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腺炎

 学中医书馆 2013-01-18
乳腺炎
乳痈方治乳痈(急性乳腺炎)
1.[方剂]  当归、川芎、益母草、泽兰、苍耳子各12克。
[制用法] 水煎,冲黄酒服。
[功效] 活血祛瘀通络。
[验证] 刘xx ,女,27岁,1988年1月10日诊。自诉因亡夫心情忧郁,加之哺乳及过劳,昨天始右乳房胀疼,恶寒发热,因肌注青、链谁素过敏而来我院治疗。证见神清,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略数;体温37.4℃ ;右乳房可们及5 x6 厘米肿块,触痛明显,无波动。诊为乳痈。处予原方,先后6剂而诸症消失,痊愈。
[备注] 本方为祖传验方。乳痈多由厥阴气滞、阳明胃热所致,以气血壅滞,乳络不畅,乳汁淤积为其病机。此方功能活血祛瘀通络,用治乳痈初起,尚未成脓者。
2..砂仁塞鼻法治疗乳腺炎
[方剂] 砂仁10-20克。
[制用法] 将砂仁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糯米饭少许和砂仁末拌匀,搓成索条状如花生米大小,外裹以消毒纱布(必须是棉织品)塞鼻。左乳腺炎塞右鼻,右乳腺炎塞左鼻,亦可左右交替塞用。每隔12小时更换1次,直至炎症消失为止。
[功效] 治乳腺炎有良效。
[验证] 共治50 例,均为产后哺乳期妇女。其中初产妇33例、经产妇17例。病程l-3天20例、4-7天15例、8-16天15例,平均5天。单侧发病者4O例,双侧发病者10例。50例中,除10例配用清热解毒中药内服外,其余均用本法治疗。50例全部治愈。早期形成少量脓液者,亦可自行消失。
3. .泥鳅土豆外敷治乳痈
[方剂〕 土豆1个(要选用无斑点者),泥鳅1条(约有10公分长为佳)。以上为1次量。
[制用法]将土豆洗净和泥鳅同时放人器皿中捣烂,捣至粘腻沾手时,取出做成小饼(大小视病灶)贴敷患处,每天l次,一般2次即见效。
[功效] 治乳痈有良效。
[验证] 张xx ,女,27岁。产后半年哺乳期,因工作忙未及时给孩子吃奶,右乳房出现红肿、胀痛,右侧卧位时疼痛加重,伴发热(体温38.3℃ )。检查:右乳房外观红肿、们之有结节、压痛明显,肌注青、链霉素5天无效。经用该方外敷l次后疼痛明显减轻,体温正常;2次后诸证消失而告愈。
[备注] 乳痈(红、肿、热、痛)有硬结者均可外敷。如遇有化脓开口者,可先用利凡诺纱条引流,外加敷料后,再级此药饼。
4..芒硝外敷治乳腺炎
[方剂] 芒硝适量。
[制用法]  根据患处面积大小,以能敷满患处,厚度约0.25厘米为宜。将芒硝用凉水搅拌均匀,敷于患处,外用白布裹之。药干燥时可掸之以凉水,务使经常保持湿润。每天换药1次,一般约3天可见肿消痛止。
[功效] 治乳腺炎奇效。
[验证] 王xx ,女,34岁。自诉原诊为“乳腺炎”,治疗无效。两乳房疼痛难忍,夜间更甚,恶寒发热。查:双侧乳房均触及肿块、质硬、压之疼痛、无波动感(尚未成脓),皮肤掀红,体温39.5 ℃ 。采用上述外敷法每天换药2次,连用4天,肿退病愈。
[备注] 各种原因引起的皮下瘀血肿痛、静脉炎、乳腺炎、回乳。凡皮肤破溃者禁用。
5.乳痈验方
【来源】许履和,《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蒲公英15~30克,全瓜蒌12克,连翘、当归各10克,青皮、橘叶、川贝各6克,柴胡、生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清胃,下乳消痈。
【方解】方中以蒲公英、连翘清热解毒;全瓜蒌,川贝化痰散结;当归活血消痈;青皮、橘叶、柴胡疏肝理气;甘草解毒和中。本方组方严谨、配伍丝丝入扣,用之其效颇佳。
【主治】乳痈。
【加减】寒热头痛,加荆芥、防风各6克;胸痞呕恶,加半夏、陈皮各10克;排乳不畅或乳汁不通,加漏芦、王不留行、路路通各10克;脓已成,加皂刺、甲片各10克。
【疗效】临床验证,疗效甚佳。
6. 治乳痈方
【来源】陈泽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王不留行30克,漏芦9克,通草9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赤芍、丹皮各9克,青橘叶15克,蒲公英30克,鹿角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鹿角粉磨汁、黄酒冲服。
【功用】通乳散瘀、清热解毒。
【方解】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如肝气郁结、胃热壅滞,就容易发为乳痈。故方中用王不留行、路路通、通草通乳;金银花、连翘、赤芍、丹皮清热解毒;青橘叶、蒲公英疏肝清胃;鹿角粉活血消肿。诸药配伍。共奏疏肝气、清胃热、散结肿、通乳汁之功,再结合中药(如蒲公英、芙蓉叶)外敷、大多可促使乳痈内消,收到热退痛减,乳汁畅通之效。
