屑飞起,人也跟着太空船呼啸“飞”起,在百里长湖的冰面打转、盘旋、奔驰……镜泊湖的美妙便在这飞驰中荡漾开来。
除了“雪地飞船”,雪地迷宫、马拉雪橇、冰上自行车、雪地摩托车等冰雪活动也非常适合南方游客。与滑雪的“繁琐”相比,冰雪活动不需要自带任何装备,非常便捷,而且相对滑雪来说,技术强度不大,对于“菜鸟”游客来说,玩乐的境界足够了。
“滑雪圈”的道理类似滑草、滑沙,坐在舒服的橡皮圈中,将自己“放倒”,顺着冰道子,将自己滑到平地,然后再将橡皮圈子自己拉上,乐此不疲地滑。
冰壶比赛不得不提,打冰壶是一项特有意思的活动,以前看电视直播的冰壶比赛,只看到双飞在你来我往的冰面上角逐,只看到运动员用刷子不停地刷地面,根本搞不清楚“冰壶比赛”到底是什么游戏规则。其实,游戏规则很简单,地面上有红色、黄色两种冰壶,以最靠近前方圆心的冰壶取胜。“刷冰面”是为了增加助力或阻力,让冰壶更靠近目的地。
不喜欢刺激运动的话,最好的去处是走迷宫。冰堆雪砌出来的迷宫长100米,宽80米,入口一处,出口却一共有五处,所以很有趣味,每一次闯迷宫都可以尝试不同的走法,不怕它蜿蜒曲折,只要跟着感觉走,就一定有个出口在等着。
一直以为,牡丹江是一个美丽的江流,那么美丽的一个名字,应该是与国色天香之“牡丹花”有些关联。但实际上,这个误会很深,一直误会了30多年。“牡丹江” 是由满语“穆丹乌拉”转变为汉语的,“穆丹”在满语中是“弯曲”的意思,“乌拉”是江的意思。牡丹江的意思实际上是“弯弯曲曲的江”。但现在,牡丹江市的市花也为“牡丹花”。看来,误会并非只我一人,有时美丽的误会大家还是愿意继续延续的。
在雪地长途跋涉接近10个小时,车门被“冰”住了,一时半会打不开,需要采取“暴力”才行,有经验的司机会准备一把锋利的小刀,沿着车门缝隙将冰块“切”开,才能顺利推拉。
柴油全冻住
汽车放在室外一夜,翌日,油箱里的柴油全部凝固了,发动不了。不仅我们的车如此,车场上好多名牌车都有此遭遇。
手信:石板大米:世界上唯一种植在石板上的水稻———“卢城稻”是中国正史唯一有记载的贡米,历史上第一个有品牌的大米,是火山岩上长出来的大米。现在镜泊湖俄罗斯商店的王大姐,不仅现场零售这种“石板有机大米”,应游客的要求,还可以邮寄上门。
松子:今年牡丹江的松子大丰收,在当地购买一斤约30元。同样的质量,在广州(酒店 )的各大超市购买,大约是100元。
黑木耳:黑木耳是当地知名的特产,当地还将黑木耳加工为各种糖果。
交通:广州-牡丹江有航班,需经停;或广州飞哈尔滨,再转车到牡丹江。牡丹江至镜泊湖开通了冬季旅游班车:起点火车站南站、市物价局附近,终点站为镜泊湖景区北门。单程票价为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