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 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年逾18周岁,尚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之后,正常绝经期之前的任何时间(妊娠及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三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闭经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功能失调有关,亦有因子宫病变和自身性疾病所致者。月经闭止3个月以上,或从未来过月经,常伴有不孕、性功能减退、肥胖或消瘦、腰膝酸软、小腹疼痛等症。中医将其分为气血虚、肝肾阴虚、肾阳虚、瘀血、痰湿型 治闭经秘方 ]3.1 三紫调心汤 【来源】姚寓晨,《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紫石英(先煎)、紫丹参、紫参各15克,琥珀末5克(研末分吞),淮小麦30克,合欢花10克(后下),柏子仁、广郁金、生卷柏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方中紫石英加水先煎,沸后30分钟,除琥珀外,将其他药加入共煎,合欢花后下,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琥珀末亦分2次吞服。 【功用】润燥宁心,活血调经。 【方解】方中紫丹参功能活血通经,凉血除烦。为心、肝二经之要药;紫参(又名石见穿),专司活血止痛;紫石英功能镇心定惊,且能暖宫。三紫相伍,上能定志除烦,下能养血通经;柏子仁,功专安神、润肠,为心脾之要药;淮小麦养心安神、专疗神志不宁,与柏子仁相伍,养心安神,润燥养荣;广郁金有行气解郁、凉血除烦破瘀之功效,亦属疗神志之要药;生卷柏既能破血通经,又能止血、破血通经当生用。《名医别录》谓卷柏能“强阴益精”,《日华子本草》云:卷柏“生用破血”;琥珀末为重镇安神之要药,且本品主降,善走血分、消气滞、逐瘀血、通经脉和气血;合欢花有解郁畅心安神之功。两药合用,镇惊安神,畅气破瘀,以收通补兼治之效,《济阴纲目》引朱丹溪云:“因七情伤心,心气停结,故血闭而不行。”此证盖因忧思过度,暗耗心阴,虚火伤精则经闭血枯。故本方使用要点为:闭经有明显的精神因素,苔薄舌质暗红,脉细涩。故本方适宜于因情志因素所致的闭经。 【主治】继发性闭经,月经停闭逾3个月,且为明显的精神因素所致者。症见性情忧郁、心烦易躁、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夜寐不宁,苔薄舌质暗红,脉细涩。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一般服15~30剂即效或痊愈。 3.2 瓜石汤 【来源】刘奉五,《刘奉伍妇科经验》 【组成】瓜蒌15克,石斛12克,玄参、麦冬各9克,生地、瞿麦各12克,车前子9克,益母草、牛膝各12克,马尾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清热,宽胸和胃,活血通经。 【方解】古人治疗阴虚胃热血枯经闭时,曾用三合汤(四物汤、调胃承气汤、凉膈散,药如当归、生地、白芍、大黄、元明粉、连翘、栀子、甘草),但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到,此类患者多系慢性病,阳明腑热大便燥结者仅占25%,因而长期服用苦寒泻下之品皆非所宜。所以通过实践摸索,遵其法而调其方,反复修正,终组成是方。方中瓜蒌、甘寒润燥、宽胸行气;石斛甘酸微寒、益胃生津,合用共奏宽胸润肠、利气和胃之效。且石斛悦脾益胃,肾虚胃热者用之最宜,故为主药。辅以玄参、麦冬养阴增液;生地滋阴生血;马尾连清胃热护津液;益母草活血祛瘀。尤以瞿麦、车前子、牛膝三者合用,清热通经,导血下行。全方重在治阳明而共奏滋阴清热、宽胸和胃之功,以达到活血通经之目的。 【主治】阴虚胃热所引起的月经稀发、后错和精血枯竭经闭。或伴有种种兼证。 【加减】若见大便燥结,可先用三合汤,待阳明燥实已解,再用本方疗之。 【疗效】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病例观察,用于治疗继发性闭经(证属阴虚胃热型),通经率为67.3%。并经多次重复应用,屡获良效。 3.3 化瘀通经汤 【来源】徐志华,《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当归、赤芍、红花、桃仁、三棱、莪术、川牛膝、乌药、穿山甲、丹参、刘寄奴各10克,川芎5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经散结。 【方解】方中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地黄)去地黄,加丹参养血活血祛瘀;“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为化瘀血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牛膝通血脉,引瘀血下行;穿山甲、刘寄奴活血通经、消癥破积;肉桂温经止痛、散寒除积;乌药顺气通经、温肾。