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体系建构暨“易经幻方”解读 J.M.九宫格 摘要:该文尝试从数理角度,特别是使用“幻方”形式解析易六十四卦体系建构。文中推介的“易经幻方”经过编译得到“易六十四卦体系建构图”,将六十四卦错综关系、错综组合、特殊卦对的分布和配置结构表现得淋漓尽致。继而在“建构图”基础上调整得到“易六十四卦卦序图”,精准展示了“通行本卦序”在八八方阵中的行迹走向。该文为探索“易六十四卦体系建构及其卦序规律”开辟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周易;卦序;幻方 中图分类号:B221.9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 上图,在常规八阶幻方条件下,同时满足以下各项数理特性要求。 1、数理平衡。 (1)按纵横中轴四分全图,四个4×4方阵对角线上数字之和按同侧对称关系相等; (2)水平对称的两个数字之和均等; (3)每居中的半行、半列上各数之和均等; (4)中心对称的垂直双联数据之和相等; (5)垂直对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与之水平对称列相对内缩(或外延)一行的两个数之和; 2、结构对称。 (6)水平对称两卦构成错卦关系(例47、18); (7)水平两两相耦(例47、30)、垂直相随(例10、37)和垂直相跨(例51、20)的两卦构成综卦关系; (8)1、2、6、7全列按行构成8组错综组合; (9)4、5全列,按“上下对分、局部对称”原则构成4组错综组合; (10)3、6全列,每行一对特殊卦对;且“自综卦”卦对对称包容“互综卦”卦对。 “易经幻方”数理特性示意图: ![]() 我们利用“易经幻方”,能直接编译得到完整的易六十四卦建构体系,进而能调整得到通行本卦序蓝本。特作如下解读: 一、编译原理 按“先天卦序序数”在“易经幻方”中一一对应就位并辅以卦名,我们就能得到“易六十四卦体系建构图”: ![]() 二、易六十四卦体系建构 首先应该指出,编译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易经幻方”规范下进行的,得到的图形实质是“易经幻方”的映射,因此“易经幻方”是一组破译周易卦序的密码。 易六十四卦体系建构图”完整地展示了六十四卦体系建构要素: 1、错综关系。 (1)水平对称两卦构成错卦关系(例47、18),计32对; (2)水平两两相耦(例47、30)、垂直相随(例10、37)和垂直相跨(例51、20)的两卦构成综卦关系,计24对; 2、特殊卦对。 (3)3、6全列,每行一对特殊卦对,计8对;且“自综卦”卦对对称包容“互综卦”卦对。 3、错综组合。 (4)1、2、6、7全列按行构成8组错综组合; (5)4、5全列,按“上下对分、局部对称”原则构成4组错综组合; 4、上经下经。 (6)全图分两大区域,“3、4、5、6列”和“1、2、7、8列”。中部区域左右对称,特殊卦对上下经分界明确;两侧区域上下对称,上下经布局特征清晰。 (7)上经以纵中轴、横中轴对称架构,下经以横中轴、轴对称架构。 三、易六十四卦卦序 易六十四卦体系建构图”之下通行本卦序排列情况表明,各卦已经大部到位,但最明显的“乾坤坎离”与今本卦序有所背离。根据文献所载,今本通行本卦序的编序者因时代烙印(商周交替或交替后不久)出于政治倾向,对原有建构图进行了人为干预,当然方法非常巧妙。 具体干预方法是:在体系建构基础上进行“六亲归类”,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按“尊长为上,男左女右”的排列,调整而来。 “易经幻方”调整到“通行本卦序蓝本”细节 ![]() ![]() ![]() 四、卦序解析 ![]() 1、首卦的确定。 乾为天,天地人,乾作为六十四卦首卦,理所当然。 2、其余各卦顺势而为。 (1)续接规则: A.特殊卦之间对称位置连续(例:乾、坤)。 B.一般卦按综卦规律两两连续(例:屯、蒙)。 C.就近优先、兼顾均衡 (2)卦序走向。 A.上经区内综卦卦对,右半图按逻辑顺序顺势行进;左半图由左至右行进。 B.下经跨区组合部分的综卦卦对,遵循逻辑顺序顺势行进,大格局上按下、中、上顺序进行。 C.下经区内组合遵循逻辑顺序顺势行进。 D.特殊卦遵循逻辑顺序顺势行进。 E.“乾坤坎离”易理角度有特殊对应关系,因此“坎离”特定同“乾坤”由左至右。 全图卦序行迹总体上遵循对称原则。 3、上下经由来。 全图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行迹方式,上下经由来源出于此。 (1)上经以纵向对称趋中为特征,以轴Ⅰ为对称轴。 (2)下经以“间二跨行”和“分段连续”为特征,以轴Ⅱ、Ⅰ为对称轴。 (3)上下经界点,取决于上经末卦“30离”,分界整齐。 结束语 本篇解析了易六十四卦体系建构原理和通行本卦序蓝本,限于认知水平,叙述逻辑以及语言表达或许存在瑕疵。但是,“易经幻方”作为破译周易卦序的密码不会因此逊色。通过上述研究,作者体会最深的是,易经给人们留下的是成熟的思维逻辑——通盘,慎密,平衡,错综,有序。 玩索而有得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江鸣(1957~),浙江兰溪人,祖籍安徽歙县。高级工程师,从事粮食工程与粮食储藏工作。习易一年,主攻卦序与幻方、方阵图之间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