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纳之战:美军首次大规模丛林作战

 山乡武侠 2013-01-22

布纳之战:美军首次大规模丛林作战

布纳之战:美军首次大规模丛林作战

——1942年11月,麦克阿瑟率部对盘踞在新几内亚岛的日军发起进攻

■ 美军将舰炮搬到新几内亚内陆,对日军目标发起攻击 

  二战期间,麦克阿瑟针对日军实施反攻的首个目标是布纳。布纳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是日军的一个前沿基地。在行动前,西南太平洋战区情报头子查尔斯·威洛比准将向麦克阿瑟打保票说“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日军会作出猛烈抵抗”。麦克阿瑟以及负责夺取布纳的美军第32步兵师的官兵们都期待能轻松快速地拿下布纳。 

  作战背景 

  1941年底到1942年初,偷袭珍珠港得手的日军趁势大举进攻并侵占菲律宾、新加坡、荷属东印度等南太平洋诸国。随后,日军又转而对新几内亚岛虎视眈眈,企图占领该岛东南部的最重要港口——莫尔兹比港,以便切断美国至澳大利亚的补给线,为进一步入侵作准备。 

  1942年3月17日,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盟军司令。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麦克阿瑟认为应该在新几内亚阻止日军南下,利用优势航空力量杀耗日军,待时机成熟时,利用新几内亚的港口和机场作为前进基地,向日军发动反击。为此,麦克阿瑟命令澳大利亚部队加强莫尔兹比港的防御,并向北派出部队,前往新几内亚东北沿海的戈纳、布纳一带驻守。 

  1942年5月,美日舰队在新几内亚东南的珊瑚海进行海战,日军舰队惨胜。一个月后的中途岛海战中,美军更是大获全胜。太平洋上的海军力量对比逐渐有利于美军,日军不得不放弃在莫尔兹比港直接登陆,转而把赌注压在陆地上。 

  1942年7月,日军一支4400人的部队在戈纳登陆,随后又占领了14公里外的布纳。获得立足点的日军迅速得到补充,人数很快增加到1.1万人。随后,日军沿着欧文·斯坦利岭的崎岖山路向莫尔兹比港方向疯狂进攻。到9月16日,日军距莫尔兹比港仅50公里。但此时日军过长的补给线遭到美军飞机的频繁轰炸,导致补给困难,饥肠辘辘的日军于9月20日开始撤回布纳。同时,日军还从布纳地区抽调了一支部队去参加瓜达卡纳尔岛的战斗。 

  盟军审时度势,认为时机成熟,遂决定以美国第32步兵师和澳大利亚第7军配合作战,消灭新几内亚岛上的日军,首个目标就是布纳。 

  双方兵力 

  日军:布纳的日军是第144团、第229团的第3营、第38师的一个山炮连和第47野炮营的一个连,总计6500余人。由于布纳的地下水距地表仅1米,所以不能挖掩体,但日军用椰子树建造了数百个木质碉堡。一些大型碉堡还用钢筋做了横梁,简易机场附近还有几个钢筋混凝土碉堡。日军还在一些植被茂密的地方修建了无数小型野战工事。这些工事和被植被掩盖的碉堡,共同构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美军:美国第32步兵师,师长是哈丁少将。1941年底,该师接到的命令是到欧洲战区参战,该师的炮兵团也已先期抵达北爱尔兰。但由于太平洋战场的战局变化,该师被送到了南太平洋。1942年8月中旬,该师接到北上新几内亚的命令。 

  作战过程 

  根据美军的情报,守卫布纳的日军只是在简易机场四周密集防守,并在西边修筑了一个栈桥,一切迹象显示日军正准备从海上撤退。 

  麦克阿瑟以及负责夺取布纳的美第32步兵师的官兵们都期待能轻松快速地拿下布纳。 

  艰难的陆上跋涉 

  按照计划,美军将从莫尔兹比港出发,兵分两路。一路走陆路,翻过众多山脉从西面进攻日军;另一路走水路,绕到位于布纳东南40公里处的奥洛湾登陆,随后沿海岸线向北推进;两路合击,夺占布纳。 

  由于美军没有足够的船只同时运送该师的人员和重装备,该师的重型迫击炮和团属火炮都留在了澳大利亚。一些工兵排连最基本的斧头、铁锹和滑轮都没带。这些美军将在热带雨林地区作战,但他们并没有配发防水的箱子或袋子,也没有杀虫剂。在32师的官兵们看来,美军驳船随后会把这些东西运来。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1942年11月16日上午,日军巡逻艇报告称有美军运输舰进入奥洛湾。随后,日军出动30架轰炸机轰炸美军登陆场。运输舰被击沉,运送的迫击炮、重机枪、弹药和工兵装备沉入海底。走水路的美军遭遇重大挫折。 

  准备翻越山脉从西面发起进攻的美军则经历了噩梦般的艰难跋涉。热带雨林阴雨连绵,崎岖小路泥泞不堪,潮湿的环境使美军的衣服鞋子发霉腐烂。同时跳蚤、水蛭、沙蝇和蚊子无处不在,任何一寸暴露的皮肤都有被毒虫叮咬的危险。这次艰难的行军持续了40多天。 

  2营F连成先锋 

  11月25日晚,天上下着瓢泼大雨,美军第32师的126团正在进行战前部署会。会上该团2营F连被定为预备队,但第二天计划就发生了变化——F连被部署到布纳西侧与澳大利亚部队并肩作战,原因是有报告称日军正在进攻盟军防线(其实是假消息)。虽然F连距离部署地点的直线距离仅8公里,可是由于要过河,还要穿过丛林小道和沼泽,F连用了两天才抵达集结区。 