诸药合用,共奏温经通络,散寒消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 【主治】宿疾瘀阻胞脉而致闭经,或月经后期量少淋漓不畅者。证见月经数月不行,或量少淋漓不畅、少腹胀痛,脉沉弦,舌尖边有瘀点。 【加减】有热象者,加丹皮10克,去肉桂;如积瘀过久已成干血者,加地鳖虫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对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效果亦佳。 3.4 香草汤 【来源】陈筱宝,《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组成】香附子12克,益母草15克,鸡血藤24克,当归9克,泽兰叶12克,大川芎6克,柏子仁15克,红糖50克(冲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养血活血,行气化滞。 【方解】方中当归、鸡血藤补血行血;川芎、泽兰活血化瘀;益母草活血通经;香附子温经散寒;柏子仁养心安神;红糖矫味通经。本方寓攻于补之中,补不滞涩,攻不伤正,可使气血充盈,瘀化经通。 【主治】经闭。 【加减】如身体坚实,下腹有块,疼痛拒按,加牛膝、莪术、红花各9克,以行血化瘀而不伤正气。 【疗效】临床屡用,虽取效缓慢而屡见奇功。坚持服至经通,其效必著。 3.5 桂仙汤 【来源】裘笑梅,《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淫羊藿15克,仙茅9克,肉桂末1.5克(吞服)、肉苁蓉、巴戟天各9克,紫石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阳暖宫,填精益肾。 【方解】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盖血海空虚,胞宫虚寒,犹冱寒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龟龙,胞宫既寒,何能化育?以致不孕或经闭。故方用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肉桂、肉苁蓉、紫石英,皆在温补肾阳而温心,心肾气旺而火自生,则相火盛,冲任脉充,子宫得暖,胞胎受荫,而寒自散,使之因温化成,如春日温和之气,从而使经转受孕。 【主治】肾阳不足,子宫虚寒之闭经,不孕症等。 【加减】若肝郁气滞,加香附、小茴香、延胡索、木香;血虚、加当归、丹参;肾虚腰酸,加狗脊、续断、菟丝子。 【疗效】临床屡用,治验甚多,不仅对冲任虚寒性闭经疗效显著,而且用于现代医学所称的卵巢功能紊乱引起的闭经,效果亦佳。 3.6 六子汤 【来源】王祖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15克,白术、附子、桂枝、王不留行子、茺蔚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肾中阴阳,活血通经以振奋脏腑阳气。 【方解】《医宗金鉴·调经门》曰:“先天天癸始父母,后天精血水谷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行。”故除先天天癸外,还靠后天水谷精微,取补肾中阴阳诸药外,桂枝温经活血;芪术健脾益气,助生化之源;王不留行子、茺蔚子活血通经,又以《陈素庵妇科经要补解》中当归补血汤补养气血,可见补肾活血通经是治虚证闭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主治】肾虚闭经。 【加减】肾阴阳不足者,加菟丝子、仙灵脾各12克;血虚,加当归、菟丝子各30克,仙灵脾15克,大枣10克,生姜3片,去附子、白术、王不留行子、茺蔚子。 【疗效】治疗57例,49例为Ⅰ度闭经。治疗后35例基础体温双相,月经规则来潮;17例月经来潮,基础体温单相;5例无效。 3.7 治闭经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晚蚕砂10克,王不留行15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海螵蛸18克,茜草根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行血通经。 【主治】闭经,月经愆期未至,月经不调。 【加减】气盛脾虚者,合用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血虚血瘀者合用桃红四物汤;肝气郁结者合用四逆散;气滞血瘀者合用血府逐瘀汤。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记】上列四君子汤、桃红四物汤、四逆散、血府逐瘀汤等方药组成可详见《实用中医脏腑辨证治疗学》一书。 3.8 理血通经汤 【来源】罗元恺,《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吴茱萸、赤芍各60克,三棱、莪术、红花、苏木、桃仁各30克,川续断60克,益母草30克,党参、香附各4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服13克,用熟地30克,麦冬15克,煎汤送服,每日服2次。 