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
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性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损害初为局限性蚕豆或指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远端,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郭等处多见。自觉局部有胀痛感、瘙痒、遇热后更甚,溃烂后疼痛。治 疗尽量不碰伤冻疮部位,并保持皮肤干燥、温暖。
冻疮初期,有红肿而未溃破时用以下三处疗法。 1、将卤豆腐用的卤水加热后,浸泡患处,对消除红肿效果佳。 2、取红花30克,王不留行3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干辣椒20克,陈皮20克,共煎水30分钟后趁热浸泡患处,每天1次。 3、取干茄子梗茎100克(切碎),芜花、生姜、当归、川椒各15克,冰片5克。将以上药材置于75%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1周,用纱布过滤,取药液贮瓶备用。使用时将患处洗净,用药棉蘸药液擦洗患处,每天4-5次。 冻疮溃破期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治疗。
1、取桂枝15克,苏木15克,当归10克,艾叶10克,花椒10克,生姜10克。用水煎30分钟,温热时浸洗患处15分钟,每天1剂可洗3次,连用1周至愈。 2、取黄柏20克、芝硝10克,研为粉末,用冰水或雪水(冷开水欠佳)混合均匀,涂于患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3、用一个鸡蛋,少许冰片。鸡蛋打碎后取鸡蛋黄,放在勺中加热即成油,加入冰片调匀。用时,先用生理盐水洗净患处,然后涂上此药,1日3次。 冻疮溃烂化脓期用以下3种疗法。
1、取蛙皮数个,研成细末,撒在溃烂处,用纱布包扎并用胶布固定,1日1换。 2、取柿饼一个,用900毫升米酒泡1夜,再用已被泡烂的柿饼,敷患处,疗效佳。 3、取柚皮若干,干辣椒10个,冻麦苗62克,大蒜5粒,加水4000毫升,煮沸后用小火焖20分钟,去渣即可。趁热用棉球蘸水洗患处,以水凉为度,1日1次。也可用药水泡数分钟至半小时。洗时有疼痛感,洗好后用纱布棉花包裹。连续用此方治疗7天,有特效。 外用药物可用: 1)海普林软膏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7天。有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2)有感染时可用百多邦软膏。 3)红肿较重者可用皮肤康洗液以40~45℃温水稀释后洗涤或浸泡,每次20~30分钟,2次/日。 比较重的冻疮可加服一些口服药物: ①维生素E100毫克/次,2次/日,服用1周;后用50毫克/次,2次/日,服用1周。维生素E可防止血管内的血液凝固,预防胆固醇及中性脂肪组织阻塞血管,因而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末梢微循环,还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 ②山茛菪碱5毫克/次,3次/日,连服3天。山茛菪碱可解除毛细血管的痉挛,改善冻疮局部及其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减少静脉淤血,增加局部血氧供应,消除局部炎症反应。此外应当注意手足等局部皮肤保温御寒,适当进行肢体方面的运动,外出返回室内后应自然复温,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手足。 中医疗冻疮 方法一:外敷中草药。 1、用伤湿止痛膏外贴患处; 2、用萝卜皮煎水外洗; 3、当归、肉桂各6克,川椒、红花、细辛、干姜各3克,用75%的酒精100毫升浸泡一周后外用。每天早中晚洗手后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并揉揉至局部发热,连续治一周即愈。 以上3中做法只能对付轻度冻疮。 而重度冻疮要按以下方法做。治法是: 1、苦楝子30克水煎外洗患处,然后用猪蹄壳3个烧灰研末调香油敷患处。 2、陈石灰30克,冰片3克,研匀撒患处。3.5%硼酸软膏外敷。 3、患部溃烂处新生时,可用红油膏掺生肌散外敷。 方法二:内服中药 方剂:当归15克,桂枝、赤芍、大枣各10克,生姜、甘草各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有温经散寒,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效。此方在冻疮未生时用,可免生冻疮,红肿未溃者用,可促肿消痛止;破溃者用,可使溃疡处早日愈合。 取黄柏、桂枝各30克,当归、干姜各25克,红花、冰片各5克,干尖辣椒10个,用95%酒精500毫升封盖浸泡15~20天,去渣备用。