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3年来9次空缺

 武汉人文 2013-01-19

本报讯 (记者黄莹)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度空缺。据统计,这已是该奖项13年来9次空缺。专家指出,这反映出我国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仍然十分缺乏,当前科研环境过于“急功近利”。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昨日,曾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国际最高奖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赵鹏大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我国原创性的、重大的科研成果“太缺乏了”。“要想在自然科学领域出重大的原创成果,必须有孜孜以求、不急功近利的执着精神,需要10年、8年默默无闻的努力,但目前缺乏激励这种精神的科研条件和环境。”他说。


    同时,我国科技项目缺乏有效整合,也是造成重大成果缺乏的一大原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的产生不仅是一个创新过程,更是一个组织过程。


    链接:


    一部《中国植物志》编了44年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国植物志》完成人之一、中科院院士王文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一部《中国植物志》由200人完成,从1960年开始编写到2004年,一共完成出版了80卷,用了44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要花时间的,比较难以出产成果。”他说。

详情请看:http://e./cjrb/html/2013-01/19/content_5112880.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