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各类别物质间可发生反应: 1、金属+酸 2、金属+盐 3、酸性氧化物+碱 4、碱性氧化物+酸 5、酸+碱 6、酸+盐 7、碱+盐 8、盐+盐 具体情况是: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规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 注意:常见的盐酸和稀硫酸可以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因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但一般不能生成氢气;如Zn与稀硝酸反应生成Zn(NO3)2、H2O和NO 如:锌+稀硫酸:Zn + H2SO4 =ZnSO4 + H2↑ 铁+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铝+稀硫酸:2Al + 3H2SO4 =Al2(SO4)3 + 3H2↑ 铁+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镁+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铝+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铜+稀盐酸:不反应 银+稀硫酸:不反应 特别提示: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盐中铁元素显+2价。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①盐可溶;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注意:钾、钙、钠很活泼,在盐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金属。(因先与水反应) 如:铁+硫酸铜溶液:Fe + CuSO4 =FeSO4 + Cu 锌+硫酸铜溶液:Zn + CuSO4 = ZnSO4 + Cu 铜+硝酸汞溶液:Cu + Hg(NO3)2= Cu(NO3)2 + Hg Mg+NaCl溶液:不反应 Cu+AgCl:不反应 特别提示: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铁显+2价。 3、碱性氧化物 +酸 →盐 + 水 规律:酸为HCl、H2SO4、HNO3时,它们与任何碱性氧化物都可反应。其它酸目前暂时不要求掌握。 如:氧化铁+稀盐酸: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氧化铁+稀硫酸: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 氧化铜+稀盐酸:CuO + 2HCl = CuCl2 + H2O 氧化铜+稀硝酸:CuO + 2HNO3 =Cu(NO3)2 + H2O 氧化镁+稀硫酸:MgO + H2SO4 =MgSO4 + H2O 氧化钙+稀盐酸:CaO + 2HCl=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盐 + 水 规律:碱为NaOH、KOH、Ca(OH)2、Ba(OH)2时,它们与任何酸性氧化物都可反应。其它碱目前暂时不要求掌握。 如:二氧化碳+氢氧化钠:CO2+ 2NaOH = Na2CO3 + H2O 二氧化硫+氢氧化钠:SO2+2NaOH = Na2SO3 + H2O 三氧化硫+氢氧化钠:SO3+2NaOH = Na2SO4 + H2O 二氧化碳+石灰水:CO2+Ca(OH)2 =CaCO3↓+ H2O 二氧化硫+石灰水:SO2+Ca(OH)2 =CaSO3↓+ H2O 5、酸 + 碱→ 盐 + 水 规律:酸为HCl、H2SO4、HNO3时,它们与任何碱都可反应,其它酸目前暂时不要求掌握。 如:盐酸+氢氧化钠:HCl + NaOH =NaCl +H2O 盐酸+氢氧化铜:2HCl + Cu(OH)2 =CuCl2 + 2H2O 盐酸+氢氧化钙: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盐酸+氢氧化铁: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盐酸+氢氧化铝: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氢氧化钠: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硫酸+氢氧化铜: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硫酸+氢氧化铁: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硝酸+氢氧化钠:HNO3+ NaOH = NaNO3 +H2O 硫酸+氨水:H2SO4+2NH3?H2O =(NH4)2SO4+2H2O 6、酸 + 盐→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注意:该反应相对复杂,先掌握最基本和常见,以后再学习其它情况。 如:盐酸+硝酸银溶液:HCl + AgNO3 = AgCl↓ + HNO3 盐酸+大理石:2HCl +CaCO3 = CaCl2 + H2O + CO2↑ 盐酸+碳酸钠溶液:2HCl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盐酸+碳酸镁:2HCl +MgCO3 = MgCl2 + H2O + CO2↑ 硫酸+氯化钡溶液: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硫酸+碳酸钠溶液:H2SO4+Na2CO3 = Na2SO4 + H2O + CO2↑ 7、碱 + 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于水且生成物中要有沉淀 如: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镁溶液:2NaOH + MgCl2 = Mg(OH)2↓ + 2KCl 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铜溶液:Ba(OH)2 + CuSO4 = Cu(OH)2↓ + BaSO4↓ 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不反应 Cu(OH)2 和氯化铁溶液:不反应 8、甲盐 + 乙盐→ 丙盐 + 丁盐 反应条件:反应物都可溶于水且生成物中要有沉淀 如: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NaNO3 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Na2SO4 + BaCl2 = BaSO4↓+ 2NaCl 氯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CaCl2+Na2CO3=CaCO3↓+ 2NaCl 硝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氯化银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
