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痤疮

 学中医书馆 2013-01-18
痤疮
1. 凉血消疮饮
【来源】王俊芳,《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桑叶10克,丹皮、生地、黄芩、菊花各15克,生石膏4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清热,凉血,祛风。
【方解】本病是肺经血热郁滞,或脾胃积热熏蒸等原因所致。故方中以黄芩、生石膏清肺胃积热;丹皮凉血活血:以生地协同丹皮以增强清热凉血之
功;桑叶、菊花清上焦风热;甘草和中解毒。诸药配合,能达到清热疏风、凉血活血作用,故而用之多效。【主治】寻常性痤疮。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皮疹色红,加紫草;有结节囊肿者,加皂角刺、莪术、灵磁石;有继发感染者,加板蓝根、忍冬藤;丘疹型,加忍冬藤、
紫草。
【疗效】治疗29例,其中丘疹型、结节型各10例,囊肿型5例,混合型5例。有继发感染者8例。经治疗均获痊愈。
2. 黄芩清肺饮
【来源】杨大猷,《千家妙方·下》
【组成】川芎、赤芍、生地、葛根、花粉、黄芩各9克,当归、红花各6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亦可制成冲剂,当茶频饮。【功用】清热滋阴,凉血活血。
【主治】青年痤疮。【疗效】坚持服用,每获痊愈。
3.将薏苡仁50克洗净,加水煮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1次,连续食用1月。可健脾、利湿、清热,治疗青春疙瘩。
4.将使君子去皮,放入锅内文火炒至微有香味,凉后放入香油内浸泡2日,每晚食使君子仁1个,7日1疗程。可健脾、润燥、消积、杀虫,治疗面部粉
刺、酒渣鼻。
5.用米醋120克加入皂角刺30克文火煎煮,取汁涂抹患处。可托毒排脓,治疗疥癣、粉刺脓疱。
6. 祛斑洁面:
    1.将杏仁浸泡去皮,捣烂如泥,加入蛋清调匀,每晚睡前涂擦面部,次日清晨用白酒洗去,直至斑退。适用于面部有黑褐斑及面暗无光泽。
    2.将蜂蜜涂于斑点处可治疗黄褐斑、老年斑,对面部皮肤粗糙亦有作用
    3.将白茯苓研成细粉,加适量蜂蜜调成膏状。每晚洗脸后以膏涂面,次日洗去。可治疗面色黑暗、雀斑。
7. 养颜护肤:
    1.将生姜500克、大枣250克(去核)、茴香200克、甘草150克、食盐100克、丁香、沉香各25克共捣碎、调匀,每日早晨开水冲泡当茶饮1杯。可调
养气血、滋润皮肤,治疗面容憔悴、粗糙无华。
   2.将海珍珠研末,每次3克,每周1次,茶水送服。可养颜护肤,防止皮肤衰老。
   3.将荷花、藕、莲子按照7:8:9的比例晾干、研末,每次服用1汤匙,每日早晚各1次。可滋阴清热、养颜护肤,用于体胖容颜衰败、老态明显者。
   4.将当归、黑芝麻各250克炒熟、研末,加红糖适量拌匀,每次饭后吃1勺,长期食用。可滋阴补血、养颜润肌,使人面色红润、脱发重生。
   5.将母鸡1只去内脏洗净、切块,放入锅内加牛奶500ml煮烂,加糖调味,吃肉喝汤,秋冬季节最为适宜。不仅养颜美容,还可补虚损、益肺胃、
生津液。
    6.将大枣200克洗净、加水煮烂,喝汤吃枣,每日2次。可健脾养血,治疗皮肤失润、气血不正、皮肤干裂。
8.取黄柏20克,大枣7个。将大枣烧成枣炭,与黄柏共研成细面,加香油煎水洗患处,每晚1次,每次30分钟,3次即愈。
9.用鲜黄柏叶250克,明矾3克,鸡蛋清2个。将黄柏叶捣碎,明矾研细,和鸡蛋清调在一起,涂抹患处,日3-5次。治疗多例均痊愈。
10.取四环素400毫克,低塞米松3毫克,甘油20毫升。研为细末,加入甘油调匀,涂抹患处,日3次。治疗多例均痊愈。
11.用辣椒10克,茄棵30克,白菜帮1个。煎水洗患处,每晚1次,每次30分钟,3次即愈。
12.取四环素2片,消炎痛1片。共研为细末,溶于温开水中,用无菌棉球蘸溶液搽患处,每日3次。1--2天后即可见效,复发者可重复搽用,无副作用
13.用白芷10克,芦荟10克,白凡士林100克,醋10毫升。先将白芷水煎2次,浓缩取汁10毫升,加醋和白凡士林,再加芦荟研成细粉,加入拌匀即可
。用时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再涂药,一般1--2周即愈。
14.治粉刺特效方:强的松片5粒,大黄,黄连各10克共研细,加入一支牙膏中搅匀,用以洗脸,七天内不用肥皂即愈.
15.面下粉刺:(验方) 蔓菁子研沫。加入雪花膏每天晚上涂抹数日即愈。
16.脸上粉刺:香油炸蝎子吃,每日10克,7日痊愈
痤疮常用的有效的偏方
痤疮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初起时皮疹为针头或芝麻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
呈现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即粉刺),乃遗留凹陷疤痕。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
腻之晶,生湿生热,凝滞肌肤,或肺经风热熏蒸,蕴阻肌肤而成,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单方、
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克,皂角10克。将6味为细末,用皂角蒸
熟去筋膜,同药捣为丸,早晚擦面。
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痤疮、雀斑,其来源于《疡医大方》。
[方二]
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
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
本方出自《云南中医杂志》1989.10期,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方三]
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
板蓝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四]
白果适量。将药洗净,切开,绞汁,取汁频涂患部,干后再涂,直至汁尽,每日再2—3粒。
