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1、 双花汤: 主治:鼻咽癌。 药方:金银花十钱,白花蛇舌草十钱,人参一钱,夏枯草一钱。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每日二次服。 疗效: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构转移1例,鼻咽癌早期患者1例,前者带瘤存活动3年,后者 临床治愈。 来源:此方为四川绵阳中医院原老中医沙德兴经验良方。 2、二龙丸: 主治:鼻咽癌。 药方:地龙(蚯蚓)干者,龙脑香、麝香各适量。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日三次,一次一丸,塞入患侧鼻孔。 病例:赵XX,男42岁,确诊为鼻咽癌,经用本方二个月痊愈。上方对早、中、晚期鼻咽 癌都有效,尤其对早、中期疗效显著。如配合内服药效果更显。 来源:此方为徐州铜山县原老中医李世雄家传验方。 3、 鼻咽癌吹药方: 主治:鼻咽癌。 药方:老茄秆(经霜者佳),茨菰根各适量,梅片一分。 制法:老茄秆烧灰研末,茨菰根焙干研极细末,再加梅片研匀。 用法:每日吹鼻内数次。 备注:黄芪抗癌汤:生黄芪、白花蛇舌草各二两,黄连七钱,半枝莲一两,每日一剂水煎。 疗效:此方配合黄芪抗癌汤内外夹攻治疗,治鼻咽癌13例,接近治俞者4例,显效2例, 有效3例,无效4例。 来源:此方为长春市一中医刘德润经验良方 4.气滞血瘀型。 主证:鼻塞呼吸不利,鼻涕带血,耳内胀闷,耳鸣耳聋,胸胁痞满,头痛眩晕,舌暗或有紫斑,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散结。 方药: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柴胡5g,龙胆草5g、枳实5g,七叶一枝花15g,赤芍15g,郁金10g,炒山栀10g,黄芩10g,苍耳子10g,丹参30g,葵树子30g,石上柏30g。 鼻衄加三七粉、小蓟炭,大便秘结加大黄,耳鸣耳闷加菖蒲、远志。 分析:方中柴胡、枳实、郁金疏肝解郁理气;赤芍、丹参活血化瘀;龙胆草、山栀、黄芩解肝经之郁火,同起疏肝活血.,化瘀散结之功;葵树子、石上柏、七叶一枝花解毒抗癌;苍耳子、菖蒲、远志、三七、大黄等对症加减。诸药合用共奏抗癌祛瘀散结之效。 5.痰浊凝结型。 主证:鼻塞流涕,头重头晕,胸闷气短,咳嗽痰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颈部瘰疬,舌暗,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化痰,散结解毒。 方药: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加减,胆南星10g,制半夏10g,陈皮10g,杳仁10g,黄芩12g,土茯苓30g,土贝母30g,半枝莲30g,石上柏30g,辛夷10g,苍耳子10g,枳实9g,山慈姑15g,鸡内金9g,党参12g,茯苓9g,黄芩12g。 分析:方中半夏、胆星、瓜蒌仁、杏仁、陈皮行气化滞祛痰浊,枳实、山慈姑祛痰消结散结,鸡内金,党参、茯苓健脾和胃渗湿,黄芩清泄肺热,辛夷、苍耳子宣通鼻窍,土茯苓、土贝母、半枝莲等抗癌解毒,全方共奏祛痰化浊抗癌之功效。 6.火毒困结型。 主症:头痛剧烈,耳鸣耳聋,鼻衄量大不止,腥臭。颈部肿核大而坚硬如石,口臭,口干而苦,小便赤,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数而涩。 治法:泻火解毒,疏肝健脾。 方药: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加减,柴胡6g,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生地12g,防风9g,牛蒡子12g,黄芩12g,栀子9g,连翘9g,天花粉12g,甘草5g。 脾虚纳呆加白术、鸡内金,火毒盛者加山豆根、青黛、地胆头,鼻衄不止可加旱莲草、藕节、白芨等,疼痛剧者可加五灵脂、蔓荆子、田七等。 分析:方中柴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疏肝活血养血,黄芩、连翘、山栀清热泻火,防风、牛蒡子清散邪热,天花粉养阴凉血,加山豆根、青黛、地胆头加重清热解毒之力。其他兼症随症加减。本方疏肝活血与清热泻火解毒同用,以消散火毒与气血互结所致的癌肿,佐有凉血、清散、健脾、养阴诸药,使祛邪热的力量加重,扶正作用加强。 7.气血衰败型。 主证:为鼻咽癌晚期阶段,形体瘦削,面容憔悴,或肢冷畏寒,面色晦暗,舌淡苔自,脉沉细弱。 治法:补养气血,养营抗癌。 