【功用】行气散瘀,活血通经。 【方解】气滞血瘀闭经,非血海无血也,可因气、因寒、因滞、因逆阻滞胞脉不畅,血不得泻乃发闭经,实为血海满溢后欲泻不遂之实证。临床常见周期性腹痛、急躁、便秘、身重等症状,脉多沉弦或沉涩,舌质紫暗,苔黄白腻或有瘀点瘀斑者,治宜活血散瘀、行气通经。故方用吴茱萸,辛、苦、热,入肝、脾、肾经,温肝行气止痛,可治肝郁气滞,胞宫寒冷所致月经后期,闭经,经行腹痛诸症,据现代药理研究本品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三棱、莪术能破血中之气结,逐血中瘀滞,功擅破积攻坚止痛;红花、桃仁善入血分,能散瘀血,活死血,通经脉,破症结,为行血破血之要药;赤芍凉血散瘀,《日华子本草》谓其能“逐月水”;苏木亦入血,性主走散,能散瘀血,除败血,消癥瘕,通月水;益母草则善行心、肝之瘀血,疏脾中之郁气,有化瘀生新,行瘀而不伤正,补养新血而不滞的特点,为妇科之要药;香附善走亦能守,善行气分亦入血分,能和血气,化凝血,去旧血,生新血,堪称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而本方又以补中益气、养血生津之党参和气味俱厚、兼入血分、可行可止、有行而不破、止而不滞特点,长于补肝肾调气血、固冲任的川续断援后,可谓王道之用药,又本方为“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用药洁象》)。却用具有补血调经、滋阴补肾之熟地和养阴清心滋津液的麦冬共煎汤送服,又是匠心独具之妙招。 偏方; 1.黑豆60克,益母草30克,加水3碗,煎至1碗,加糖调服,并加黄酒2匙冲饮。每天1次,连服7天。用于瘀血闭经(伴腹痛拒按,经色黑而有血块)。 2.红糖100克,红枣100克,生姜25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闭经伴小腹冷痛喜按者。 3.白鸽1只,大枣50克,牛膝20克,柏子仁25克,炙鳖甲、炙龟版各30克。先煎鳖甲、龟版半小时,放入牛膝和柏子仁,共煎去渣,取药汁放入干净白鸽、大枣共炖煮熟吃,每日1~2次。用于肝肾阴虚闭经,伴腰膝酸软,低热,口干咽燥。 4.羊肉200克,当归、生姜各25克,同煮。吃肉饮汤,每日1次。用于虚寒闭经。 5.绿茶25克,白糖100克,用开水将上二味冲泡一夜,次日一次服下,治热性闭经(月经骤停,伴腰疼、腹胀等症)。 6.芥菜子60克,研末,取6克,用热黄酒为引,饭前服。用于各种闭经。 7.益母草20克,鸡蛋2个,水煮,待鸡蛋刚熟时剥去蛋壳,加红糖煮片刻。吃蛋饮汤。 8.红花6克,黑豆30克,水煎,加入红糖服用,每天1剂,连服3~7天。或黑豆炒熟,研细末,每次6~9克,用苏木6~9克煎汤冲服。 9.急性子(凤仙花子)15克,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3次连服1~2剂。或急性子适量,研细末,每次1~2克,每天2次白开水送下。 10.茯苓30~50克,红花5~6克,水煎,冲适量红糖服用,每天1剂,分2次服用。 11.鸡血藤30克,益母草15克,山药15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用。 12.酒炒马鞭草60克,土牛膝3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停经数月,面色青黯,小腹硬胀疼痛,按之更甚,胸腹胀满不舒者。 二、外 治 1.蜣螂1个(焙干,微炒),威灵仙10克,二味烘干,研细末,用酒调成膏,纱布包裹,敷肚脐,胶布固定,待局部有刺痛感时,除去。每日1~2次,连用至愈。适用于寒凝型(少腹冷痛,白带多,便溏)闭经。 2.土大黄15克,茜草10克,二药一同捣烂,纱布包成小包,系一线在外,塞入阴道中,每日1次。适用于各种闭经。 3.茺蔚子、晚蚕沙各300克,大曲酒100毫升。先将二味放入沙锅中炒热,旋以大曲酒100毫升撒入,拌炒片刻,将炒热的药末装入白布袋中,扎紧袋口即成熨药袋备用。用时取熨袋趁温热在患者脐孔部持续熨之。至袋中药冷,再取另一半蚕沙和茺蔚子炒大曲酒再熨脐腹。连续敷至病愈止。 4.益母草120克,月季花60克,将上二味药放入沙锅中,加水2500毫升煎浓汁,捞去药渣,仍放在文火上炖之,保持药汁温热备用,用时,令患者仰卧床上,以厚毛巾2条泡在药汁内轮流取出,拧去药汁,热敷脐眼及下少腹部,以腹内有温热舒适感为佳。通常敷药后4~6小时,月经即通。如1次未通者,可再敷。但敷药过程中应注意腹部勿受凉。 5.蚕沙30克,麝香0.5克,黄酒适量。先将麝香另研末,次将蚕沙研为细末,以黄酒适量调和成厚膏备用。用时取麝香末0.25克,填入患者脐孔中央,再取药膏敷贴于脐眼上,外口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连续敷至病愈止。适用于各种闭经。如再同时配合以上诸法,效果更快。 三、其 他 (一)艾灸 艾条或艾炷适量,取穴关元。于关元穴上放用胡椒粉,丁香粉,肉桂粉和适量面粉做成的药饼,然后以艾灸之,共6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虚寒型、实寒型闭经。 (二)耳穴压豆 取穴:内分泌、子宫、肾、卵巢。取绿豆或王不留行子压按上述穴位,每次取单侧,每3日交换1次,连用至愈。适用于各种闭经。 (三)按摩 让患者取仰位卧位,术者用手掌跟部在患者小腹部逆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同时用大拇指按揉关元穴、气海穴,约4~6分钟。用于虚性闭经。【防护】同“痛经”。 闭经 闭经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 本病的发生有虚有实。虚者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隔,脉道不通, 经血不得下行。 [方一] 鳖甲30克,白鸽1只,米酒少许。将白鸽去毛和内脏,并将鳖甲打碎,放人白鸽腹内,加清 水适量,米酒少许,放瓦盅内隔水炖熟,调味服食。 本方适用于肝肾不足之闭经。 [方二] 山药90克,鸡内金30克。将两味干燥,共研细末,每服12克,日1次。用糯米酒或黄酒送 服。 本方适用于气血虚弱之闭经。 [方三] 黑木耳、胡桃仁各120克,红糖240克,黄酒适量。将木耳、核桃仁碾末,加入红砂糖拌和均 匀,瓷罐装封,每服30克,黄酒调服,1日2次,黄酒送服。 本方适用于气血虚弱之闭经。 [方四] 泽兰叶10克,水鱼1只,米酒少许。将活的水鱼用热水烫,使其排尿后,切开去肠脏。泽兰 叶研末,纳入水鱼腹内(甲与肉同用),加清水适量,放瓦盅内隔水炖熟,加少许米酒服食。 每隔l天1次,连服3—5次显效。 本方适用于阴虚血燥之闭经。 [方五] 向日葵梗9克,猪爪250克。先将猪爪(猪蹄壳)洗净,刮去污垢,用河沙在锅中炒泡,再淘洗 干净后放入砂锅内,用文火煨炖至烂熟。猪爪煨烂后,加入向日葵梗,煮几沸熬成浓汁,去 渣,饮汁,每日2-3次,每次20-30毫升。 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之闭经。 [方六] 薏苡仁根30克。将药洗净,切段,水煎,早、晚空腹饮用,连服十余剂方有效。 本方适用于痰湿阳滞之闭经。 妇科闭经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经脉闭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血通经。 【方名】舒肝活血通经汤。 【组成】炙香附10克,吴萸连6克,姜川朴6克,紫丹参15克,川楝肉10克,炙元胡6克,桃仁 6克,枳实6克,当归12克,丹皮10克,半夏10克,赤白芍各6克,焦三仙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瞿文楼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调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名】加减八珍汤。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 克,制附块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南荪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气调经。 【方名】四物逍遥汤。 【组成】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 克,生地12克,青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南荪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理气。 【方名】活血汤。 【组成】桃仁9克,红花9克,归尾9克,泽兰9克,白芍9克,香附9克,陈皮9克,牛膝9克, 益母草12克,丹参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一民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通络。 【方名】尖花汤。 【组成】两头尖10克,凌霄花6克,茜草根6克,茺蔚子6克,延胡索6克,酒当归6克,酒川 芎15克,酒丹参15克,艾叶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血虚肾亏。 【治法】养血益阴,补肾填精。 【方名】四二五合方。 【组成】当归9克,川芎3克,白芍9克,熟地12克,覆盆子9克,菟丝子9克,五味子9克,车 前子9克,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9克,仙灵脾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中药处方(七) 【辨证】肝肾精枯,气血亏甚。 【治法】气血双补,兼滋肝肾。 【方名】益气补冲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当归9克,熟地12克,黄芪9克,枸杞子9克,菟丝 子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药处方(八) 【辨证】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方名】加味归脾汤。 【组成】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 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正体类要》卷下<闭经> 绝经过早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脏腑虚损。 