![]() ![]() ![]() ![]() 在初三的化学学习之中,酸、碱、盐部分的学习可谓是重中之重,在中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此部分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既繁琐又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此,我把有关这部分内容有关物质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 颜色的记忆 在这一章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颜色的物质或溶液。按照规律,可归纳如下: Cu CuO Cu2(OH)2CO3 CuSO4 Cu(OH)2 CuSO4溶液 红色 黑色 绿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Fe Fe2O3 Fe3O4 Fe2+溶液 Fe3+溶液 Fe(OH)3 银白色 红色 黑色 浅绿色 黄色 红褐色 二、 有关沉淀的记忆 在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 “六白”CaCO3 Ag2 CO3 BaCO3 BaSO4 AgCl Mg(OH)2 可溶于稀硝酸,且产生气体 不溶于稀硝酸 可溶于稀硝酸,不产生气体 “一蓝” Cu(OH)2 “一红褐” Fe(OH)3 三、 有关一些特征离子的记忆 这些特征离子在做除杂题或鉴别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例:若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选择加入的试剂。 思路:在些题当中就涉及到特征离子CO32-,如想除去CO32-,应首先想到H+ CO32- 可以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选用稀盐酸。 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 NaCl+H2O+CO2 另外,CO32-还可以与Ca2+反应生成CaCO3的沉淀,所以也可以选用CaCl2溶液 除去CO32-,方程式表示为:Na2CO3+ CaCl2= CaCO3 +2 NaCl 所以,在这里,把用到最多的特征离子总结如下: CO32- H+ Cl- Ag+ OH- Cu2+ Ba2+ 、Ca2+ SO42- Ba2+ Fe3+ Mg2+ 这些离子之间的互相应用,可以使很多题都得到简化。 四、 有关物质反应规律的记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八条规律: 1. 金属+酸——盐+氢气 2.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水 5. 酸+盐——新酸+新盐 复分解反应 6. 碱+盐——新碱+新盐 7. 盐+盐——新盐+新盐’ 8.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以上规律,对于我们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知道了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我们才能对于解题有一个清楚完整的思路。 例:用五种方法制取MgCl2。 思路:因为MgCl2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八条规律看一下生成盐的途径有几条,这样就能一一求解了。 方法:1.Mg+2HCl= MgCl2+H2 2.MgO+2HCl= MgCl2+H2O 3.MgCO3+2HCl= MgCl2+H2O+ CO2 4.Mg(OH)2 +2HCl= MgCl2+2H2O 5.Mg SO4+Ba Cl2= BaSO4 +2HCl 五、 有关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记忆 在第四点中总结出的规律中,并不是简单的就能进行,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这里,把需要掌握的条件进行说明。 1.置换反应: a. 金属+酸——盐+氢气 条件:1.金属必须为氢前金属 2.酸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硝酸和浓硫酸不能产生氢气。 b.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1.只有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2.盐必须是可溶于水的盐溶液。 3.K、Ca、Na通常不用在这样的置换反应中。 c. 酸+盐——新酸+新盐 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d.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以上总结出的条件可以明确的判断出各物质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成为牢固掌握酸、碱、盐中各物质之间联系的基础。 六.有关物质水溶性的记忆 物质是否溶于水,这在些部分学习中可以说是最基础的问题了,但有关酸、碱、盐知识中涉及到的物质很多,让学生一个个物质去背去记恐怕很难达到。所以在这里对于酸、碱、盐的水溶性有一个口诀可以让学生加强记忆。口诀内容为: 钾、钠、硝酸溶;铵盐也相同; 钾、钠、钙、钡、氨;溶碱有五种; 硫酸除铅、钡;氯除银、亚汞; 碳酸和磷酸;钾、钠、铵才溶。 通过口诀,学生就能很快把这些物质的水溶性熟记于心了。 以上的内容是对于酸、碱、盐有关知识的一个简单总结,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会对初三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所帮助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是初中科学课中的重要知识,也是难点知识,许多同学由于未能掌握好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要求),为此屡犯错误,有些同学甚至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结果对科学课的学习带来了反面效应。如何来突破这个学习上的瓶颈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
