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飚红的《泰囧》票房收入超过11亿元,由3000多万狂热观众创造的非凡纪录炒热了泰国旅游,泰国的标志性旅游元素如曼谷、清远、寺庙、人妖、SPA、泰式按摩、泼水节、孔明灯……再次受到热捧。
电影与旅游的关系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到底是电影引爆了旅游?还是旅游成就了电影?
纵观世界电影史,电影与旅游联姻的成功例子不胜枚举,中国观众熟知的就有《罗马假日》、《音乐之声》等经典影片;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优秀的影片也是借助旖旎风光而名扬天下,如《刘三姐》、《五朵金花》等;改革开放后,《神秘的大佛》、《少林寺》等曾轰动一时并带动了佛教旅游热。而至今仍在庐山滚动放映并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庐山恋》,更成为中国式旅游电影的典范。
第五代导演作品大获成功,片中的外景地也大放异彩,如《菊豆》和《风月》影片中都曾出现的安徽宏村,《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乔家大院等。
如果说以上这些电影与旅游的结合,尚属无心插柳柳成荫,那冯小刚在《非诚勿扰》I和II中赤裸裸地植入旅游广告,可谓将旅游与电影的嫁接变无意为有心。借影片的热映,杭州西溪湿地一举成名,日本北海道热度升温,海南国际旅游岛更显魅力,这三地旅游热潮随着电影的走红掀起了一浪又一浪高潮。
借电影促销旅游似乎成了法宝,在目不暇接和浮光掠影之间,让人们产生一种视觉的震撼、美感及愉悦,于是观众的感官在潜移默化中被征服,由此就会自然而然产生旅游消费的冲动。这就是电影营销旅游的魔法,因为导演在影片中已巧妙将人物、故事、情节、感情与旅游景点融为一体,观众在被电影打动时,已无法分清究竟是被人物所感动,还是被风景所感动。
李安是善于借景发力的高手,他常常利用独一无二的特殊景观来推动情节发展,由此将景致的魅力和影响发挥到淋漓尽致,如《卧虎藏龙》中的安吉大竹林,《断臂山》中的断臂山,乃至最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诡秘大海和南印度法式风情小城。
好莱坞许多商业大片也都每每用热门景点来吸引眼球和制造话题。有些影片中,故事情节的推进和旅游景点的展现已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无论是《007》系列、还是《碟中谍》系列、或是《谍影重重》系列等,尤其是《碟中谍4》中,俄罗斯红场的宏大森严、迪拜塔的高耸奇幻等都产生了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即将上映的《007》最新系列片中也将为观众带来上海城市景观的惊鸿一瞥。
纵观中外电影佳作,电影与旅游的关系不外乎存在三种关系:
一,旅游景点在影片中只是点缀美化而已,作为视觉影像艺术的电影需要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湖光山色来为影片增光添彩,但片中景点并没有特定意义。
二,旅游景点成为电影中的主角,它并非是可有可无、若隐若现的背景,而已成为全片的主题和灵魂。景点在片中是至高无上的,具有第一性,若游离旅游景点,则该片便不复存在。
三,旅游景点已成为电影中的主要元素,电影故事的情节铺陈完全依赖于景点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来展开。片中的景点对电影而言具有不可替代性。如《尼罗河上的惨案》等。
反观《泰囧》,它无疑属于第二类。全片主人公所发生的跟踪故事都发生在泰国境内,情节的发展、笑料的呈现、雷人的事件、噱头的制造、悬念的设计、误会的产生、人物的转变都与旅游景点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人妖按摩、飞车追逐、森林打斗、泼水狂欢、寺庙陷阵等既锦上添花地展现异域风情的瑰丽多姿,更推波助澜地掀起一个又一个情节小高潮,让人在忍俊不禁。
《泰囧》更多地借鉴了香港无厘头式的闹剧,它让人们在“末日”的惶恐中狂欢一把。旅游就是放松,喜剧就是开心,看电影的主要目的就是放松心情,这与旅游的终极体验是一致的。
导演徐峥将电影与旅游合二为一地巧妙结合,精明地把握住大众的观影心态和期待,也精确地切中观众的命脉和神经,既引爆电影市场也带动了泰国旅游市场,可谓一箭双雕。
在全民娱乐狂欢时代,压抑太久的草根百姓需要宣泄,人们不仅需要《中国好声音》,也需要《江南Style》,更需要《泰囧》这样的娱乐片。我们呼唤电影创作者奉献更多接地气的优秀喜剧电影,让旅游与电影比翼双飞,共利双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