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注重细节,所以惨遭失败。很多人认为大男人只管大事,不要拘泥于琐碎的小事,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很多事情,当做事得人具备了相应得条件后决定事情成功与否得关键因素便在于能否有效的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不光是做大事才需要重视细节,生活中也离不开对细节的诠释。 有个故事说,一个铁匠打了一枚钉子,可钉子的火候不够,但是为了及时完成军队交给的任务,他没怎么在意就交了货。军队后来把这枚钉子钉在了马鞍上,最后这匹马在送军情的时候马鞍坏了,情报没有送到,战争失败了——故事的寓意是:一枚不合格的钉子可以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 我国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开始的,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我们首先关注的也是企业内部,包括生产管理、效率、成本、质量,管理侧重在提高质量效率,说“质量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我们关注市场,说“市场如战场”,市场决定企业命运;90年代中期,大家恍然感悟;其实更重要的是战略,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国都在讲战略;由于我国近代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局面,人们急切希望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赶上和超越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和企业家也希望尽快赶上和超越国际型大企业,动不动就说要做世界500强,要学杰克·韦尔奇实施“数一数二战略”。 一、企业如何实施细节管理 1、充分认识细节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是根据企业的特性及其生产经营规律,按照市场反映出来的社会需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目标。然而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细节竞争时代,可以说管理成也在细节,败也在细节。那么,什么是细节?所谓“细”就是精致,所谓“细节”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最小组成单位。企业管理是由诸多细节在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拓展而成。因为时间和空间不可跨越,只能通过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拓展循序渐进地进行,因而细节管理是不可跨越的。 2、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和质量的稳定性。只有细节管理才有执行力。如果不通过细致的工作,决策的正确性和执行力都是值得怀疑的。一个好的战略如果没有有关细节的贯彻是没有执行力的;没有细节的战略是一纸空文,是所谓“规划规划,墙上挂挂。” 3、正确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我们强调细节并不是不要战略。细节管理仍然把战略看成是最重要的,战略决定命运,决定方向,但一个好的战略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执行。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前期做得越细,战略定位就越准确;再好的战略,也必须落实到每个细节的执行上。 着名企业家李勋义老师表不(预定细节管理培训课程,请联系15989524452)推行细节管理是现代企业持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公司管理者在谈到内部管理时往往会大谈制定多少规章制度、有什么工艺流程、工作手册有多么全面,但是他们却往往会忽视内部管理的精髓,即管理细节的量化。缺乏“量化”意识的管理者经常会觉得下属办事不力,让照办的事没照办,让抓紧的事没抓紧,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他们在布置工作或制定规章制度时没有使用可量化的标准,最后就会出现一人一个结果,降低了效率,耽误了工作。我国印刷企业开始ISO9000质量认证已有七八个年头了,实际上也是因为认同了该认证体系能将工作流程中的很多细节量化,通过认证,我们的印刷企业收获最大的可能是,学会了认真对待生产中的每一环节,把质量方针落到实处,不折不扣地按标准、按文件、按程序办事。企业管理中细节的宝贵价值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 二、企业细节管理的核心是企业人人都要做好细节小事 书刊印刷在我国是一个地位并不低的行业,因为其产品是精神产品,是文化产品,所以,主管部门多,管理条例多。于是,厂长或总经理要参加的会议多,要处理的对外关系多,与此同时管理内部的时间就少,管理细节小事的时间则可能更少。 厂长不问细节小事的后果是严重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印刷企业规模不大,但“大企业病”流行。 大企业病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企业经理们像大大小小的官僚主义者。企业的管理流程长,层次多,企业行动缓慢,如同过度负重。经营工作过程动员多、文件多、指示多、约束多,但落实少、检查少、灵活少、沟通少;实际管理过程虽然长而大,但是粗而松,不能把握住与成本、效益相关的重要环节。 大企业病在员工身上的表现通常是愿意做“大事”,不愿意做“小事”,希望当干部不愿当工人,希望在上面热闹风光而不希望在下面踏实细心工作。由于企业引导不对,导致员工的着眼点不对,没有着眼于做好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上面去。印刷企业是多品种多数量的生产模式,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是大事。想想看,接单时,如果无原则地放弃了1分钱的工价,对一个十几万几十万册的订单来说就损失了几千元或几万元:在印前弄错了一个字,一个码,全版或全书就要重来,一字值千金、万金。事例很多,印刷企业的管理重点恰恰应该是这些小事、这些细节,这样才能增加经营生产管理的有效性。 做好小事做好细节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而不是贡献。在企业管理中有一个偏差,把员工本职工作应当做好的事情当成是贡献,当成是大事,加以过分地表扬和赞赏,这是不合适的。例如,发现了一个问题,避免了一次事故,就作为重大贡献表彰。如果是当事人本职工作,表彰更要适度。有效管理的企业每个岗位的员工必须尽职尽责,这是责任,这是岗位要求,而不是公司求你去做的额外事请。这就如同社会上风气的偏差一样,例如把尊老携幼当成是美德赞扬,本来扶老携幼应是人的本能,人的基本行为,社会的基本风气,一旦被人们做为美德去赞扬,那么导致的结果是不尊老携幼成为正常。本来应当伸把手的事情变为无人去管,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降低。 为了做好细节,做好小事,就要有各种办法,例如,双重复核,防止差错;分工细密,无一疏漏;年资搭配,重视经验;全面检查,确保无误等等。 三、 印刷业的特征要求必须细节管理 印刷企业搞细节管理,必须结合当今印刷业的特征,这样才能有的放失地抓好细节。印刷行业本身和当前经营环境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印刷品的个性化特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少行业都引进了个性化概念。印刷业也不例外,个性化印刷的概念早已经出现,一般多指利用数码印刷技术进行的个性化印刷。然而,我认为,印刷品整体上讲都具个性化印刷的特征,去年华联公司生产了3000多个订单,除了再版印刷的之外,没有一个印件是相同的。印刷业是不能用一个完全一致的流程面对所有订单的,要明确每一个订单的不同之处,仔细制定有针对性的工艺流程。 协商式生产特征。印刷订单从接单、交货到收款,都要不停地和客户接触、协商,不然,无法再现客户的要求和完成全过程。在协商式的生产过程中,沟通、记录、传达需要十分周到和严密,任何一个环节被忽视或不准确,都有可能带来全局性的损失。 经济关系多元化特征。一本书,特别是一本杂志,涉及的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本杂志会有众多的广告,如果有一个广告印不好,客户就会以广告商拒付他们的广告费为由而拒付印刷费或扣款,风险颇大,由于印刷品的质量无法完全量化度量,所以,在印制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关键细节,事前取得客户的认可,否则会直接影响回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