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 .自序》
杨澄甫先生所著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书自1934年2月在上海出版以来,即被公认为是太极拳的经典文献。这本书1948年在香港再版,1957年5月又在北京重新出版,至1963年3月已经是第10次印刷。然而重新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自序”和“立言”都被删去。2000年,随着《杨澄甫式太极拳》的出版,使得国内许多人能够看到杨澄甫先生的这篇自序。看了这篇自序,可知这是一篇无论对于太极拳的指导还是拳史考证都具有很高价值的文献。
杨澄浦自序[ 原文]
文章来源:万国武术网
余幼时,见先大父露禅公,率诸父及诸从游者,日从事于太极拳。或单练,或对练,昕夕不辍,心窃疑之。以为是一人敌,项籍所不屑学者。余他日当学万人敌。稍长,先伯父班侯公命余从之学。于是向之所疑者不复能隐,则直陈之。先大夫健侯公怒斥之曰:“恶,是何言?汝大父以此世吾家,若乃欲坠箕裘欤?先大父亟止之曰“此不能折服孺子也。”以手抚余曰:“居, 吾语汝。吾之习此而教人者,非以敌人,乃以卫身;非以用世,乃以救国。今之君子,祗知国之弊在贫,而未知国之病在弱也。是故谋国是者,竞筹救贫之策,未闻 有振衰起颓之图。惟其通国皆病夫。谁复胜此重任?积弱斯贫,贫实原于弱也。考各国之致强,莫不强民为初步。欧美之雄伟英挺无论矣。即岛国侏儒,亦孰非短小 而精悍。以吾国人之鸠形鹄面当之,胜负之决,庸待蓍龟。然则救国之道,自当以救弱为急务。舍此不图,抑亦末矣。余自幼即以救弱为己任。尝见买解者,其精神 体魄,固不逊于外人所谓大力士武士道者。余大喜,叩其术,秘不以告。乃知中国自有强身之术,而一弱至此,岂无故哉!嗣闻豫中陈家沟陈氏有内家拳之名,蹑跷 往从陈师长兴学。虽不见拒于门强之外,然日居月诸,迄未许窥堂奥。忍心耐守,凡十余稔,师悯余诚,始于月明人静时,举个中妙谛以授予。学成来京师,誓本素 志,广授于人。未几,见从吾学者,瘠者肥,羸者腴,而病者健。乃大喜。顾以一人之所授有限,则如愚公之移山,更以诸若父叔辈暨从游者。若志在用世,宁鄙视 救世之术而不学乎?”余于是始恍然于先大父之孳孳斯术,且以世吾家,盖有在也。遂欣然请受教。先大父更诏之曰:“太 极拳创自宋末张三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同州,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师,乃蒋先生发唯一之弟子。其术本于自然,而为形不离太极,为式十三。 而运用靡穷,运动身体而感及心灵。故非习之既久,骤难得其奥妙。从吾学者,不乏其人,而炉火纯青之候,虽班侯犹未易言。然就强身而论,则一日有一日之益, 一年有一年之效。孺子知之,其有以宏吾志。”余谨识之不敢忘。自是而后,锲而不舍者,阅二十寒暑。而先大父、先伯父及先大夫,先后捐馆。余始则 授 徒与旧都,嗣以局促一隅,为效褊坡,更南走江淮浙间。复嘱陈生微明,以余口授者,刊为一书。历十余载,而太极拳之风行,自河南北,及于江左右。甚且粤水之 滨,习之者大有其人矣。顾陈子之书,仅述单人练习之程序。且翻阅十数年前之拳架,又复不及近日。于此见斯术之无止境也。今因诸生之请,复继续将体用之全, 编次成集。基本练法及推手大捋,附以最近图影,付诸梨枣以公于世。剑法及枪戟刀等,拟为第二集续刻。非敢以术自鸣,窃欲宏先人振人救世之志云尔。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春
广平 澄甫杨兆清
杨澄浦自序[今译]
文章来源:南宁市声远永年太极功夫养生馆
我还是幼年儿童时,看见祖父禄禅公带领着各位父辈以及他的众位弟子,每天练习太极拳术,有些人单人练习,有些人两个相对练习,终日 不间断。我心里暗暗对他们这样所为感到疑惑,总认为这拳术是只能与一个人搏斗的本领,是我崇拜的古代英雄项羽所不屑于学习的,我将来一定要学习能与万人对 敌的本领。逐渐长大以后,有一天,伯父班侯公吩咐我跟他学习太极拳,到了这时,我过去所疑惑的思想不再能够隐藏于心里了,我就坦白地把心里的思想讲了出 来。父亲健侯公恼怒地斥责我道:“乱七八糟的,这是什么话。你的祖父将这拳艺作为我家世代传承的事业,你这是想要抛弃祖传的事业吗?”祖父急忙打断父亲的话说道:“这样讲是不能够使这小子心服口服的。”他用手按着我说道:“坐下,我对你说:我这样习练这拳术而且把它教给他人的目的,不是用它与人搏斗,而是用它护卫自己的人身不受 欺侮,不是用它来谋生,而是用它来救国。