凡有冻疮史者,用上述药提前涂搽7~10天后,一般不再发生冻疮。涂搽时,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洗干净,揩干后,再用消毒棉球蘸药涂搽即可,每天2~3次。 取桂枝、苏木各100克,细辛、艾叶、当归、生姜、花椒各60克,干辣椒30克,樟脑30克,用75%酒精3000毫升浸泡7天以上,用棉球蘸药搽患处,每日3次。此方去樟脑、酒精,有皮损者去辣椒,水煎洗患处效果较好,并可起到预防冻疮作用。 取干辣椒30克、红花15克、茄子秸20克、生姜10克、细辛15克、甘草15克,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钟后煎沸15分钟,过滤去渣,置药液于瓶中,再加95%酒精2000毫升,15分钟后过滤,然后加冰片、樟脑少许,再加甘油20~30毫升,充分摇匀。用干净纱布蘸药液反复擦洗患部,每日3次,连用5日为1疗程。 取芫花10克、甘草10克,加水2000毫升,煎取药液1000毫升,晾温后洗浴好发部位。每剂可洗3~5次,5日为1疗程。注意药浴后不要立即用清水冲洗掉留存于皮肤上的药液,可轻轻按摩患处,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疗效。 方法三:采用中药外熏洗搽 当归、赤勺各12克,红花、细辛各9克,防风、荆芥、桂枝、艾叶各10克,乳香15克,生姜30克,甘草10克,白矾30克,加清水适量,煮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手足熏洗后浸泡患处,每日1剂,每剂熏洗两次,每次约20分钟。下一次用时,将药液加水适量,煮沸再用。一般轻者用药两三天,严重者5~7天即可痊愈。 因为耳部不便于熏洗,采用外搽药较妥:生川乌、生草乌、桂枝各50克,芒硝40克,细辛、红花各20克,樟脑15克,诸药浸入60%酒精1000毫升中密闭一周,过滤收集药液,用棉签蘸药汁涂搽患部,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 中成药外用冶冻疮 1.山莨菪硷(又名654-2)治疗法:每次口服654-2片剂5~10毫克,1日3次:或用654-2针剂肌肉注射,每次10毫克,1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也可将654-2制成0.3%~0.5%的软膏,敷患处。1~2天换药1次,总有效率为95%以上,一般治愈时间在7天左右。 2.阿托品治疗法:用市售冻疮膏加热熔化后,将阿托品(0.3毫克)4~6片研末加入盒内调匀,冷却后使用。每日早晚各涂1次,然后使患处在炉边微烘,并在局部轻轻抹擦,以促进血液循环,晚上用热水外洗。治疗20例,治愈17例,好转3例。 3.硝苯砒啶(又名心痛定)治疗法:每次口服硝苯吡啶片10~20毫克,每日3次,连服2个星期。笔者在所治68例患者中,治愈56例,好转12例。治疗中症状消失最快者7天,最慢者12天,平均8天。 4.维生素E治疗法:每次口服E胶丸100毫克,1日3次。亦可同时用20%维生素E软膏涂擦患处。2星期为1个疗程。使用维生素E后能使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增快,皮肤温度升高,对寒冷防御能力增强,故治疗冻疮疗效较佳,总有效率为90%。 5.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厂新剂)治疗法:对早期红斑型冻疮,用药棉蘸取适量云南白药酊涂擦患处,每日3~4次,连续1—2周,大部分患者1周内显效,个别2周显效。该药对早期面斑型冻疮疗效最佳,对水泡型和坏死型冻疮效果亦好。如皮肤破损不宜使用,以免疼痛。对未破溃的冻疮,可取云南白药适量与黄酒适量调敷患处;若已破溃者,可将白药粉撒于破溃处,消毒纱布包扎,次日便可结痂,1周内可愈。若冬至后每日取云南白药酊外搽易生冻疮处,还可预防冻疮。 6.十滴水治疗法:用十滴水每天擦患处3次,2个星期为1个疗程。临床治疗冻疮47例,其中3天内好转15例,占32%;7天内好转18例,占38.9%;8天以上治愈14人,占29.1%。如有溃疡可先用红霉素软膏外擦,然后用十滴水,均可痊愈。 7.正红花油治疗法:每天用正红花油涂擦冻疮患处2~3次(破溃处不能用)。治疗30例。全部治愈。 8.麝香虎骨膏治疗法: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洗烫患处5—10分钟,至局部发热,擦干后,将麝香虎骨膏剪成略大于患处面积贴于患处,24小时换药1次,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发热,红肿硬结,奇痒疼痛者。皮肤破溃,水泡形成及对本品过敏者不宜使用。此外,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等亦可。 9.生姜治疗法:用生姜适量切碎浸泡在酒精内20~30天,冻疮初期,可用此液擦患处,每日3次,一般2个星期内可痊愈。 10.西瓜皮治疗法:每年夏天用西瓜皮频擦患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共擦10天,可预防冬天生冻疮。