【治法】补气益血,养营调经。 【方名】养营汤。 【组成】人参3克,蜜炙白术3克,茯苓3克,蜜炙黄芪3克,熟地黄3克,当归3克,陈皮3 克,白芍6克,肉桂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3片,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竹林女科证始》卷一。 中药处方(二) 【辨证】瘀血阻络。 【治法】行气通经。 【方名】延胡索散。 【组成】延胡6克,当归6克,川芎3克,赤芍6克,生地9克,丹参12克,红花4.5克,香附4.5 克,乌药4.5克,熟艾6克,砂仁3克,生蒲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素阉妇科补解》卷一<绝经> 闭经食疗方 【苓花红糖饮】 配方: 茯苓50克,红花6克。 制法: 将茯苓、红花放入砂锅,加水同煎,取汁加红糖调味。 功效: 运湿化痰,活血通经。 用法: 温热饮服,每日1次,连用7日。 【薏米扁豆粥】 配方: 薏米30克,炒扁豆15克,山楂15克。 制法: 薏米、扁豆、山楂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煮粥,粥成后加红糖调味。 功效: 健脾化湿,化瘀通经。 用法: 每日1次,连服7日。 【鸡血藤炖肉】 配方: 鸡血藤10克,瘦猪肉15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适量,共炖至肉烂,调味。 功效: 活血调经。 用法: 食肉饮汤,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香附桃仁粥】 配方: 桃仁15克,香附30克,粳米50克,红糖30克。 制法: 香附水煎取液;桃仁捣烂加水浸泡,研汁去渣,与粳米、香附煎液、红糖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成稀薄粥。 功效: 行气活血通经。 用法: 温热食用,每日2次,连服数日。 【月季花汤】 配方: 月季花15克,红糖适量。 制法: 将月季花加水适量,用武火煎沸10分钟,去渣取汁。 功效: 疏肝理气,活血通经。 用法: 随量饮用。 【红枣木瓜猪肝汤】 配方: 红枣20枚,木瓜1个,猪肝50克。 制法: 红枣去核,木瓜去皮、瓤,切成薄片,猪肝剁碎。三物共入锅内,加水用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炖煮30分钟,加盐调味。 功效: 益气养血,通经活络。 【归芪墨鱼片】 配方: 生姜丝30克,当归10克,黄芪20克,墨鱼300克。 制法: 当归、黄芪水煎,取药液100毫升,备用,将墨鱼去骨,切片。妙锅放油烧热,将墨鱼片、姜丝放入锅内同炒,加盐少许,用归、芪药液加少量淀粉勾芡,装盘。 功效: 益气养血,活血通经。 用法: 佐餐食用。 【当归红枣粥】 配方: 当归15克,红枣5枚,粳米50克。 制法: 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200毫升,煎取浓汁100毫升,入粳米、红枣,加水300毫升,煮至粥成,加红糖调味。 功效: 益气养血调经。 用法: 早晚空腹温热食服,10日为1个疗程。 【鹿茸炖乌鸡】 配方: 鹿茸10克,乌鸡1只(约1000克)。 制法: 将乌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切成小块,与鹿茸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温补肝肾,填补精血。 用法: 随量食用。 【阿胶粥】 配方: 阿胶30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将阿胶捣烂炒令黄燥,研末。再取粳米煮粥,粥成后下阿胶末搅匀。 功效: 滋肾益精,养血润燥。 用法: 早晚分食。 【党参杞子炖胎盘】 配方: 党参30克,枸杞子20克,甘草3克,胎盘1/4个,瘦猪肉100克。 制法: 将前三味装入纱布袋,猪肉切块,与洗净的胎盘一起放入锅内,加生姜片、料酒、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去浮沫,改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补肝肾,益气血。 用法: 随量食用。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闭经。症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或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凡气滞血瘀所致闭经,均可用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服两剂即来月经,至多用三剂即愈。 【附记】临证应用,应中病即止,不可恋其功而失之偏颇。验之临床,疗效确实可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