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等待的心情像一杯渐渐冷却的茶,消失的温度让人有些担心害怕——多年前听到的这句歌词,至今都难以忘怀,不能忘的理由,是因为太过感同身受。 ![]() 作为一个急性子、暴脾气的白羊女,此生被折磨最多的,就是等待这件事。小时候最怕父母晚归,只要到了该进家门的钟点却不见人影,一颗小心脏立刻就悬起来了。
头十分钟会想或许是路上堵车、顺路逛商场、遇上熟人聊天,一边自我安慰一边竖着耳朵倾听门外的响动; 二十分钟后,脑子里开始不断闪现出种种可怕的情景,如热锅上的蚂蚁般坐立难安; 要是过了半个小时还不见人回来,那是一定会崩溃大哭的。 父母曾经为此事头疼至极,觉得小小的人儿心思太重,我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等待的焦急根本不是用理性可以控制的。 所以我特别感谢手机的发明,将我们从这种等不到人的煎熬中彻底解脱出来,着急了随时可以打个电话了解到对方情况,再也不用一个人胡思乱想。不过事情总是有两面性,手机为我们免除了一种等待,却又带来了另一种新的等待,那就是短信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热恋中的情侣对此恐怕是体会最深的了,尤其是在心里还不够踏实不够有安全感的阶段,总有些话不好当面说、不好电话里说,只敢借着文字的形式发送给对方,可是从发出去的一刹那起,抓心挠肺的等待就算开始了。 一分钟不回,想他也许正在往手机里敲字; 两分钟不回,想也许他回复的内容太长篇大论了; 五分钟不回,想他可能正忙,暂时没看到; 十分钟不回,开始担心自己刚才那条短信是不是说错了什么; 二十分钟不回,开始怀疑电信公司是不是有问题,短信是不是根本没发出去; 半小时不回,几近心灰意冷,觉得这家伙对自己根本没那么在意。 直到短信铃声响起,那个已经被诅咒了一千次的人解释刚刚在开会,手机调了静音所以没看到,外加附送一堆甜言蜜语,这才心下释然,觉出自己的可笑。 然而到了下一次,这一整套过程还是会原封不动地上演。 即使在信息交换最高速便捷的网络时代,还是免不了等待的烦恼,比如女孩子们都热衷的网购。如果是零食日用品之类的东西还好,最让人耐不住性子等的就是衣服、包包、鞋子这类有风险的商品,每次看到让自己长草的,总要对着模特图从上到下仔细研究,还得发挥乾坤大挪移的想象力,凭空幻想出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移植到自己身上是什么效果。壮着胆子拍下付款后,立刻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看走眼,对这个答案的期待让人完全没办法忍受漫长的等待,于是一天刷好几次物流跟踪,比预计到货时间稍滞后,就忙不迭地打电话给物流公司催问。直到沉甸甸的包裹送到手上,打开的一刹那,或欢喜或叹息,一切尘埃落定,纵然不甚满意,也多半愿赌服输的。
讽刺的是,最怕等待的我,却偏偏选择了写作这个最需要等待的职业。且不说一部小说从构思出来到最终成稿,要付出多少耐心,单说完稿后,先要焦急地等出版社编辑的评价,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别人未必也觉得好;签完出版合同,就要等待漫长的出版流程,三审三校、设计封面、确定书名,哪个环节都得反反复复地磨;好不容易等到书上了市,又得等待市场的反响,总要读者们也都认可,才算这部作品功德圆满了,从头至尾这整个过程,哪一次不得把自己等个七荤八素呢。
何况,选择了这个在周围人眼里不那么靠谱的行当,就得等着有一天,不用做任何解释,大家也能知道你选择了一条最正确的路,而这个等待,真的是遥遥无期,谁也没办法告诉你,它哪天才能到来,究竟会不会来。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年轻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吧,迎着未来的无限可能,谁不在等待枝繁叶茂、破茧成蝶、气场全开?因为生活还充满了希望,等待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 (2013/01/20雨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