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蓉霞:质疑“烟草院士”声中的真问题

 老客阿发 2013-01-17

陈蓉霞:质疑“烟草院士”声中的真问题

2011年12月13日07:16东方网陈蓉霞我要评论(4)
字号:T|T

陈蓉霞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据媒体报道,谢剑平,郑州烟草研究院一位执著敬业的研究人员,本着“减害降焦是我们烟草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感,多年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卷烟“减害降焦”法,并引入中草药,选择性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终于研制开发出“神农萃取液”。更为可喜的是,这位研究人员还因此而当选为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但这条新闻却引来不少质疑,质疑之一是,这样的产品是否靠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最早介入控烟的工作者杨功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谢剑平的研究“一点都不新鲜”,几十年来、多个国家、成千上万个研究早已证明,任何降焦、任何添加剂,包括中药,都无法让卷烟“减害”。因此,所谓的“降焦减害”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质疑之二,由于谢剑平所在研究院直属烟草公司,几十项研究都是烟草业界资助的,这样的成果是否具有公正可言?

质疑之三则直指:谢剑平是否有资格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上述质疑是否能够成立?且让我们逐条分析。

先看“降焦减害”是否为伪命题。在科学史上,比如永动机是一个伪命题;或者绝对运动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它们与所有已知的科学定律相冲突。但“降焦减害”不似永动机或绝对运动那么单纯,因此恐怕一时还难以定夺。杨功焕身为控烟专家,对于烟草的危害自然要比一般人更具专业知识,并且他的职业身份一般来说也决定了他的立场。对他发出如此之强烈的质疑之声,情有可原,理所当然。

相反,作为烟草公司的研究人员,谢剑平自然要为烟草公司的利润殚精竭虑,这样的研究动机本来无可非议,若果真造出无害香烟,恐怕问鼎诺贝尔奖也说不定呢。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样的质疑是否成立,而在于这样的质疑声音是否受到了压制。由于公众听到了杨功焕的质疑之声,这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鉴于吸烟有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识,这有权威性的研究数据作为基础,因此若要推翻已有的研究结论,就必须依靠过硬的检测及调查数据说话,并且还必须引入第三方研究机构。就此项研究课题的性质而言,这样的调查数据还得有对照数据,要将吸烟人群分成两组,一组人吸普通烟,一组人专吸特殊烟,再配之以长期的跟踪研究。因此,若要证明所谓的“神农萃取液”具有降焦减害甚至达到无害的神效,这样的跟踪调查时间十年、二十年都不嫌短。到时第三方若能够拿出权威性的数据,方可证明谢剑平的研究成果具有造福于烟民的功绩。在此还须强调,第三方的研究经费当然必须由烟草公司来埋单。

强调这样的研究程序,恐怕要比仅仅谴责“降焦减害”是一个伪命题更有实效。因为空洞的指责容易沦为口水战。

至于企业是否能够资助科学或技术研究,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事实上,当今世界上的大型企业都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机构,其中甚至还出过获得诺贝尔奖项的研究成果。问题的关键在于,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若要上市,则要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威认可。而认可的前提则如上所述,要有严格的研究程序作为保证。

那么谢剑平是否有资格当选为工程院院士呢?根据上述论证,该项研究成果远未得到权威认可,他又是凭什么过硬成果来为自己赢得院士之称谓的呢?照理说,工程院作为专业人士的一个自治机构,院士的产生,从提名到遴选,均应由专家说了算。但事实上,提名却是由单位推选的,而单位却是一个行政机构。弊端或许正是由此而来。

但愿“神农萃取液”不要步“三聚氰胺”的后尘。想当初,“富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不也是获得个什么奖项之类的东西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