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晶大觀

 鸿墨轩3dec 2013-01-18

水晶大觀  




1
双色水晶,主要为紫黄二色共生。16世纪发现于巴西,上世纪70年代开始广泛出现于宝石市场,有合成品种。下面两张为原石和萃取晶片



从切片看颜色分布特点





流行的做法是将其切割成线条优美的特殊琢型



2
黄水晶,以颜色呈橘黄为上品。上图橄榄形琢形重19600ct(25.5x14.1x10cm),下图是被称为“牡牛之血”(Ox-Blood)的红黄色品种。




晶体,右二的是和烟晶(褐水晶)共生的。




几种不同色调的黄水晶,左图一可见生长纹。




几种不同切割的琢型




这几件都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了



700公斤重的“The Golden
One”(怎么译捏,金黄第一?),下图为研磨时的照片





3
具特色包体的水晶,如鳞铁矿致色的红水晶等。图中为鳞铁矿放大图片;右图则是被称为“Cuprite”的品种。




上面三张我们可以看到鳞铁矿呈三组分布,形成类似星光的纹理。下图是垂直于晶体C轴方向的切面。



左图一为含赤铁矿的水晶晶体;图中水晶含蓝色包裹物(成份未知);下图即国内流行的发晶(含金红石针状包体的,港台称“钛晶”~大概是因为金红石化学成分为氧化钛的关系)




图左一是被称为“镜屋”(House of Mirrors)的雕刻品,28.93ct R.P.Homer
作品;图右为青石棉包体导致的星光;下图发晶中的猫为背后镂空雕成。




另外的一些装饰用水晶制品。




4
其他颜色的水晶。包括紫晶、烟晶、蔷薇石英、无色水晶等(彩虹水晶~因裂隙衍射效应致色的~没找到图^^b),先看看紫晶的收藏情况。上图是三种不同产地/色调的紫晶,左图一的颜色评价最高。




下图的颜色品质最佳。





密集共生的“晶洞”,外围围岩为隐晶质石英层。最后一件是普通的连生晶体。





有些紫晶有明显的生长纹,第二张图为这类水晶所凿出的晶体杯,重量为28公斤;后面几张
是特殊琢型。




烟晶~褐色水晶。




左图一为和蔷薇色萤石伴生的晶体。





烟晶里出现的猫眼和星光。




无色水晶,下图为双晶,下面的是琢型。






5
水晶雕刻品,上图为十七世纪的水晶杯和俄国的“冬”(水晶制彩蛋)



“桌上喷泉”和“音乐”




  ========72
为“Metamorphose”,100公斤,Bernd Munsteiner作品



“天地初开”(Star Born),153公斤,下图为原石,Laurence Stoller作品


“Bahia”,271公斤,Glen Lehrer与L.Stoller合作


“Boat
of Nile”, 25x38cm,重量不详,Laurence Stoller作品






蔷薇石英,晶体和呈“透星光”的球体。左下一的直径10cm





玛瑙和红玉髓的原石,最后一张为产于次生矿床中的水蚀卵石状玉髓(籽料^^)




蓝玉髓的原石和成品,亚洲地区以台湾花莲所产的较出名。




绿玉髓,也称“澳玉”,因澳大利亚出产大的关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翡翠市场上有人以之
仿高档翡翠,有不少老手走眼落马。后又被列为染色石英岩(马来玉)一类,实际上它比马玉贵得多。




碧玉,非彼软玉中的碧玉也。也叫“血滴石”或“瑞士青金”(这个名称是因为有人以之仿青金石
之故)




虎晶石和它的矿脉,虎晶石(蓝绿色的同类品种称“鹰晶石”)和“硅化木”在宝石学中属成因相
同的一个类别,但成份不一致:硅化木为硅酸盐替代了有机的木质结构,是化石;而虎晶石则为硅酸盐
替代青石棉,是不折不扣的矿石。最后一张是石英猫眼,也称“勒子石”,玩宝石的新手有可能将其与金绿
宝石猫眼混淆。




硅孔雀石,因含硅量高于铜,也有人将其归于石英岩类的(挺像蓝玉髓的^^)
7 玛瑙和玉髓的雕刻品









(这排最后一张是黄金与玉髓拼合的)











(这是苔藓玛瑙,多以天然纹理直接作观赏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