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在省农委科教处和市农委领导下,通过其它相关处室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我处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精神,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观念,努力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合肥农业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编制实施、农业专家示范推广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工作,一切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为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2005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继续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5年我市承担阳光工程转移培训任务为一万人,合肥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作为调整农村就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作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重要方式。 根据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关于组织实施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皖农阳光组〔2005〕4号)和《关于下达2005年全省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的通知》(皖农阳光组〔2005〕8号)精神,2005年我市实施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如下:长丰县4000人,肥东县和肥西县各3000人,合计1万人(其中转移就业率不低于80%)。培训补助资金由中央、省财政和市、县财政共同承担,补助标准按人均250元确定(中央、省财政各承担100元,市财政承担30元,县财政承担20元)。 截止到2005年年底,肥东县完成培训3050人,转移就业人员2440人,就业率达85%;肥西县完成培训3120人,转移就业人员2615人,就业率达84%;长丰县完成培训4020人,转移就业人员3620人,就业率达90%。全市共完成培训任务10190人,转移就业8675人,分别占培训和转移就业指标任务的102%和108%。 (二)加强我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认真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编制《合肥农业综合信息平台项目方案》并启动实施 1、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4】95号)和《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合发【2003】24号)精神,按照4月15日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郭万清市长指示,在市信息办指导下,认真编写《合肥农业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整合现有农业及涉农信息网络资源,配合省农业信息化“四大应用系统”建设,提出以下建设目标: ⑴ 建立一个涵盖农、林、水、畜牧水产及气象等方面的大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平台—合肥农业综合信息网,其中包括合肥农网、林业网、畜牧水产网、水务网、菜篮子工程信息网、农民远程科技培训网、农村致富带头人网等二级专业服务网站群。 ⑵ 建立合肥市农业资源基础数据仓库,开发农业GIS系统、数据挖掘系统和联机分析系统。 ⑶ 建立农业电子政务系统,实现网络平台的整合、数据和业务的集中、一站式服务。 ⑷ 在此平台基础上,集成发布各种农业应用系统。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已于2005年11月3日正式批准我委“合肥市农业综合信息平台项目(一期)”启动实施。 2、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了对“合肥农业信息网”的管理使用,进一步完善“合肥农业信息网”的各相关栏目,规范信息发布制度。三县及包河区的子网均已开通使用,市、县、区每月都能按时按质在合肥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各类农业信息。同时,根据农业部国家农产品网上推介平台资料收集要求,组织发动国家、省级龙头企业,具有无公害、绿色、有机等认证产品的企业、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各级龙头企业上网,组织优势农产品区域的种粮大户、各信息服务站和农产品采购商上网,组织收集上报优质、特色和普通产品(农资)信息和优质农产品信息。大力推广应用“国家农产网网上推介平台”、“中国农业网上展厅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平台等。 (三)科教兴农:重点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8项 2005年市农委、林业局、畜牧水产局在全市重点推广18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目前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制订的各项目标。 由市农委负责推广的间混套种技术:发展林农间套等农作物间混套种面积65万亩;双低油菜保优配套技术:推广油菜育苗移栽、科学施硼技术等160万亩;农作物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和油菜免耕栽培技术200万亩;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技术200万亩,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5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防治亩次达700多万亩次;保护地栽培技术:推广大中棚、拱棚、地膜覆盖等应用亩次110万以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亩次70万亩;户用沼气工程:长丰县、肥东县和包河区完成新建和通过验收的户用沼气池3230口;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秸杆回收、粉碎还田、堆腐还田和青贮技术1万余亩;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推广1600多亩。 市畜牧水产局完成150万头猪、8000万只家禽的畜禽重点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农作物秸杆的青贮、氨化3.2万吨;建立1080个标准生产技术的畜禽养殖小区;推广无公害龙虾养殖技术2.3万亩;推广名特优水产品种养殖技术6万亩。 市林业局通过加大项目扶持,促进了新造林发展,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江淮分水岭及荒山荒地造林项目、市级生态林项目和绿色长廊工程。通过年初与市财政局出台2005年《合肥市造林绿化扶持办法》和《合肥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推进全市今年发展新造林面积2.6万亩,其中在江淮分水岭造林1.9万亩,营造市级生态林面积0.7万亩;新建农田林网庇护面积2.1万亩,完成村庄绿化41处,建设绿色长廊林带259.5公里,发展市级义务植树基地面积300亩,使全市有林地面积和林业资源总量得到持续增长。 (四)实施农业专家示范推广项目。 为吸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以及其他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到我市农业生产基地示范推广农业科技成果,鼓励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市农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合农【2005】32号文件的安排,今年我市继续实施了农业专家项目。10月9日,由市农委、林业局、畜牧水产局、财政局以及其他专家联合成立的项目评审组,对各县、区及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申报的农业专家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共有21个项目被确定为2005年度财政扶持的农业专家项目,每位项目专家将获得8000元的下乡、指导以及为农民开展培训的补助费。 (五)配合全市“1346”行动计划的实施,保证全省城郊型农业示范基地顺利建设。 根据市政府《关于继续深入推进“1346”行动计划的通知》(合政〔2005〕41号)精神,2005年安排我委“1346”城郊示范农业基地项目3个,投资计划任务3000万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个:“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前期工作项目2个:“丰乐种子系列化”和“白帝奶业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在前期工作项目中,“白帝奶业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应归口畜牧水产部门管理,项目责任单位不在我委。 新开工项目“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已经纳入市公益性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因财政投入调整,总投资应为3000万元,2005年计划投资400万元。合肥市农产品、畜牧水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作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主体部分,今年5月份开始总体方案的设计工作,10月份通过了专家论证,已进入建筑设计阶段。项目建设地点在肥东新城工业园区,规划用地45亩,到目前为止财政投入400万元,完成征地30亩,已完成了今年的计划总投资。明年预计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完成检验检测中心综合大楼的部分土建工程。 前期工作项目“丰乐种子系列化”的建设单位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已经提前开工建设,1—12月份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项目原计划总投资为1.2亿元,因企业项目投资变化,总投资调整为8000万元。该项目建设地点为长丰县双墩镇,主要包括建设4万平方米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仓储、销售厂房和无公害农作物生产大棚,目前已落实300亩用地计划和完成生产温室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完成部分种子生产加工、包装、仓储厂房建设。 我委2005年实际完成“1346”行动计划项目投资340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13%,超额完成13%。 二、2006年度工作计划 (一)实施合肥农业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根据《关于同意启动合肥市农业综合信息平台(一期)建设的批复》(合信化办〔2005〕40号)文件精神,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于去年11月3日正式批准我委“合肥市农业综合信息平台项目(一期)”启动。今年春节前通过政府采购,已完成了项目的软硬件招投标工作,目前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预计整个项目将在六月底前完成。项目的主要实施内容包括: ⑴ 建立一个涵盖农、林、水、畜牧水产及气象等方面的大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平台,其中包括合肥农网、林业网、畜牧水产网、水务网、菜篮子工程信息网、农民远程科技培训网、农村致富带头人网等二级专业服务网站群。 ⑵ 建立合肥市农业资源基础数据仓库,开发数据挖掘系统和联机分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农业GIS系统应用平台。 ⑶ 建立市农委电子政务系统和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平台的整合、数据和业务的集中。 (二)组织实施2006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2006年市农委会同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科技部和建委将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根据省阳光办《关于下达2006年第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的通知》(皖农阳光组〔2006〕1号)精神,今年我市第一批培训任务为6500人,全年预计完成培训13000人。目前各项目县正在进行公开招标,组织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申报“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并将予以公示后上报。 (三)落实完成2006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目标任务,抓好“1346”行动计划项目建设 根据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要求,2006年我委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任务为30亿元,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任务20亿元。目前我处会同管理统计处积极联系市发改委、统计局,落实统计指标。同时,配合全市“1346”行动计划继续深入推进,保证全省城郊型农业示范基地顺利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中心”建设是我委列入“1346”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已经纳入市公益性项目建设,我处积极与市重点办沟通协调,做好项目调整和进展情况的月报工作。 (四)做好农业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 通过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向农业部申报合肥市“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入户项目,构建集电话语音服务、电脑网络服务和电视节目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五) 科教兴农:重点推广20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暂定) 今年市农委、林业局、畜牧水产局将在全市继续重点推广20项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
市农委科教信息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