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姓漫谈

 hzwhl798 2013-01-17

吴姓漫谈 [复制链接]

       吴姓是当今第十大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六.吴姓人口有2600万.占总人口的2%.其中海外吴氏有460万人,占华侨总数的15%.国内大约50个人里就有一个吴姓.南方吴姓要多一些,占当地人口的4%.其中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占吴姓总人口的1/3.北方略少一些.
       吴者,哗也.吴的本意就是大声喊叫.有专家说,吴字是把手放到口边喔喔喊叫.或者挥舞手臂边跑边喊.由此推测他可能是一个勇敢剽悍,善于狩猎的原始氏族.喔喔的喊叫是为了惊出野兽便于围捕.
       吴姓源于姬姓,据说是黄帝的后代,和周朝天子同宗.在远古时代就有吴姓.例如炎帝有个大臣叫吴权,颛顼帝时有担任火官的吴回.夏朝少康时的吴贺是敢和后羿比箭的神射手.但真正使吴姓壮大的还是建立吴国的太伯.
       商朝管辖下的陕西岐山有个周国,周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
       季历的儿子姬昌天资过人,太王有意让三子季历接替王位以便传给姬昌.但按规定应传给长子太伯.太王因此烦闷.太伯仲雍顾全大局主动出走南方(现在江苏省).他们带去的先进农业技术受到当地百姓欢迎,被推举建立了吴国.太王病故后,季历要还王位给太伯.太伯不受.后来商王杀害季历,太伯依然不受而让姬昌接替,这就是历史上的三让.太伯无子,但由于他的高尚品德和对开发南方的贡献,被吴姓尊奉为得姓始祖,仲雍则为传姓始祖.司马迁的史记把吴太伯列为世家之首.现在无锡还年年举办纪念太伯的吴文化节.
周朝建立后正式册封吴国,并把吴王的弟弟虞仲封为虞国国主,因此有虞吴同宗的说法.虞国又称北吴。
       在吴越争霸后期,吴国被越所灭,王族后裔和吴国遗民多以国为姓,使吴姓得以壮大.
       在古代,有几个地区的吴家人多势众,为吴姓的郡望.他们是:延陵县,濮阳郡,渤海郡,陈留郡,吴兴郡,汝南郡,长沙郡,武昌郡和群舒国.还有些吴人给自己的家谱起有堂号,常见的有源远,至德,三让,崇礼,让德,思让,德让,树德,世德,延陵堂等.
       据说吴亡后,因越人压迫,一些王室和臣民东渡日本,其中一支成为日本皇室.历史上日本天皇和大陆交往时都强调他们是吴太伯的后裔.今天日本与吴有关的姓有[吴][吴人][吴羽][吴服][吴汉][吴服部][松野]等.吴姓在越南姓氏排列第六位.唐朝吴纳任越南安州(今清化省)刺史.五代时,吴权在越南建立过吴朝.明朝时期有广东籍的越南尚书吴仁静,当代有南越总统吴庭艳等.吴姓在今天朝鲜为二十大姓之一.东汉时有吴凤任乐浪郡(今朝鲜平壤)太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