【主治】乳痈。
【疗效】屡试屡验,其效不凡。
7. 消乳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青皮、橘叶各12克,蒲公英30克,生甘草、白蒺藜、当归各9克,赤芍6克,浙贝母12克,白芷3克,全瓜蒌15克,炙僵蚕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解郁,清热通乳。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乳头属厥阴肝经,乳房属阳明胃经,故乳汁壅滞的治疗,应疏厥阴之滞,清阳明之热,故方中以青皮、橘叶,白蒺藜、以疏肝解郁而散壅滞;瓜蒌、蒲公英配青皮,白芷的引经,清热解毒而消肿;当归,赤芍的活血行血;贝母,僵蚕搜风散结,从而使凝滞之乳汁通下,蕴结之热邪清解,以达肿消痈除之目的。
【主治】急性乳痈。
【加减】若见舌苔黄腻,身热不解,加黄芩6克,焦山栀9克以退热清火;自觉形寒身热、加炒牛蒡子12克以祛风清热解毒;肿坚甚,加王不留行子9克,炙甲片5克,以破坚行瘀;因断乳而结肿的,加炒麦芽15~30克,川牛膝12克,以助回乳;因乳头破裂而感染所致者,应控制乳头感染为先;局部均外敷消肿膏,以改善炎症,一般的2~3天内可得消散。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治愈甚多,疗效颇佳。
8.乳痈内肾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露蜂房3~6克(研冲)、皂角刺3~6克(烧灰存性,研冲)、川楝子15克,浙贝母,泽兰各9~15克,山慈菇9克,制香附15克,蒲公英15~30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2剂)。
【功用】清热解毒,化痰祛瘀,通络散结。
【方解】急性乳腺炎,多因肝郁胃热,蕴结乳房所致。方中君以蒲公英,蜂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臣以泽兰,山慈菇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合蜂房能防治癌肿之变;浙贝母,皂角刺清热化痰,通经散结。佐以制香附,川楝子,柴胡疏肝解郁,清热止痛;又柴胡泄肝热,载药入肝,直达病所,故兼之为使。蒲公英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痰祛瘀,通络散结之功,故用之效捷。
【主治】乳痈(急性乳腺炎)。
【加减】若伴头痛,发热恶寒者,加荆芥,防风各9克,薄荷6克;气滞偏重者,加青皮6克,元胡15克;血瘀偏甚者,加归尾,赤芍各9克;肿块坚硬,加炙山甲,炒牛蒡子各9克;肿硬,皮色不变,加鹿角粉,制附子、白芥子,麻黄各6克,减蒲公英;湿热偏甚者,加川黄柏9克,生大黄5克;胃热炽盛,加生石膏15克,黄芩9克;红肿甚者,加金银花15克,连翘,大青叶,黑山栀各9克;大便秘结,加大黄6~9克;痰火内结,加夏枯草15克;乳汁壅滞不通,加穿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各9克;断乳后,乳汁多,加生麦芽15克,生山楂9克;脓将成者,加党参、黄芪各15克。
若乳痈溃脓,腐烂,则辅以外治之药。
【疗效】治疗150例,其中已化脓者30例,均全部消散获愈。治愈率达100%。
9. 橘叶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细苏梗、焦山栀各9克,淡黄芩5克,金银花、橘叶、生石膏各12克,蒲公英30克,青皮6克,代代花7朵。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理气。
【方解】方中以苏梗,青皮,橘叶,代代花理气解郁;黄芩,黑山栀,蒲公英,金银花、石膏清热解毒;共奏清热理气之功。盖气行则血行,热清则肿消。相辅并治,对初郁未化脓的,则可内消。
【主治】怀孕期乳腺炎(内吹)。
【疗效】屡试屡验,疗效颇著。
治乳腺炎秘方
4.1 乳痈验方
【来源】许履和,《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蒲公英15~30克,全瓜蒌12克,连翘、当归各10克,青皮、橘叶、川贝各6克,柴胡、生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清胃,下乳消痈。
【方解】方中以蒲公英、连翘清热解毒;全瓜蒌,川贝化痰散结;当归活血消痈;青皮、橘叶、柴胡疏肝理气;甘草解毒和中。本方组方严谨、配伍丝丝入扣,用之其效颇佳。