方药: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白术、熟地、白芍、五味子、女贞子、石上柏各10g,党参、茯苓、当归备15g,陈皮、半夏备5g,七叶一枝花30g,黄芪30g。 分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五味子、熟地、当归、白芍、女贞子补养阴血,陈皮、半夏健脾和胃,七叶一枝花、石上柏抗癌,如出现鼻衄,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各种症状,可参考以上各症,加减用药。本方还适用于鼻咽癌放疗以后,气血双亏时。 8. 兼症治疗 1)颈淋巴结转移。 主证:颈部肿块明显,单个或数个融合,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压之不痛或有压痛。 治法:祛痰散结,攻坚和荣。 方药:四生散或和荣散坚丸(《外科正宗》 四生散组成:生南星15g,生半夏15g,生川乌9g,生草乌9g。 和荣散坚丸组成:当归、熟地、茯神、香附、人参、白术、橘红、生贝母、生南星、酸枣仁、远志、柏子仁、丹皮、煅龙齿、芦荟、角沉、朱砂,合蜜炼丸。 分析:四生散方用生南星,生半夏燥湿化痰散结,生川乌、生草乌温经祛寒,破坚散结合奏逐痰攻坚散结之功,系以攻坚为主之方。和荣散坚丸方用当归、熟地、人参、自术、茯神和荣补虚,贝母、南星、橘红、煅龙齿祛痰散结软坚,芦荟角沉攻坚,酸枣仁、远志、柏子仁、朱砂安神宁心,香附、丹皮调理气血,全方和荣补虚与散结攻坚同用,可供长服。 2)颅神经受侵。 主证:头痛头晕,视物摸糊,复视,面瘫舌歪,口苦咽干,心烦不寐,舌边红,苔黄,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清热熄风通络 方药:生地15g,丹皮10g,石上柏30g,山豆根10g,钩藤15g,全蝎3g,夏枯草15g,丝瓜络10g,虎杖30g,僵蚕10g,鸡血藤30g,苍耳子10g。 分析:方中生地、丹皮、石上柏、山豆根、虎杖、苍耳子清热解毒抗癌肿,钩藤、全蝎、夏枯草、僵蚕平肝熄风;丝瓜络,鸡血藤活血通络。 3)放疗不良反应。 主证:口干咽燥,饮不解渴,或咽痛糜烂,神疲乏力,胃纳不馨,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解毒。 方药:玉竹生津解毒饮(《常见癌症中医治疗》)。玉竹、麦冬、天冬、白毛藤各15g,茅根、藕片、白花蛇舌草各30g,玄参、知母、银花、茯苓、党参各9g,黄芩、甘草各8g。 分析:放射线治疗是西医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也比较严重。中医认为放射线是一种热毒之邪,放疗后患者大多出现阴液损伤,胃津枯涸,甚至阴血亏耗症状。方中麦冬、天冬、玄参养阴,黄芩、知母、银花清热,茅根、藕片、玉竹养胃生津,茯苓、党参健脾和胃,白花蛇舌草,白毛藤清热解毒全方共奏养阴生津和胃,清解热毒之功效。 9.外治法 1)鼻咽癌肿局部。 ①15%~20%醋制硇砂溶液。 药物:15g或20g醋制硇砂粉。 用法:加蒸馏水至100ml,拌匀溶解后粗滤,滴鼻每日3~4次,连续滴用2~3月。 ②山豆根液。 药物:山豆根15g。 用法:浓煎去渣,加香蕉精、糖精少许,喷入喉中,每日3次。③鼻咽癌外用方。 药物:葱白、皂角、麝香、鲜鹅不食草。 用法:诸药捣烂绞汁,以棉花蘸汁塞耳,如耳鼻出血,可将药汁滴入。 ④鼻咽癌吹药。 药物:甘逐末、甜瓜蒂各3g,硼砂1.5g,飞辰砂1.5g。 用法:上药研为末,吹入鼻内,切勿入口。 ⑤山苦瓜滴鼻液。 药物:山苦瓜、乙醇。 用法:山苦瓜切碎,浸泡于乙醇中,添加蒸馏水25ml,3天后再补充蒸馏水50ml,捣匀后用纱布滤除药渣,加入甘油,滴鼻每日3~6次。 ⑥吹鼻散。 药物:陈葫芦、麝香、冰片。 用法:陈葫芦烧炭存性研末,加适量麝香、冰片混匀,适量吹入鼻内,每日数次。 ⑦吹咆散。 药物:桂圆核、麝香、冰片。 用法:桂圆核烧炭存性研末,加适量麝香、冰片混合,适量吹喉内,每日数次。 ⑧三生滴鼻液。 药物:生半夏、生南星、紫珠草适量。 用法:将上药制成滴鼻液,滴鼻每日数次。 2)颈部淋巴转移灶。 ①神功膏。 药物:川乌、黄柏。 用法:上药研粉,调凡士林制成膏剂,外敷局部,每日换药。 ②飞龙阿魏化坚膏(《外科正宗》)。药物:蟾酥丸药末一料(蟾酥6g,轻粉1.5g,枯矾、寒水石、铜绿、乳香、没药、胆矾、麝香各30g,雄黄60g,蜗牛21个,朱砂9g),乾坤一气膏720g(当归、白附子、赤芍、白芍、白芷、生地、熟地、莪术、五灵脂、续断、肉桂、玄参各30g,乳香、没药各36g,麝香9g,真阿魏60g,力口香油等熬),制蜈蚣5条。 用法:蜈蚣炙黄,去头足研末,与蟾酥丸药末调和,入乾坤一气胄,微火化开搅和,红缎摊贴半月一换。 3)放疗后皮肤反应。 ①药物;冰片1份,蚌壳粉2份。 