现在的君子们,只知道国家不强大的弊病在于贫穷,而不知道国家不强大的弊病在于人民体质的衰弱啊!所以考虑国家大事使国家强大起来的人,争相筹划如何救扶贫穷的对策,没有听说有提高增强人民体质的计划。正因为全国到处都是病态体质的人,谁还能承担得起这使国家强大起来的重任呢?人 民体质衰弱被累积严重到一定程度就发生贫穷,贫穷实际上的原因是在于人民体质的衰弱。考察世界各国之所以变得富强,没有不是以增强人民体质作为初步的目 标。欧美国家的雄壮挺拔不用说了,就说日本岛国人个子虽矮,也无人不是短小而精壮有力。以我国人民这样久饥枯瘦的形体与其对敌,谁胜谁负的判断,还用得着 等待占卜问卦吗?所以救国的办法和途径就应该以救扶人民体质衰弱作为最紧急的事务,舍弃了这个事务 不去图谋,那确实是下策了。我从小就以救扶百姓体质衰弱作为自己人生的任务,曾经见到以表演武技谋生的人,其精神和体魄,实在不逊色于外国人所谓的大力士 和武士道那样的人,我十分欢喜,向他们探询使身体健壮的方法,遗憾的是他们以此为秘不肯将方法告诉我,这样我才知道中国本来就是有强健身体的方法,然而中 国人民的体质竟然衰弱到如此地步,难道不是这种强健身体的方法被保守、没有被弘扬这样的原因吗?后 来我听说河南中部陈家沟的陈氏家族中有这种能使人强健的内家拳的名声,于是我一路寻问跋涉前往陈家沟向陈长兴老师学习这内家拳。我虽然没有被陈老师拒绝于 师门之外,但是一天天的住着过了几个月,一直没有稍许了解这门拳术的内中奥妙,我忍耐着渴求的心情等待着,一共过了有十多年时间,老师终于被我的诚挚所感 动,才开始在月光明亮、别人都入睡安静的时候竭尽这门拳术内中的奥妙真谛将其传授给了我。我学拳 成功后,来到京城,立誓按照我以前多年来的平生志向,广泛地将这能使人强健的内家拳术传授给民众。没有多久,就看见跟从我学拳的人,瘦的人变胖了,弱的人 变壮了,而患病的人康复了,于是我十分欣喜,因为一个人这样所传授普及的范围是很有限的,这就如愚公之移山,何年何月才能实现我的志向,所以就要再让各位 你的父叔辈们以及各位向我求学的人共同来从事这个工作。既然你的志向在于干一番有益于国家人民的大事业,难道却要鄙视这救国的方法,而不愿意学习吗?”我在听了祖父这番话后,才恍然明白了祖父那种孜孜不倦热衷于这拳术,并且要让我家继承下去的原因原来在这里啊!我于是就欣然要求接受太极拳的教习了。祖父又告诉我说:“太 极拳创自宋代末年的张三峰,继承这太极拳的,有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等各位先人,相承不绝,陈长兴老师,是蒋发先生数代传下来在陈家沟唯一的弟 子。这太极拳术以效法自然为根本,而其表现的动态外形不离太极原理,称为十三式,而其变化运用则无穷无尽,既运动身体,而且又触及精神虚静,所以不经过练 习日久后,一下子是难以掌握其奥妙的,向我学习这拳术的,并不是少数人,但是练到炉水纯青气候的,即使你的班侯伯父还不能夸口说已经达到了啊;不过对于强 健身体而言,则练一日有一日的好处,练一年有一年的功效。孩子,你应知道这些情况,希望你将来能有所作为从而更大范围弘扬实现我的志向。”我 认真地记住了这番话,始终不敢遗忘,从这天开始以后,我就坚持不懈地锻炼太极拳,经过二十年,我的祖父、伯父以及父亲,都先后逝世。我开始在祖孙三代居住 地都城中传授徒弟,随后因为感到这是局限于一个角落的地方,发挥弘扬太极拳的作用狭小,就改为向南传播于江淮地区和福建、浙江一带,又嘱咐我的学生陈微 明,根据我口头传授的内容,出版了《太极拳术》一书。又过了十余年,太极拳风行般传播,从黄河南北,普及到长江左右各地,甚至于在广东沿海岸一带,练习太 极拳的也大有其人了。陈微明所写的《太极拳术》,只介绍讲述了太极拳单人练习的动作规格次序,而且我翻阅这本书所载图照中我在十几年之前的拳架神形,又感 到比不上我近来的拳架神形,从这方面也可见太极拳锻炼的进步是没有止境的啊。现在我根据众多学生的要求,再继续《太极拳术》这本书的内容,将太极拳体用的 全部方法,编辑整理成书集,太极拳的基本练法,以及推手和大捋,一一都用我最近拍摄的图照附上,交付印刷出版,使公开发行于社会,太极剑法及太极枪、戟、 刀法等,拟定作为第二集继续出版。我出版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冒昧地想借这拳术自我炫耀,私下的主观意愿实在是想宣传弘扬先人们激励人民增强体质从而拯救国家 衰落的志向啊。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春季
河北广平府澄甫杨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