【主治】乳痈。
【加减】寒热头痛,加荆芥、防风各6克;胸痞呕恶,加半夏、陈皮各10克;排乳不畅或乳汁不通,加漏芦、王不留行、路路通各10克;脓已成,加皂刺、甲片各10克。
【疗效】临床验证,疗效甚佳。
4.2 治乳痈方
【来源】陈泽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王不留行30克,漏芦9克,通草9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赤芍、丹皮各9克,青橘叶15克,蒲公英30克,鹿角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鹿角粉磨汁、黄酒冲服。
【功用】通乳散瘀、清热解毒。
【方解】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如肝气郁结、胃热壅滞,就容易发为乳痈。故方中用王不留行、路路通、通草通乳;金银花、连翘、赤芍、丹皮清热解毒;青橘叶、蒲公英疏肝清胃;鹿角粉活血消肿。诸药配伍。共奏疏肝气、清胃热、散结肿、通乳汁之功,再结合中药(如蒲公英、芙蓉叶)外敷、大多可促使乳痈内消,收到热退痛减,乳汁畅通之效。
【主治】乳痈。
【疗效】屡试屡验,其效不凡。

4.3 消乳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青皮、橘叶各12克,蒲公英30克,生甘草、白蒺藜、当归各9克,赤芍6克,浙贝母12克,白芷3克,全瓜蒌15克,炙僵蚕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解郁,清热通乳。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乳头属厥阴肝经,乳房属阳明胃经,故乳汁壅滞的治疗,应疏厥阴之滞,清阳明之热,故方中以青皮、橘叶,白蒺藜、以疏肝解郁而散壅滞;瓜蒌、蒲公英配青皮,白芷的引经,清热解毒而消肿;当归,赤芍的活血行血;贝母,僵蚕搜风散结,从而使凝滞之乳汁通下,蕴结之热邪清解,以达肿消痈除之目的。
【主治】急性乳痈。
【加减】若见舌苔黄腻,身热不解,加黄芩6克,焦山栀9克以退热清火;自觉形寒身热、加炒牛蒡子12克以祛风清热解毒;肿坚甚,加王不留行子9克,炙甲片5克,以破坚行瘀;因断乳而结肿的,加炒麦芽15~30克,川牛膝12克,以助回乳;因乳头破裂而感染所致者,应控制乳头感染为先;局部均外敷消肿膏,以改善炎症,一般的2~3天内可得消散。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治愈甚多,疗效颇佳。

4.4 乳痈内肾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露蜂房3~6克(研冲)、皂角刺3~6克(烧灰存性,研冲)、川楝子15克,浙贝母,泽兰各9~15克,山慈菇9克,制香附15克,蒲公英15~30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2剂)。
【功用】清热解毒,化痰祛瘀,通络散结。
【方解】急性乳腺炎,多因肝郁胃热,蕴结乳房所致。方中君以蒲公英,蜂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臣以泽兰,山慈菇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合蜂房能防治癌肿之变;浙贝母,皂角刺清热化痰,通经散结。佐以制香附,川楝子,柴胡疏肝解郁,清热止痛;又柴胡泄肝热,载药入肝,直达病所,故兼之为使。蒲公英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痰祛瘀,通络散结之功,故用之效捷。
【主治】乳痈(急性乳腺炎)。
【加减】若伴头痛,发热恶寒者,加荆芥,防风各9克,薄荷6克;气滞偏重者,加青皮6克,元胡15克;血瘀偏甚者,加归尾,赤芍各9克;肿块坚硬,加炙山甲,炒牛蒡子各9克;肿硬,皮色不变,加鹿角粉,制附子、白芥子,麻黄各6克,减蒲公英;湿热偏甚者,加川黄柏9克,生大黄5克;胃热炽盛,加生石膏15克,黄芩9克;红肿甚者,加金银花15克,连翘,大青叶,黑山栀各9克;大便秘结,加大黄6~9克;痰火内结,加夏枯草15克;乳汁壅滞不通,加穿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各9克;断乳后,乳汁多,加生麦芽15克,生山楂9克;脓将成者,加党参、黄芪各15克。
若乳痈溃脓,腐烂,则辅以外治之药。
【疗效】治疗150例,其中已化脓者30例,均全部消散获愈。治愈率达100%。