用法:用麻油调和,外敷患处,治放射性皮炎。 ②二子长卿洗剂。 药物:苍耳子30g,地肤子30g,荆芥24g,防风15g,徐长卿30g,蝉衣30g,苦参30g,金银花30g,薄荷15g。 用法:煎汤凉后外洗患处。 ③冰冻霜。 药物:石灰水适量,生油适量。 用法:两者混合,制成混悬液,湿敷于放疗后皮肤溃疡处。 4)放射性牙病:当归杜仲散。 药物:当归10份,杜仲、大黄、石膏各1份。 用法:上药混合,研磨成粉末状散剂,过100目筛,晨起和晚睡前,用手指或棉签蘸药粉涂擦轻摩患处牙龈3~5分钟。如牙周袋较深者,应将药物摩入牙周袋内。15日为一疗程,可重复治疗。 5)放射性口腔炎。 ①薄草含漱液。 药物:薄荷6g,甘草3g。 用法:上药煎汤,含漱每日4~6次,或代茶饮用。 ②冰黛散。 药物:青黛、冰片。 用法:青黛研粉,调冰片,适量涂局部,每日数次。 ③复方五倍散。 药物:枯矾3g,五倍子3g,煅珍珠1g,煅石膏3g,煅牡蛎3g,马勃Zg,象皮2g,白芨3g,冰片2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吹喷于局部患处 治鼻咽癌秘方 10. 桃仁活血汤 【来源】蔡伟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15克,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鸡内金12克,葛根12克,陈皮9克,丹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补血,活血化瘀。 【方解】方中黄芪、当归益气补血;红花、赤芍、桃仁、丹参活血化瘀;葛根生津散火;鸡内金、陈皮消食化痰。诸药合用,具补益气血、化瘀散结之功。实验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增加组织的血流量,减少组织纤维化,因而应用本方结合放疗能提高疗效。 【主治】鼻咽癌。 【疗效】本方结合放疗治疗92例,与单纯放疗治疗的105例作对照进行疗效观察。治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1.3%和80%;3年生存率分别为67.4%和33.3%;5年生存率分别为32.5%和24%。证明本方结合放疗的疗效较单纯放疗为优。 11. 三参二冬汤 【来源】潘明继,《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麦冬、天冬各12克,沙参10克,元参9克,党参12克,生地10克,白茅根12克,玉竹、金银花各9克,白花蛇舌草、白毛藤各30克,茯苓、白术各10克,甘草3克,丹参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麦冬、天冬、沙参、元参、白茅根、玉竹、生地养阴生津,清热凉血;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丹参活血化瘀;金银花、白毛藤、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全方配伍合理,气阴双补,扶正祛邪。故本方不仅可以减轻鼻咽癌放疗的副作用,同时还可通过调节体内免疫功能,提高远期疗效。 【主治】鼻咽癌。 【加减】脾胃虚弱加大枣、黄芪、砂仁,酌减白茅根、元参、麦冬、天冬、生地剂量;气血两虚、白血球降低加枸杞子、生黄芪、鸡血藤;发热加黄芩、青蒿、连翘;食欲不振加麦芽、山楂、建曲、鸡内金;便秘加全瓜蒌、麻仁、大黄;失眠烦躁加枣仁、五味子、珍珠母。 【疗效】本方结合化疗治疗150例,结果3年生存率为72%;5年生存率为58%,10年生存率为30.8%。 12. 鼻咽癌方 【来源】田兆黎,《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生黄芪30克,青黛10克,野菊花20克,马勃、粉丹皮各10克,侧柏叶15克,山慈菇10克,天花粉15克,白术、苡仁、沙参、苍耳子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功用】益气养阴、清解毒热。 【主治】鼻咽癌,流浊涕,头晕耳堵或涕中带血。 【疗效】多年使用,坚持服用,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中国回医治疗 13.方药:鹅不食草20g,麝香0.3g,蟾酥5g,白芷15g,冰片5g。 用法:先将鹅不食草,自芷研为细末,再加入麝香,蟾酥,冰片混匀备用。同时取少许药末搽于鼻孔中轻轻吸人鼻腔中,稍时即打喷嚏,鼻窍便之通畅,头脑清爽,头痛随之解除。 说明:本方具有清热解毒,通关开窍,活血消肿作用。适用于鼻咽癌症见鼻塞头痛,涕带脓血、气味臭者。例中周××,患鼻咽癌经常剧烈头痛,鼻塞不通,涕中带血,应用本方后诸症悉减。