酸(包括酸性氧化物)、碱(包括碱性氧化物)、盐之间的反应是属于复分解反应,对生成物的要求(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或有沉淀产生,或有气体生成,或有水生成),同学们可能是倒背如流,运用自如。困难的是同学们对哪些物质间可以反应、哪些物质间不能反应心里很模糊,往往单凭自己的感觉去认为某些物质间反应能产生沉淀或气体或水,如把Cu(OH)2和H2CO3反应生成CuCO3沉淀和H2O;把CuCl2和Mg(OH)2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MgCl2等等,结果发生了错误。为此,要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除了知道生成物的要求外,更重要的还要知道对反应物的要求。 一、酸与碱反应的要求――酸碱中和两者必有一强 在酸和碱的反应中,弱碱与强酸、弱酸与强碱、强酸与强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弱酸和弱碱不能发生中和反应,如上述中的Cu(OH)2和H2CO3不发生中和反应; 2NaOH+H2CO3==Na2CO3+2H2O、Cu(OH)2+2HCl==CuCl2+2H2O则可以。初中阶段常见的强酸有硫酸、盐酸和硝酸;强碱(即可溶性碱――钾钠钡铵钙)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氨水(NH3·H20→NH40H)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镁、氢氧化锌、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氢氧化亚铁等都是不溶性碱,它们只可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 二、碱与盐反应要求――反应的碱和盐都是可溶的 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要求参与反应的碱和盐都是可溶的,生成的盐和碱至少有一种是难溶的,如CuCl2+2NaOH== Cu(OH)2↓+ 2NaCl.、CuSO4+Ba(OH)2== Cu(OH)2↓+ Ba SO4↓;如果有铵盐参与反应,则有氨气产生,如NH4NO3+ NaOH== Na NO3+NH3↑+ H2O。常见的可溶性盐可按下列口诀进行记忆:钾钠硝酸铵盐溶(所有的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盐酸除银和亚汞(盐酸盐中除了AgCl和HgCl外,都可溶),硫酸钡铅盐不溶[硫酸盐除BaSO4和PbSO4不溶外,其它能溶(Ca SO4、Ag2 SO4微溶)],碳酸只溶钾钠铵(碳酸盐只有K2CO3、Na2CO3、(NH4)2CO3可溶)。 三、盐与酸的反应要求――酸必须是可溶的 盐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酸,反应要求反应物中的酸是可溶的(除偏硅酸H2SiO3外,一般酸都溶于水)。如果生成的盐是可溶的,则生成的酸应是挥发性的或易分解的或难溶的(强酸制弱酸原理),如2NaCl+H2SO4=△=Na2SO4+2HCl↑、CaCO3+2HCl==CaCl2+CO2↑+H2O、 Na 2SiO3+H2CO3==H2SiO3↓+Na2CO3 。 四、盐与盐反应要求――参与反应的盐都可溶 盐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要求参加反应的盐都是可溶的,生成的盐中至少有一种是难溶的。这类反应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错误率很高,发生错误的原因是同学们往往只注重生成物而忽视了反应物的要求或只注重反应物而忽视了生成物的要求,如经常会把2NaCl+CuSO4==Na2SO4+CuCl2 、BaCO3+CuSO4== CuCO3↓+Ba SO4↓。 五、酸碱盐的其它反应 1、碱的生成与分解 可溶性碱(除氨水外),由相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而成,如Ca0+H2O==Ca(OH)2、Na2O+H2O==2NaOH;氨水是氨溶解于水后制得,NH3+ H2O==NH3·H2O;不溶性碱不能由相应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直接制得,如MgO、CuO不能与H2O反应产生Mg (OH)2、Cu(OH)2;制不溶性碱,先用相应的氧化物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再用盐与可溶性碱反应,如CuO→CuSO4→Cu(OH)2。可溶性碱(除氨水)不易分解,不溶性碱在加热时分解成相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如:Cu(OH)2=△=CuO+H2O 、Fe(OH)3=△=Fe2O3+ H2O,而NaOH、KOH、Ca(OH)2、Ba(0H)2等不能分解成相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 2、含氧酸的生成与分解 可溶性酸由相应的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反应而成,如SO3+H2O==H2SO4;不溶性酸(硅酸)不能由相应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直接制得,而是先由氧化物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再用盐与可溶性酸反应(SiO2→Na2SiO3→ H2SiO3)制得。含氧酸(除HNO3)受热分解一般生成相应的酸性氧化物和水,如H2SO4=△=SO3+H2O;HNO3受热分解比较特殊:2HNO3=△ H2O+NO2↑+O2↑。 3、含氧酸盐的分解 常见的含氧酸盐中,硫酸盐和磷酸盐比较稳定,硝酸盐和难溶的碳酸盐易分解。除硝酸盐外,其它盐分解生成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