经临床观察30例,其中整个冬天未患冻疮20例,症状减轻10例。 11、风油精:将患处洗净,取本品少许涂于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1周,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但冻疮破溃者不宜。冬季每日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尚可预防冻疮。此外,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正骨水等亦可。 12、复方丹参液:复方丹参液7毫升,丙二醇3毫升,二液合并,置瓶中备用。每日3次,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并揉搓至局部发热,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 13、中华跌打丸:根据患处大小,取本品5—7丸,研细,加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7天,适用于青紫瘀斑型冻疮,冻疮破溃者不宜。 14、百宝丹:冻疮末溃者,取40℃左右温水浸泡患处5—10分钟,已破溃者,取40℃左右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患处,而后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覆盖整个创面,纱布包扎、固定,两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 15.药物组成: 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15g,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混合后拌匀即可。 使用方法:用温盐水浸洗创面5min后,给予自配冻疮膏涂患处,外敷一层消毒纱布(保护创面,以防保暖衣物粘脱药物)。每天换药2次,连用5天。嘱加强锻炼,注意保暖,严禁搔抓患处。 治疗冻疮:
1.654-2片,5~20mg/次口服,3次/日。 2.654-2注射液,20mg,肌注,Bid。(老年人慎用) 3.绿药膏1支,654-2适量,调成0.3%~0.5%软膏,外用,3次/日,有效率100%,治愈率 99%,治愈时间多在7天内. 4.冻疮未破:尖头辣椒(朝天椒,戳天椒)5钱,白酒或酒精半斤一起放入瓶内浸3天后,在冻疮初起,皮肤红肿发热时涂患处,一日五次,有特效,连用十天至半月痊愈除根,来年永不再发。 5.冻疮已破:陈旧棉花(越陈旧越好)烧成灰,用麻油调匀涂患处,一日三次。 治冻疮方一;用654-2针2支并入开塞露中,每天擦手3次。方二;已烂的用654-2针2支加入六药膏中涂抹患处。效果显著 6.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15g,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混合后拌匀即可。 使用方法 用温盐水浸洗创面5min后,给予自配冻疮膏涂患处,外敷一层消毒纱布(保护创面,以防保暖衣物粘脱药物)。每天换药2次,连用5天。嘱加强锻炼,注意保暖,严禁搔抓患处。 用云南小海椒《红色的》泡好烧酒《白酒》泡1星期后外查冻疮处,查几次就好了。我曾经用过,效果还可以。但是溃烂了的地方不能查。
重度冻疮多为复发,其迁延难愈之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患者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差及寒冷潮湿季节不注意对曾受损皮肤的保暖有关;加之发病后又经常搔抓患处,极易引起患处溃破,继发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自配冻疮膏内,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出品,15g/支)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山莨菪碱注射液系临床常用抗胆碱药,外用可改善末梢血运,减少溃疡面渗出;地塞米松注射液作为类固醇激素药物,局部应用不但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的渗出水肿,而且还能抑制患处受损皮肤细胞释放组胺类物质,明显止痒。三药合用治疗重度冻疮,标本兼顾,疗效肯定,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达到了治病之目的冻疮灵 处方:654--2针剂11支,维生素B12针剂1支。 制法:用菌必治的药瓶洗干净后晾干,把上述两种药物混合后注入瓶内,盖上橡皮塞,再用胶布把瓶塞固定,然后用笔把“冻疮灵”写在胶布上,完毕。 制作后的药物呈粉红色,患者需要时顺便附送一支棉签,轻症的只需一日涂抹几次就可以了,重一点的,可以把药物浸透在棉球上固定,效果不错 治疗冻疮验方 1、麻雀脑子涂患处,特效。