再配合内服抗鼻咽癌方,病情未再恶化,5年后随访仍然健在。 来源:昆明中药厂王汝俊、昆明市药材公司王汝生献方。 14.方药:楼台夏枯草20g,八仙草15g,青刺尖15g,九死魂草(垫状卷柏)18g,水牛角15g,重楼10g,通关藤15g,金荞麦30g,前胡30g,侧柏叶12g,白茅根20g。 用法:水煎6次,合并药液,分6次服,每次1茶杯,2天服完。服药时兑少许童尿为引。 说明: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癌通窍作用。适用于鼻咽癌见鼻涕腥臭,涕中经常带血或鼻衄不止者。例如石××,患鼻咽癌1年多,多方治疗无效,后服本方鼻衄停止,头痛鼻塞消除。继续服药3年多,鼻咽癌基本被控制。服药期间忌香燥辛辣及豆类。 来源:昆明中药厂王妆俊、昆明市药材公司王汝生献方。 15.中国彝医学治疗 方药:野猪骨油适量。 用法:取野猪骨油熔化后涂搽患处,每日1次。 说明:本方为彝民间单方。专治鼻癌特效。例:伍×,男,40岁,四川省甘洛县人,1963年因鼻梁骨近眼角处出现疼痛、溃烂,有臭味。曾到西昌、成都等地区医院诊治,确诊为鼻癌,久治不愈,同村王×有野猪骨油给患者涂2次即见效,至访健在,未见复发。 来源:四川凉山州甘洛县民间彝医木儿罗卡献方。推荐人:郝应芬。 1.[处方名称]二草双花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鼻咽癌。 [处方组成]人参3克、金银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2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经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患者30例,与单纯放疗3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70%,对照组为36.7%。 [处方来源]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察懿。 [处方备注]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及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清热解毒。标本兼顾,所以能取得良好效果。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处方名称]鼻咽灵方 [功能主治]功能养阴清热,解毒消肿。主治鼻咽癌。 [处方组成]将山豆根、麦冬、半枝莲、石上柏、白花蛇舌草、天花粉制成片剂。每日4次,每次4片,15天为1疗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患者226例,结果显效25例,占11%;有效177例,占78.3%,总有效率为89.3%。 [处方来源]冯所安。 [处方备注]放射治疗的局部及全身副反应明显。鼻咽癌采用放疗,由于对口腔粘膜及唾液腺的杀伤,临床上可产生严重的口干咽燥等症状,中医认为属热毒伤阴所致。故方中用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半枝莲、石上柏、山豆根、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养阴清热相互配合,不仅能减轻放疗的副反应及后遗症,同时具有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及延长生存期的远期疗效 3.[处方名称]二参三子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阴清热,益气利咽。主治鼻咽癌。 [处方组成]元参30克、北沙参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石斛25克、黄芪25克、白术25克、女贞子15克、紫草25克、卷柏15克、苍耳子15克、山豆根10克、辛荑15克、白芷10克、淮山药10克、石菖蒲10克、菟丝子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火毒凝集,头痛,耳聋,鼻衄加防风、半枝莲、生地、龙胆草;虚火上炎咽痛,口干,头晕,乏力加芦根、天花粉、瓜蒌仁;气滞血瘀。剧烈头痛,复视,耳鸣加夏枯草、川芎、蔓荆子、枸杞子、菊花、薄荷;颈部肿块增大兼痰湿重者加海藻、昆布、山慈菇、川贝;苔黄腻纳少者加藿香、佩兰、米仁、焦三仙;白血球下降加补骨脂、红参、鸡血藤,肿块放疗后局部红肿热痛者加银花、石膏、连翘。