本方解毒排脓,平痤除皮,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五]
硫黄、川军各等分。将2味药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敷患处。
本方出自《家用偏方》,主治痤疮。
[方六]
蝮蛇胆汁0.5毫克,雪花膏500克。将2者混合调匀,每日早、晚先用温水洗脸,待干后涂擦
皮损处。
本方消炎抑菌,溶解皮脂,脱色止痒,适用于痤疮。其方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1984.8
期。
[方七]
士瓜根60克。捣细为散,以浆水和研成膏,瓷盆中盛贮,临卧洗面后涂之。
本方泻热消瘀
痤疮偏方
中医处方(一)
【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名】痤愈汤。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
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医处方(二)
【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方名】美容煎。
【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
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
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出处】刘结安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方名】加味化瘀消坚汤。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
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肺热郁滞。
【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
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五)
【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
【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
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治法】清理湿热,解毒散结。
【方名】白草枇杷饮。
【组成】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黄
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七)
【辨证】脾胃受纳运化失常,积热上熏于肺,热久而郁。
【治法】清热,凉血行郁。
【方名】肺风粉刺汤。
【组成】桑皮2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黄芩60克,桃仁10克,红
花10克,茜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出处】肖延令方。
中医处方(八)
【辨证】血热郁滞。
【治法】清热滋阴,凉血活血。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川芎9克,当归6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红花6克,黄芩9克,
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杨大猷方。
中医处方(九)
【辨证】血热风胜。
【治法】凉血疏风。
【方名】犀角地黄汤合泻心汤加减。
【组成】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30克,赤芍60克,丹皮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桑
叶10克,蝉衣10克(去头足),当归尾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毛囊炎 粉刺 痤疮
 是一种毛囊细菌感染而发生的化脓性炎症。治疗清热解毒排脓燥湿为主。
 处方1:梅花点舌丹10粒,每日3次;六神丸10粒,每日2次;三黄片或牛黄解毒片按说明服用。
 处方2: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9克。水煎汤洗。每日2-3次即效。
 处方3:牛黄解毒片研细末,蜜调为糊涂患处。每日3次即效。
 处方4: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苦参、黄柏、连翘、木鳖子各15克,白芷、赤芍、丹皮、甘草各10克。水煎温敷患处。每日一剂。3-5天见效。
 处方5: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蚤休15克,丹参12克,栀子10克,皂刺、葛根、防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连用1周。
 处方6:五倍子50克,炒黑研细末,醋调为糊覆盖患处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1周。治毛囊炎。
 处方7:五倍子3克研细末,冰片1.5克,鸡蛋2个。先将鸡蛋制蛋黄油然后将五倍子粉和冰片掺入搅匀,装瓶密封。用时取此药油涂擦患处。治毛囊
炎。
 处方8: 每晚取鲜泡桐花1把揉搓取汁擦患处,然后上床睡觉。可治毛囊炎。
 处方9:百合60克,洗净加蜂蜜30克,隔水炖服。治痤疮。
 处方10:老茄子蒂晒干焙焦研末。麻油调糊敷于患处。每日1-2次。7天1疗程。一般4天痤疮即破溃流脓。再擦结痂。一周即落下。主治毛囊炎。
 处方11:大白菜叶摊平,酒瓶碾压呈网糊状,用其盖于患部。每10分钟换1次。坚持数日,可治粉刺、毛囊炎。
 处方12:马齿苋200-300克水煎服。或捣烂敷患处。忌辛辣海鲜等食品。不得使用肥皂化妆等。可治愈痤疮。
面上有疾中医有方