2、将白萝卜烤热切片敷冻疮患处,或趁热擦局部皮肤,初期效果更佳。 3、桑枝100克,甘草50克,加水煮取药液洗患处。 4、仙人掌去刺,以开水洗净捣烂后,敷于未溃疡处,用纱布包好,5 天后去掉纱布,即愈。 5、取霜降后的茄子茎叶带根500克,切成约10厘米小段,加水5公斤煮沸后,待药液变成板栗子色,捞出茄子的颈叶根,以余下药液适度时熏洗患部位,早晚各1次,连洗三天可愈,且不复发。 6、红辣椒9克(去籽)切碎,加入白酒60毫升,浸泡7天,再加入樟脑3克,用时搅均,用棉球蘸药水涂患处,每日2~3次。 7、最好是三伏天(因冬病夏治)把独头大蒜去皮捣烂后,放在烈日下曝晒数小时,趁热把蒜泥在冻疮处敷上,每日4次,连用4~5天。 8、萝卜叶250克,桔皮100克,洗净后在铁锅内加水1000毫升,煎煮20分钟,待温后洗患处,每晚1次,连续3~4次可愈。 茄子方治冻疮
[方一] 茄梗、蒜梗各适量。 [制用法] 切碎,煎水。洗烫,每晚1 次。 [功效] 清热,消肿。用治冻疮红肿、发痒。 [方二] 茄子秧1公斤,辣椒500克。 [制用法] 上药放铁锅内加水熬5小时,取3次滤液合并浓缩成膏。涂患处,或将膏溶于水中熏洗,每日1次。 [功效] 清热消肿,散寒燥湿。用治冻疮。 [验证] 上述两方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521 .辣椒酒防治冻伤 [方剂] 尖辣椒10-15克,白酒适量。 [制用法] 将辣椒切作细丝,以好白酒浸泡10天,去渣过滤即成。涂于局部红肿发痒处,每日3-5次。要轻轻涂擦,防止将皮肤搓破。 [功效] 活血散瘀。治冻疮初期局部红肿发痒。 [验证] 吴x ,女,17岁,双手红肿发痒难甚经用本方涂擦逐渐好转。 522 .老丝瓜末治冻疮 [方剂] 老丝瓜,猪油。 [制用法] 将老丝瓜烧灰存性,和猪油调和。涂患处。 [功效] 通络,消肿。用治手足冻疮。 [验证] 屡用效佳。 523 .谷糠治冻疮 [方剂] 谷糠。 [制用法] 将谷糠放盆内点烧,烘烤患处。每日烤l次,数日即可生肌。 [功效] 活血,消肿。 [验证] 据《卫生报》介绍,本方治疗患者94例均愈。 524 .花生皮治冻伤 [方剂] 花生皮、醋、樟脑、酒精各适量。 [制用法] 先将花生皮炒黄,研碎,过筛成粉末,每50克加醋100毫升调成糊状,放人樟脑粉1克、酒精少许调匀。将厚一层药敷于患处,用纱布包好固定,一般轻症2-3天可愈。 [功效] 活血,消肿。用治冻伤初起局部红肿发痒未溃烂者。 [验证] 治疗128例,其中119例,l周内即愈,余9例好转,用至第2周痊愈 偏方;
1.辣椒100克,煎水1千克浸洗。
2.已经溃破化脓的,先用温的淡盐开水(1∶100)或1∶4000的高锰酸钾溶剂泡洗,患处涂上紫药水。 3.橘皮3~4个,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20~30分钟,1日1次,浸泡或热敷患处。
4.沙田柚皮1个(干品、鲜品均可),加水约2千克,煮沸30分钟后倒入盆中,用其蒸气熏患处,直至适当温度时,再浸泡患处,同时同柚皮来回摩擦患处约20分钟,隔2天再按此法治疗,1~2次即可。宜在晚间睡前用。治未溃冻疮。 5.白胡椒5克,浸酒,7天后过滤使用,涂于患处。
6.鸡内金适量,烧存性,以蜂蜡配成膏剂,外涂。
7.桂枝30克,羌活25克,吴茱萸20克。加水适量水煎,水开后煎煮10分钟即可。等水温适宜时洗净、浸泡患处。每剂药可反复用6~7次。一般1~2剂即可痊愈。
8.茄根100克,煎水后烫洗患处,治冻疮未溃者。
9.将点燃的艾条,直接接触患处,每秒钟快速点灸2~3次为宜。治疗时患处有灼热或轻度灼痛感,但不会留疤痕,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10.将大白萝卜洗净,切大厚片,烘烤热,临睡前涂擦患处,至皮肤发红为止,连续至愈。治未溃者。
11.茄子梗,蒜梗各适量,切碎,煎水洗烫,每晚1次。
12.尖辣椒10~15克,白酒适量,将辣椒切细丝,以好白酒浸泡10天,过滤液涂于局部红肿发痒处,每日3~5次。 13.老丝瓜烧灰存性,和猪脂油调涂患处。
14.鲜山楂砸成糊状外敷,每日换药1次,用于局部糜烂者,一般7天可愈。又山楂120克,加水2500毫升,煎半小时后去渣,取温药液洗患处,每日洗1次。治局部未溃烂者。一般3天可愈。
15.干枯后的茄子秧,或辣椒秧,水煎趁热泡冼患处。
16.腊梅花12克,莲藕10克,鸡血藤12克,夏枯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分2~3次服用。适用于冻疮溃烂期。 17.蜂蜜50克,猪油100克,两味调匀外涂患处,适用于冻疮溃烂者。 18.紫草20克,加入香油90克,油稍加热即可,浸泡后即可外用涂抹患处。适用于冻疮溃烂者。
【防护】每次外出时勤搓手、耳、面部等易发冻疮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早期只有红肿发痒时,每天用温水浸泡1~2次,用毛巾擦干,再按摩20~3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