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经放疗后鼻咽癌50例,治后痊愈12例,5年以上生存率为24%,特效12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6例。 [处方来源]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医院杨通礼。 [处方备注]方中元参、麦冬、北沙参、知母、石斛、女贞子养阴清热生津;党参、白术、黄芪益气扶正;紫草、苍耳子、辛荑、卷柏、山豆根清热解毒。诸药共奏养阴清热,解毒消肿,通利鼻窍之功,适用于放疗后阴津亏损、邪毒未尽之鼻咽癌患者。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4.[处方名称]白山桃花汤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解毒消肿。主治鼻咽癌。 [处方组成]赤芍5克、川芎5克、桃仁5克、当归5克、莪术5克、白芷5克、蚤休10克、山豆根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 [辨证加减]口干咽燥加沙参、麦冬、石斛、花粉;局部红肿热痛加银花、连翘;胃脘不适加砂仁。 [疗程疗效]本方结合放射疗法治疗鼻咽癌31例,并与单纯放疗组26例对照。治后,3年生存率中药结合放疗组为48.4%,放疗组为41.9%;5年生存率中药结合放疗组为42.3%,单纯放疗组为30.8%。 [处方来源]湖南省肿瘤医院廖遇平。 [处方备注]方中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活血通络;莪术、桃仁祛瘀破血;白芷、蚤休、山豆根解毒消肿。本方通过活血化瘀中药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缺氧细胞的含氧量,从而提高了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5.[处方名称]苍天山海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化痰软坚。主治鼻咽癌。 [处方组成]苍耳子15克、山豆根12克、石上柏30克、半枝莲30克、夏枯草12克、天葵子30克、昆布15克、海带15克,水煎服。另醋制硇砂15一20克,加入蒸馏水至200毫升,制成溶液,滴鼻。 [辨证加减]瘀血明显加红花、桃仁、三棱、莪术等;气血两虚加黄芪、当归、党参、白术、鸡血藤等。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鼻咽癌、鼻腔癌38例(其中32例曾用放疗或其他疗法治疗后未完全控制),经13~30月治疗,临床治愈4例,显效6例,好转19例,无效9例。 [处方来源]解放军第366医院。 [处方备注]方中苍耳子宣通鼻窍;山豆根、半枝莲、石上柏、天葵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夏枯草、昆布、海带化痰软坚;硇砂祛瘀,去腐生肌,故对热痰瘀结的鼻咽癌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硇砂有毒,具较强的腐蚀作用,故须严格掌握用量,溃疡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用。本方名及剂量由编者所拟 6.[处方名称]葵树白花汤 [功能主治]功能化痰软坚,解毒消肿。主治鼻咽癌。 [处方组成]牡蛎30克、葵树子30克、白花蛇百草30克、佛手10克、生南星10克、生半夏10克、七叶一枝花15克、穿石破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白血球低加鸡血藤30克、女贞子15克、黄芪15克、黄精15克、补骨脂15克、党参15克;气血二虚者加黄精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金樱子30克、鸡血藤30克、大枣5枚。 [疗程疗效]本方为主结合小剂量化疗治疗1例低分化鼻咽癌,治疗半年后鼻咽部肿瘤消失,精神好转,体重增加,恢复全天工作。随访3年2个月,未见复发转移。 [处方来源]广东省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霖。 [处方备注]方中生牡蛎、生南星、生半夏化痰软坚散结;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清热解毒,故对痰凝毒盛之鼻咽癌有一定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7.[处方名称]三参二冬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主治鼻咽癌。 [处方组成]麦冬12克、天冬12克、沙参10克、元参9克。生地10克、白茅根12克、玉竹9克、银花9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毛藤30克、党参12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丹参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脾胃虚弱加大枣、黄芪、砂仁,酌减白茅根、元参、麦冬、天冬、生地剂量;气血两虚,白血球降低加杞子、生黄芪。鸡血藤;发热加黄芩、青蒿、连翘;食欲不振加麦芽、山楂、建曲、鸡内金;便秘加全瓜蒌、麻仁、大黄;失眠烦躁加枣仁、五味子、珍珠母。 [疗程疗效]本方结合放疗治疗鼻咽癌150例,结果3年生存率为72%,5年生存率为58%,10年生存率为30.8%。 [处方来源]福建省福州市第一医院活明继。 [处方备注]方中天冬、变冬、沙参、元参、茅根、王竹、生地养阴生津,清热凉血;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丹参活血化瘀;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白毛藤清热解毒;全方配伍合理,气阴双补,扶正祛邪。故本方不仅可以减轻鼻咽癌放疗的副反应,同时还可通过调节体内免疫功能,提高远期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8.[处方名称]鼻咽消肿汤 [功能主治](l)方功能养阴清热,生津利咽;(2)方功能健脾益气,化痰和胃;(3)方功能益气养阴。主治鼻咽癌 [处方组成](1)知母9克、丹皮9克、茅根30克、银花12克、天花粉30克、野百合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生地15克、石斛15克、沙参15克、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丹参15克、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石上柏30克,水煎服。 (2)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制南星12克、制半夏12克、陈皮9克、米仁30克、苍术9克、川朴9克、扁豆15克、砂仁3克(后入)、猪苓15克,水煎服。 (3)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9克、甘草6克、沙参15克、麦冬12克、元参15克、黄精15克、 山药12克、五味子6克、女贞子15克、菟丝子15克、旱莲草15克,水煎服。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放射后鼻咽癌50例,治后3年生存率为70%,5年生存率为60%。 [处方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张青。 处方备注](l)方中生地、元参、天麦冬、杞子、茅根、天花粉有养阴生津功能;银花、知母、丹皮清热凉血,用于治疗放疗后阴津亏损的鼻咽癌。(2)方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陈皮、半夏、砂仁、苍术、川朴则燥湿健脾,理气化痰,用于治疗放疗后脾虚痰湿的鼻咽癌。(3)方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沙参、麦冬、元参、女贞子养阴生津,用于放疗后气阴两虚的鼻咽癌。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9.[处方名称]双龙消瘤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泻肝火,化痰消肿。主治鼻测未分化癌。 [处方组成]柴胡4.5克、龙胆草6克、炙鳖甲24克、地骨皮18克、地龙6克、土贝母12克、海藻12克、昆布12克、凤尾草12克、败着草12克,水煎服。消瘤丸(全蝎、蜂房、龙衣各等分,研末水泛为丸)9克吞。 [辨证加减]鼻衄目赤加贯仲炭12克、藕节炭9克、茅根30克、金银花9克、蒲公英18克、丹皮12克、生地12克、玄参15克。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1例鼻衄4年,面黄目赤,左眼下肿块逐渐增大,鼻左侧有10×8×6厘米大小肿块,遮挡左眼,影响视力,局部切片病理证实为鼻左侧末分化癌。X线检查:左筛窦及眼眶下线均有骨质破坏,上颌窦亦显模糊。