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传说中“十亿不卖”的天价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我去看展的时候,她已经回南京博物馆去了。上博的元青花大展持续3个月,但南京市博物馆的这件青花梅瓶只参展半个月左右。这梅瓶此次参展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陈列梅瓶的展柜要靠在墙角,而且只能露出表现萧何策马扬鞭的“半边脸”。

梅瓶是明代高等级墓葬随葬品,有镇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征外,也有风水上的考虑,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这种随葬品。

该梅瓶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高44.1厘米,底部直径为13厘米,而口径仅为5.5厘米。小口、丰肩、斜腹、敛胫、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流畅,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肩腹部绘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该梅瓶的经历非常复杂。1950年,南京观音山沐英墓被盗,这件青花梅瓶就是被盗文物之一,并很快被卖了。据当年资深文物专家王引先生介绍,当时,有人在新街口附近,抱着个大瓷瓶子兜售。刚巧,这一幕让当时开古玩店的收藏家、解放后在南京文物公司工作的陈新民看到了。陈新民一见,便认出这是一只梅瓶,知道这东西不简单。陈新民心中窃喜。当时,他就判断这是元代的瓷器,便问那人从哪里得来的,要多少钱。那人看到陈新民认货,便开始讲价。宝物求之不得,稍纵即逝。陈新民最后花5根金条(一说10根金条)买了下来。
后经文物专家鉴定,这只梅瓶是一级国宝。目前是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国瓷器三绝之一。

该梅瓶通体绘有各种青花纹饰,虽然纹饰层次多样,但上下饰的西番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都很好地为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主体纹饰服务了,从而使得整个器物浑然一体而主题鲜明突出。这件瓷器的画面被放在了梅瓶的腹部,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梅瓶不仅纹饰宜人漂亮,而且白釉洁净润泽,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加之遒劲的拓抹绘瓷笔法,使画面有丹青之妙,周身散发着美器的光泽。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有人说,该梅瓶中的“萧何”与鬼谷下山罐中的“苏代”惊人相似,疑似同一人所绘。

大部分公布的此瓶图片都只有萧何策马狂奔的这一面。

以下是我从网络上找到的其它各个角度图片。







图片出处:http://blog./article/7365
原文有注:此次为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全图首度露面,为免纠纷,每幅图片均标注“Pitypony”水印,仅供网友欣赏、交流,请勿作为其他用途,不胜感激。

艄公。

罕见的韩信哪。
韩信在河边踌躇不定。。。

这位观看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满头银发的老人,正是中国古陶瓷鉴定大家耿宝昌先生,相隔数十年,再度见到该件稀世珍品,自是感慨良久。“当初,我们还为这件梅瓶究竟是元代还是明洪武时期讨论过……”
“十亿”不“十亿”,对我来说,没有意义。能有意义吗?
呵呵。我只是想看她一眼。看不到,那就只有以后到南京看了。
耳边响起的似乎还是那故事里的事:
樵夫 (西皮摇板) 砍柴已毕下山道,
韩信 (内白) 马来。
(韩信上,过场,下。)
樵夫 (西皮摇板) 马走如飞一英豪。
萧何 (内白) 马来。
(萧何上,看两边。)
萧何 (西皮导板) 催马加鞭迷了道,
樵夫 (白) 唔……
萧何 (白) 呀!
(西皮散板) 我不免向前问一问樵。
(白) 喂,樵子请了。
樵夫 (白) 请了。
萧何 (白) 你可曾看见一位将军,跨下青鬃马,身背宝剑,喏,喏,喏,由此道而去啊?
樵夫 (白) 有的,有的。算来过去已有五十余里了。
(樵夫下。)
萧何 (白) 呀!
(西皮散板) 五十余里路已遥,
又见月影上树梢。
忽然间想起了我的腹中饥了,
纵然是饿死我也要追赶英豪。
……
(韩信上,临绝道,徘徊。)
萧何 (内白) 将军慢走!
(萧何上,走圆场,落帽,跌下马。韩信扶萧何起立。)
韩信 (白) 相国,相国,相国。
(萧何抓韩信。)
萧何 (白) 韩……将军,你……绝人太甚哪!
韩信 (白) 啊?
萧何 (白) 你……怎么不辞而别了?
韩信 (白)这个……相国!想我韩信,自到褒中以来,蒙相国恩待,连保三本,怎奈汉王执意不允,有何面目留在褒中。情愿去归故里,耕种为生。相国大恩,荣图后报。
萧何 (叫头) 韩将军,将军哪!
(白)你有管乐之才,伊吕之志,我连保三本,大王说你出身微贱,不肯重用;怒恼将军,投奔家乡,我闻听此言,急急忙忙追赶前来。将军,暂息雷霆之怒,随我回去,我以全家的性命力保将军;大王再若不用,我与将军一同走。将军千不念,万不念,请念你我一见如故——
(二簧顶板快三眼)是三生有幸,
天降下擎天柱保定乾坤。
全凭着韬和略将我点醒,
我也曾连三本保荐于汉君。
他说你出身微贱不肯重用,
那时节怒恼将军,跨下战马,身背宝剑,出了东门。
我萧何闻此言雷轰头顶,
顾不得山又高、水又深、山高水深、路途遥远、忍饥挨饿,来寻将军。
望将军你还念我萧何的情分,
望将军,且息怒、暂吞声,你莫发雷霆,随我萧何转回程,大丈夫要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