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炙甘草汤
(又名:复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甘草15g 生姜9g 人参6g 生 地黄30g 桂枝9g 阿胶9g 麦冬9g 麻仁9g 大枣30枚 上9味,以清酒1400ml,水1600ml,先煮8味,取600ml, 去滓,再下烊化之阿胶.分3次温服,每次200ml。亦可酒水各 半同煎(阿胶烊化)2次,分服。 (功效)滋阴养血,通阳复脉,宁心安神。 (主治] 主证: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代,心动悸,舌光少苔。 副证:短气,虚烦失眠,或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脉 虚数。 (临证加减} . 1。炙甘草汤在眼科病的应用:根据家传经验炙甘草汤对青 盲、内障、视惑、瞳神干缺、翳陷、目妄见、云雾移睛、神气枯 瘁等均有效。其应用标准:①眼部症状,在外障方面红肿痛羞明 流泪等刺激症状比较轻,病变进行较缓但病程长,难愈.在内障 及青盲方面,除视物模糊外,并多伴有酸楚疼痛,不能久视等感 觉,病变发展亦慢,但后果严重。②健康状况,身体较消瘦、衰 弱、苍老。③舌苔,主要表现淡白而润,淡红少苔,或淡红而中 光绛。④脉象,主要表现为沉细、沉迟、细弱或结代。⑤其他症 状,多数有头晕目眩,体倦乏力,时时心跳,怕冷,多梦少寐, 甚至失眠。[广东中医,1963,f6,:28] 2.甘温除热,叶天士用本方除热,病先有阴虚津枯而致之 四虚发热,故以本方之人参、甘草之甘温,生地、麦冬之甘寒, 去辛温之生姜、桂枝,以治阴液耗散之发热。 3.胸痹加全瓜蒌、薤白、半夏,以通心气。 4.舌边隐青,心绞痛较剧者,选用紫丹参、鲜红花、失笑 散、桃仁、乳香、没药,以括血化瘀。 5。身寒心动悸,偏于虚寒者,熟地易生地,加附子,以温 脏腑。 6.身热口干,舌淡红无津,于气阴两虚中,偏于阴虚者, 酌加生地、麦冬、阿胶之剂量,另加何首乌、五味子,以生津 滋阴。 7.心房纤颤,脉不整齐者,本方加仙鹤草,龙眼肉,以强 心安神定志。 8。温热病后期,或发热久延不退,阴津已伤,症见身热面 红,手足心热,口舌干燥,或神疲肢倦,舌质鲜红,脉虚大者, 本方去人参、桂枝、姜枣,加白芍,以滋阴养液,名加减复脉汤 (《温病条辨》)。 《肘后》獭肝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獭肝工具 炙干研为细末,每次1g,每日3次。 (功效)驱阴邪而镇肝魂。 (主治罩治冷劳.症见形寒,神疲体瘦,食少,潮热,女子 月经不调,音哑。 (临证加减} 1.肺阴虚象较著,加百合、玉竹、羊乳滋补肺阴;咳嗽痰 少而黏,配甜杏仁润肺止嗽,并可另服成药琼玉膏滋肺止咳;痰 中带血较著,配白芨、仙鹤草、藕节收敛止血,或蛤粉炒阿胶滋 阴止血;低热较著者,配银柴胡、地骨皮、功劳叶、青蒿等以清 热除蒸。 2.月华丸:天门冬(去心,蒸)、麦门冬(去心,蒸)、生 地黄(酒洗)、熟地黄、山药(乳蒸)、百部(蒸)、沙参(蒸)、 川贝母(去心,蒸)、阿胶各一两,茯苓(乳蒸)、獭肝、三七各 五钱。用白菊花(去蒂)、霜桑叶各二两熬膏,将阿胶化人膏内, 和诸药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日三次。功能 滋阴降火,消痰化瘀,止咳定喘,保肺平肝,杀虫。治阴虚咳嗽 劳瘵久嗽。[医学心悟] 3.治留邪鬼魅方、水服獭肝末,日三。 4。香月牛山曰:骨蒸劳瘵之证,獭肝服之,或将獭肉用豆 酱汤煮食亦佳,亦常用之,多奏效,秘方也。 5.哺乳动物之肝脏,含维生素甚多,獭肝治尸注鬼注,殆 因维生素能增加病人抗毒力也。惟维生素不耐高热,经高热则失 其效用,肘后作阴干为是。[陆渊雷]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