服本方7周肿块逐渐缩小,4个半月后已缩小到2×1.5×1.5厘米大小,获得显效,再过2个月肿块又渐增大至4×3×2.5厘米,乃加放射治疗后肿块消失,随访13年情况很好。[处方来源]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胡安邦。 [处方备注]祖国医学认为热毒瘀结,肝郁气火上升是产生本病的原因之一。本方以消癌丸投别深入肝经瘀结之毒邪,辅以鳖甲、地龙、地骨皮以治肝经血分之伏热;柴胡、龙胆草疏泄肝经气分之郁火;土贝母、凤尾草、败酱草化痰解毒;海藻、昆布化痰软坚配合相得,故能起到一定的效用。 鼻咽癌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阴液亏损,邪毒未尽。 【治法】滋阴清热,益气利咽。 【方名】二参三子方。 【组成】元参30克,北沙参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石斛25克,黄芪25克,白术25克, 女贞子15克,紫草25克,卷柏15克,苍耳子15克,山豆根10克,辛夷15克,白芷5克,淮山药 10克,石菖蒲10克,菟丝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民庆等:《肿瘤良方大全》。 中医方剂(二) 【辨证】气血两虚,血瘀毒凝。 【治法】补益气血,和营解毒,软坚散结。 【方名】加减八珍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淮山药30克,半枝莲30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当归15 克,大小蓟15克,赤芍15克,淡海藻15克,淡昆布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地龙10克, 仙鹤草20克,元参2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民庆等:《肿瘤良方大全》。 中医方剂(三) 【辨证】毒热型。 【治法】清热解毒。 【方名】白英菊花饮。 【组成】白英30克,野菊花30克,臭牡丹30克,三颗针15克,苦参15克,白头翁15克,七叶 一枝花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中医方剂(四) 【辨证】气血双亏。 【治法】补肾固本。 【方名】芪补汤。 【组成】生黄芪60克,红人参10克(党参30克),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补骨脂30克,骨 碎补15克,焦杜仲20克,枸杞子20克,女贞子30克,料姜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癌瘤证治学》< 鼻咽癌的各种治疗方法 鼻咽癌 鼻咽癌临床主要症状有鼻塞、鼻腔出血,常以颈部淋巴结转移而就诊。本病的发生与遗传、 病毒、环境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七情损伤、正气不足是患鼻咽癌的内因,正虚之体, 再遇风邪毒的浸袭,沉积于鼻腔,气血运行受阻,瘀积而成肿块,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 要如下。 [方一] 白花蛇舌草60克,半枝莲30克,金果榄9—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功能解毒抑癌,适用于鼻咽痛肺转移。 [方二] 蜈蚣3条,炮山甲、土元、地龙、田三七各3克。将药焙干,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悬浊液 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解毒抗癌,适应于鼻咽癌。 [方三] 山苦瓜10克,甘油20克,75%乙醇25克。先将山苦瓜切碎,浸泡于乙醇中,添蒸馏水50毫 升,搅匀后用纱布滤除药渣,加入甘油制成滴鼻剂,每日滴鼻3-6次。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解毒开窍,适用于鼻咽癌。 [方四] 地黄18克,郁金9克,巴豆7.5克。各药共研细末,以醋注丸,如绿豆大小,每次2丸,2小 时1次,浓茶送下,服至吐泻停止。 本方攻毒抗癌,对鼻咽痼有效。 [方五] 陈葫芦250克,麝香30克,冰片30克。将葫芦炒灰存性、研末,再加入麝?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15.鼻咽癌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