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残忍最黑心的皇后是谁?
2013-01-22 来源:永恒的曙光
吕雉生活的时代,妇女还完全束缚在“三从四德”的桎梏之中。那时的妇女一般还很少涉足政治。可是吕雉的权力欲望却是极端膨胀。而且生性多疑,心地褊狭,嫉妒尖刻,心狠手辣。汉朝初期,有两个举国瞩目的人物首先死在了她的屠刀之下,这两个人都为大汉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一个是军事才能盖世无双的淮阴侯韩信,另一个是勇冠三军的一代骁将彭越。这两位功劳卓著的将领都被扣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夷灭三族。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视天下为一家之天下。他们是极其自私和专横的。帝王的所做所为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生杀予夺,唯我独尊。有些帝王的许多方面与常人相比,并不见得有多少崇高之处,但是帝王(尤其创业帝王)有两点必须有异于常人,就是虚伪知狠毒。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他们总是能宽以待人。有才能的人会受到他们的极大的重视。待到天下一统,刀枪入库,有才能的人便逐渐地演变成了他们的最大的嫉妒和担心,于是藏弓烹狗。昔日的战功赫赫的功臣往往会莫名其妙地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十恶不赦的阶下囚。这在汉、明两朝表现得最为突出。遥想汉初那些被诛杀的重臣,都是文韬武略,绝代精英。当初他们之所以忠贞不二地跟随刘氏南征北战,是因为那时的刘邦还完全是一副礼贤下士,宽宏大度的面孔,吕雉也通达贤淑,屈己爱人。谁都很难想到,日后的刘邦会变得那样的至高无上,疑神疑鬼。吕后会变得那样的阴鸷阴损,气指颐使,他们舍生忘死缔造的新朝廷会是那样的波谲云诡,血雨腥风。想汉高祖之所以成为汉高祖,岂其一己之力乎?
对吕后的评价,就不可能不涉及刘邦。没有刘邦的发踪指示,就不可能有吕后的放辟邪侈。暴虐的独裁者的共同心理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吕后虽非天子,不是“金口玉牙”,但她有天子做为靠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堪叹的是,贵为“天子”的刘邦却始料不及:他死后,自己一向纵容的皇后,竟会毫无情面地残害了他的宠姬和爱子。这是刘邦自己的昏聩给自己酿造的恶果,怨不得任何人的。只是可怜,刘邦和他的爱姬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遇害时还是一个年仅七岁的稚童。
想当初刘邦依靠麾下群英奋起巴蜀,逐鹿中原,劫略诸侯,灭秦亡楚,鞭笞天下,威震四海。何其壮也!死后连爱姬幼子都不能自保,又何其哀也!戚夫人是刘邦正当鼎盛之时,在定陶收下的巾帼英雄,她才兼文武,貌美性淑,深受刘邦宠爱,也广受群下敬重。独独吕后因嫉妒而恨之入骨。刘邦辞世后,吕雉总揽朝纲。一时权倾朝野,炙手可热。当年英布“造反”,临阵曾有谠言:乱天下者必吕后也!此语振聋发聩,可惜刘邦护短,浑然不醒。其实,吕后在朝廷的暴戾恣睢,秽德彰闻,满朝文武莫不心知肚明。只是慑于淫威,群臣不得不三缄其口,以求自保。
“牝鸡示晨,惟家之所。”这种歧视女人的观点固然不可取。然而,吕雉弄权之后的种种恶行却似乎极其巧合的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吕雉的恶毒,关键并不在于吕雉的性别,而是在于吕雉是个无耻的小人。小人得志,癞狗长毛,总是要猖狂一时的。
吕雉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不是一个合格的夫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更不是一个合格的女人。他的倒行逆施,不仅仅殃及了一代骨鲠狷介之臣,殃及了天下的黎民百姓,也殃及了她的自身和她的子女。而且,吕氏家族也因她而显赫,而哀败,而受诛,而遗臭。自古多行不义必自毙,吕雉的骄横之日,便是她走向毁灭之时,她用她的极其卑鄙丑陋的灵魂构织出一段惨不忍睹的历史,她不会自知:她是在亲手为她自己身后的遗臭万年准备下了足够的口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