1、大黄、硫磺各等份,共研细末,凉开水调涂患处,每日1次。
2、木贼、香附各30克,
水煎取浓汁,每日2—3次外涂患处。
3、郁李仁、鸡蛋清各10克,研涂患处。
斑秃
1、破故纸、白芥子、硫磺各30克,铁锈、生姜各50克,泡入白酒500毫升中,1周后涂擦
患处,每日3次,每次3—5分钟。
2、松香、铅丹各等份,共研为末,热菜油调匀,搽患处。
3、芝麻花、鸡冠花各60克,加白酒500毫升,密封浸泡5天后,取滤液,加樟脑15克溶化,以
药棉蘸搽患处。
汗斑
1、密陀僧、雄黄各等份,共研细末,用黄瓜蒂蘸涂患处。
2、生白附子、硫磺、轻粉、
密陀僧各等份,共研细末,用生姜切片蘸涂患处。
3、白芨、白术各等份,白酒浸泡1周,取
液涂患处。
痤疮
1、大黄,硫磺各等份,共研末调入甘草汁搽患处。
2、白丑、黑丑各等份浸酒,搽患 处。
雀斑
1、密陀僧研极细末,每晚搽脸。
2、僵蚕、白附子、白芷、山柰、硼砂各10克,冰片2
克,研成极细粉,每晚睡前用水或牛乳调匀,搽面部。
3、硼砂20克,冰片2克,加水100毫
升,溶化后蘸涂患处。
17.痤疮食疗方
 
 【藕栗炒莴苣】  
  配方: 火腿50克,鲜藕100克,鲜莴苣100克,鲜栗子100克。
制法: 火腿切片、栗子去壳切片同炒,至半熟时加入切好的藕片,炒至将熟时,加入莴苣。再加调料,炒熟。
功效: 清热益气,化瘀散结。
用法: 佐餐服食。
 
 【海蛰二菜】  
  配方: 海蛰200克,紫菜15克,芹菜50克。
制法: 海蛰洗净切丝,紫菜撕碎。芹菜切丝用开水焯过,再以凉开水浸渍,捞出控干,一起拌匀,加调料调味。
功效: 清热凉血,化瘀散结。
用法: 佐餐食用。
 
 【兔肉藕片】  
  配方: 免肉150克(切片),鲜藕200克(切片),红花6克,调料适量,麻油30克。
制法: 先把麻油烧开,浇于红花上,待凉后捞去红花,留油加热,煸炒兔肉,待半熟时加藕片同妙,再加人调料即可。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用法: 佐餐食用。
 
 【杏仁薏米粥】  
  配方: 甜杏仁、海藻、昆布各9克,薏米30克。
制法: 先把前三味加水适量煎煮熟烂,再入薏米煮粥食。
功效: 宣肺除湿,化瘀散结。
用法: 每日1剂,连服20~30剂。
 
 【猪肉三瓜片】  
  配方: 瘦猪肉50克,苦瓜100克,丝瓜100克,黄瓜100克。
制法: 猪肉切片,先入油锅中煸炒至半熟,再依次放苦瓜片、丝瓜片、黄瓜片同炒,并人调料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用法: 佐餐食用,可常食。
 
 【番茄炒藕片】  
  配方: 鲜藕300克,番茄汁100克。
制法: 先将藕切片,用菜油煸炒,然后加入调料,临熟时加入番茄汁即可。
功效: 清热润肺生津。
用法: 佐餐服食。
 
 
 【凉拌苋菜】  
  配方: 鲜苋菜、鲜冬苋菜、鲜马赤苋菜各100克。
制法: 以上三味分别用开水焯八成熟,捞出后浸入冷水中5~10分钟,取出控去水,切段,入调料后拌匀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 佐餐食用。
 
 【枇杷菊花粥】  
  配方: 枇杷叶9克,菊花6克,梗米60克。
制法: 枇杷叶、菊花用布包好,加水2000毫升,煎至约1500毫升,再入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 清泻肺热。
用法: 每月1剂,连服10~1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