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 20 年你过得好吗?

 東泰山人 2013-01-18

这 20 年你过得好吗?

http://lrb.dayoo.com/html/2013-01/16/content_2117850.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13-01-16 来源: 老人报

  从1992年到2012年,是中国步入市场经济的20年。毫无疑问,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跟20年前相比,而今的物质生活水平确实显著提高。但人们感到更多的不满意,这20年来我们有没有过得更好呢?

  工作太忙、竞争压力太大、房价太贵、环境污染太厉害,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交通通勤和加班上,疏远了家庭和朋友圈;生孩子、养孩子、送孩子上学、给孩子买房,渐渐成为了耗尽普通中国人及其家庭毕生积蓄的沉重负担,还要为孩子面临的安全问题担惊受怕;等到老人为孩子操完了心,就会发现自己很难获得必要的养老保障……

  以上列举的,只不过是中国人这20年诸多不满意中的一小部分。应该说,出现这么多不满意,存在认知角度、参照比较、预期过高等心理层面的因素,但那显然不是主要问题,也无法通过改善、调整认知角度等方式,来求得心理平衡。就拿上段所提到的孩子的上学难、安全隐患来说,分别指向公共教育供给不足、社会治安管理监控与执法效率有待提高,并非国人有多么苛刻。简言之,方方面面的不满意,都反映出现实中的相应具体问题。

  《日子里的中国:咱老百姓这20年》一书由零点调查的创办人袁岳主持编著,以该公司20年间对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再梳理出20年来中国人生活的变化、现状。这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例如对迁居老人的生活问题,本书就作出了深入的分析,书中提到,2011年零点“老年人调查”显示,近两成老年夫妻“老来分居”,帮子女看孩子做家务是主因(71.2%),女性老年人此项比例略高。

  因为子女太忙没有时间做家务、带孩子,年老的父母不得不从外地赶来,为家庭做最忠实的保姆,顺便来养老。而迁居老人在迁到新环境后,往往都会有点不知所措。

  大多数迁居老年人在新的城市里是孤独的。除了自己的儿孙之外,他们几乎不认识任何人。而且由于新旧环境在文化、思维和生活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导致老年人的社交网络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扩大,同时原有的社交圈子完全淡化,这都导致迁居老年人的社交规模急剧缩小。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关系发泄或缓解情绪紧张,只能在精神上感到苦闷和孤独。

  老年人离乡时一般都将户籍留在原地,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限制,相应的一些社会福利待遇都无法带到迁居的城市,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医保。一般迁居老年人在迁居地看病买药是不能报销的,即使大病能报销也要先在当地申请异地就医,才能回去报销,而且申请手续非常繁琐,报销周期也被拖得很长。这让一些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的迁居老年人倍感苦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便于子女赡养老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提出了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的管理政策,老年人将有望随着子女迁移户口,这项政策的出台对迁徙老人来说是一个利好信息。也许,未来老年人随子女迁徙的现象还会发生,甚至会愈演愈烈。晚年岁月,如何安度?老年人的幸福生活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去改善,让他们不再为迁徙而苦,而是以宜居为乐。

  本书就是如此,用真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例证,让民众沉默的意见得到了真实的表达。这里的中国人,不是纯粹的符号,而是真正的行走着的、具体的中国人。 (综 合)

  书名:《日子里的中国:咱老百姓这20年》 作者:袁岳 张军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