4.5 橘叶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细苏梗、焦山栀各9克,淡黄芩5克,金银花、橘叶、生石膏各12克,蒲公英30克,青皮6克,代代花7朵。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理气。
【方解】方中以苏梗,青皮,橘叶,代代花理气解郁;黄芩,黑山栀,蒲公英,金银花、石膏清热解毒;共奏清热理气之功。盖气行则血行,热清则肿消。相辅并治,对初郁未化脓的,则可内消。
【主治】怀孕期乳腺炎(内吹)。
【疗效】屡试屡验,疗效颇著
化脓性乳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热毒内盛。
【治法】化痰开郁,散瘀解毒。
【方名】栝蒌散。
【组成】栝蒌实60克,败酱草15克,细辛15克,炮干姜15克,姜炙厚朴15克,炒桔梗15克,
人参15克,防风15克。
【用法】上为散,水煎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六<乳腺炎>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
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
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
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
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兆俊方。
中药方剂(六)
【辨证】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名】加味瓜蒌汤。
【组成】当归12克,瓜蒌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广盛方<乳腺增生>
急性乳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气滞血瘀,乳汁结聚,蕴而成毒热。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散结。
【方名】血竭瓜蒌汤。
【组成】血竭1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青皮15克,公英15克,丹参15克,瓜蒌50克,金
银花25克,柴胡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田忠智方<乳腺炎>
乳腺小叶增生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气郁痰结。
【治法】疏肝豁痰,软坚散结。
【方名】露蜂房汤。
【组成】露蜂房10克,山茨菇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贝母12克,柴胡10克,橘叶10
克,香附12克,夏枯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郭子光方<小叶增生>
乳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二经风热血燥(郁乳期)。
【治法】疏肝养血,滋阴润燥。
【方名】当归清营汤。
【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山栀9克,赤茯苓9克,白芍9克,柴胡3克,川芎3克,甘草3
克,贝母4.5克,丹皮6克,天花粉6克,连翘6克。
【用法】水煎服。
【出处】《疡科心得集》卷中。
中药方剂(二)
【辨证】热毒内盛(酿脓期)。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痈。
【方名】消化汤。
【组成】金银花60克,紫背天葵15克,天花粉9克,当归30克,生甘草9克,通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出处】《洞天奥旨》卷七。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通络,化痰消肿。
【方名】加味逍遥散。
【组成】柴胡3克,白芍3克,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甘草3克,黄芩3克,半夏3克,
白芷3克,陈皮3克,桔梗3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服。
【出处】《疡科心得集》卷上<乳腺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