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伦敦1952“大烟雾”?祸兮福兮?

 催化剂515 2013-01-17

伦敦1952“大烟雾” 祸兮福兮?

2013-01-15 19:41:49

北京和中国许多其他城市近日“雾蒙蒙、灰蒙蒙”,空气质量之差历史罕见;厚重空气中,60年前伦敦那场灾难性的大烟雾也在昼夜难辨的时空隐现。

伦敦烟雾

(1952年伦敦大烟雾即是一场灾难,也是英国环保立法进程中的历史转折点。)

“伦敦大烟雾” (The Great Smog of 1952)造成至少4千人死亡,无数市民呼吸困难,交通瘫痪多日,数百万人受影响。

灾情最严重的伦敦东区,人在户外直立时低头看不到自己的双脚;能见度极低造成很多人在平时熟门熟路的街区迷路;报上还有灾区奶牛因烟雾窒息而死的报道。

从12月5日开始,大烟雾期间,伦敦的无数烟囱每天向空中排放的污染物总计包括1千吨烟尘颗粒、2千吨二氧化碳、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合物;还有370吨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800吨硫酸。

污染的雾

“雾都伦敦”因气象因素而多雾;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空气污染严重,大气中的污染物细颗粒,主要包括PM2.5和PM10浓度大增。

这些颗粒物裹上水汽,变成污染的雾,叫烟雾(smog),灰黄、厚重、混浊、发臭;18、19世纪,烟雾时不时就“拥抱”一下伦敦,推高呼吸道疾病病例和死亡率,让公交系统瘫痪。

伦敦告别烟雾,1952年12月那场灾难性的“伦敦大烟雾”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伦敦污染

(伦敦的空气污染时高时低,环境部两年前承认需要新的立法行动制止空气污染回升。)

立法+科技

这场悲剧模糊了视野,却让不少政界要人头脑清醒了很多;政府和议会采取立法行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减少和控制空气污染。

包括1956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s)在内的这些法律规定禁止排放黑烟,城镇地区的居民和工厂都必须改用无烟燃料。

除了环境立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对伦敦杜绝烟雾也是功不可没,比如天然气和电力成为主要的家用燃料、中央空调的普及,以及对汽车尾气的清洁度规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几次规模较小的反复后,伦敦人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告别烟雾”。

不过,伦敦的空气污染情况时有反复,近年来曾受到欧盟至少两次书面警告。

2011年4月,伦敦的空气污染程度达到8年最高,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的颗粒物PM10浓度达到欧盟规定标准36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