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水各县的由来

 半瓶水1955 2013-01-18

衡水各县的由来。不错,看看吧     衡水市  由衡水县、衡水地区顺延而来。衡水县古属漳河流域,名取“漳河横流”之义。 1963年衡水遭受特大洪灾后,**中央主席毛泽东在接见**衡水地委书记赵树光时曾说:“衡水是历来遭灾的。为什么叫衡水?衡水就是洪水横流,患难于中国。这是禹王之事,书经有载。”
`9 [ a7 Z6 L1 Y' B0 N2 `
    桃城区  因县级衡水市前身衡水县汉时属桃县,其县城故有“桃城”之称。由此在1996年衡水地区撤地建市时,县级衡水市同时改称衡水市桃城区。4 }" s* ?* Z8 q" ~+ ^
' f: G ` B& o" ? v
    冀州市  据考证,《说文》释为“冀,北方州也,从北异声”。《周礼》释为“河内曰冀州”。《尔雅》释为“两河间曰冀”。远古时期,冀为九州之首,但只是一种地理区域概念。西汉设立十三州,冀州始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初州治多变。三国魏文帝黄初年间,州治始由邺(今临漳县邺镇)迁至信都(今冀州市),直至民国初年废州改县。3 @( e+ ~6 B( t3 l: z9 J

    深州市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饶阳县置深州,“以州西故深池为名”。后州治屡变。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年),迁至吴家庄(今深州市城区),直至民国初年废州改县。3 L1 \! n! K8 o6 v X& B
" B3 L. Z8 e, o4 \+ s+ G
    枣强县  古代,其境内枣树尤多,曾建有煮枣城。西汉初置县时,因枣木强盛取名“枣疆县”,“疆”与“强”同音同义,沿用为“枣强县”。
    武邑县  今武邑县境在夏时称武罗国,即后羿贤臣武罗之封邑。汉初置县后基本沿用“武邑”之名至今。“武邑”二字当与古代武罗国有一定关系。
% g1 O# U3 `% x G9 m F! @8 r
    武强县  县名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因古时境内武强山得名。清同治《畿辅通志》载:“武强山,州东六十里,形如弓,一名弓形山,晋置县名取此”。二是因武强侯国得名。《太平寰宇记》曰:“武强汉为侯国,西晋于其城置武强县,因古城以之。”意即武强县因武强古城而名,而武强古城又因汉代封武强侯国得名。/ i& ^8 J, r2 }6 d6 g/ P1 A/ h% x( V

    饶阳县  西汉高祖年间(前206?D前195年)饶阳县始置,因县南有饶河而名为饶阳,即饶河之阳。
    安平县  西汉高祖年间(前206?D前195年)置安平县。因天下初定,“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而得名。
  R# M) g" }, V! x! X
    故城县  蒙古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始置故城县,县治所设于漳南故城,故名故城县。自此,“故城县”名始标记于册。+ H: Z. ~5 \+ a. H* W

    景  县  景县地域在秦之前称为“条”,置县后名称几经变更。至元代,驻东光之景州迁此,州县并存。续至明初,除县存州。民国初年,废州为县,景县之名自此沿用至今。+ w8 @) ^; {. J6 x; ]* A/ K


阜城县  西汉高祖年间(前206?D前195年)始置阜成县。《太平寰宇记》载,阜城县境地势高且多土岗沙丘,为求物阜民丰,取《尚书》“阜成于民”之义,故名“阜成县”。后改“成”为“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