  11月28日,在莫尔兹比港的美军指挥官们仍在盼望赶快夺取布纳。当麦克阿瑟听说美军进攻受阻,在日军反击下丢盔弃甲的消息后觉得非常丢脸。他紧急派遣美第1军团的指挥官埃克博格中将到布纳去作出评判。当埃克博格赶往前线时,F连正慢慢推进,准备夜袭布纳。 

  11月29日夜,F连的官兵们开始战前准备,他们将在天亮前对布纳外的简易机场发起进攻。他们摸黑朝攻击阵地走去,每个人都抓住前一个人的肩膀,一根通到进攻发起点的电话线在黑暗中指引他们的前进方向。几百码的距离,F连走了几个小时。奥戴尔中尉挎着M1式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他指挥的一个步兵排将充当进攻的先头部队。 

  事情进行并不顺利。日军这些天特别敏感,他们申请派遣飞机投放了照明弹,通往日军阵地的各个路线都被照得一清二楚。而美军却因天黑和紧张走错了路。 

  首次出击斩获多 

  11月30日临晨4时,F连从隐蔽地起身,几分钟后,该连袭击了日军的一个前哨,战斗打响。美军和日军的机枪、步枪都哒哒地响着,战斗区域被枪火照亮。当F连冲出树林,来到一片草地上时,奥戴尔中尉发现了一名日军,他很快用手中的M1步枪消灭了第一个敌人……天亮前,F连清除了目标区域的所有日军。在打扫战场时,美国大兵们找到了一些战利品,其中包括密码本和一些档案,还有一台无线电设备。 

  当晚,2营G连也发起了进攻,他们拿下了一个指挥所(其实是野战医院),缴获大量战利品,就连随后赶到的F连也得到不少东西。F连现在的任务,就是守住这个阵地。 

  参谋长谎报军情 

  事实上,遭到美军126团夜袭的日军损失很大,但日军并没有实施任何大规模的反击行动。不过,在第32师参谋长莫特上校的报告里,战斗是另一个样子。12月1日至2日夜间,莫特上校告诉哈丁师长说日军刚刚发起一场疯狂反击,但被他的部队成功瓦解。 

  12月2日中午时,埃克博格抵达第32师师部。随后他与哈丁师长一起到前线视察莫特所描绘的“激烈战斗”。莫特上校劝说埃克博格不要去前线,他说由于美军正在发动进攻,前线火力相当密集。他还向埃克博格打保票说他们正按照计划行事。但埃克博格被前往指挥所路上看到的美军士兵的糟糕样子惹火了。大兵们已经基本没有了纪律,一些人在盲目晃悠,另一些人明显没受伤,却在战地医院等待治疗。当埃克博格问他们原因时,他们告诉将军是上级派他们下火线休息。 

  于是埃克博格决定亲自到前线看个究竟。他一上阵地就发现了问题——步兵部署有问题,机枪位置也有问题,整个部署完全缺乏进攻性。当126团的团长告诉埃克博格前一天晚上日军根本没有发动反击后,他的脸就更黑了。下午回到指挥所,哈丁还试图替参谋长说话,但埃克博格将他们两个都就地解职了。 

  当然F连对指挥所里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一些高层领导被免职了。按照奥戴尔的叙述,在长达17天的战斗中,美军第32师的参谋长换了6次;师长换了4个(其中2位是因为受伤);二营营长和F连连长也各换了3次。 

  遭友军战机误炸 

  12月2日,在3次进攻中,盟军的飞机轰炸了F连的阵地,并用机枪进行了扫射。虽然这次误炸只导致2名美国大兵受伤,但另有2名士兵精神分裂。就在遭到飞机误炸这天,奥戴尔从排长晋升为F连连长。他的前任因伤被送往战地医院。事实上,战斗和非战斗减员一直在不断削弱F连的实力。当他们在10月底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脉时,F连有163名战斗人员,到11月2日,F连只剩106人。日军也面临着同样的麻烦,原先步枪连队有112人,到11月2日只剩34人可以战斗,而且无法得到补充。 

  当奥戴尔率领的F连重组时,埃克博格将军听从了一位团长的建议。他宣布停战2天,以便重组司令部,并制定夺取布纳村的详细计划。 

  突袭布纳村失败 

  12月5日,埃克博格发起了旨在夺取村庄的突袭行动。当第2营的进攻没有丝毫进展时,F连也加入了战斗。 

  据奥戴尔回忆,当时他被召到前线战地指挥所,埃克博格亲自就F连的安排向奥戴尔作了部署。按照埃克博格的安排,F连的任务是彻底拿下布纳村。随后奥戴尔就率领F连出发了。奥戴尔将F连分成两部分,他们将沿着通往村庄的路两边同时向村庄发起进攻。 

  奥戴尔率领的那部分很快就遭遇了日军的顽强抵抗,40个人战死4人,重伤18人。另一支部队同样损失惨重。在离布纳村不远的地方,日军依托碉堡、壕沟等工事很快止住了F连的前进道路。 

  埃克博格后来也不得不承认,当天他们很难再有什么作为。 

  成功割裂敌防线 

  在F连遭受巨大伤亡的时候,H连的一个排(18人)从海滩上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这样他们就割裂了日军的防线。12月6日拂晓,这18名美军遭到日军两面夹击。当天下午,F连奉命派出小分队(10人)增援这支楔入敌军防线的部队。 

  此时奥戴尔中尉再次变成了排长(一位已升任营长助理的上尉再次回到F连任连长)。奥戴尔负责率领这个小分队,他们的任务是将美军防线延伸到海滩,减轻深入日军防线那个排的压力。为此,他们需要清除2个日军滩头前哨。 

  奥戴尔小分队向日军前哨方向射击,并投掷手雷,企图诱使敌人暴露位置,可惜日军不上当,而穿过空旷的海滩去发起攻击又实在太危险。最终,奥戴尔决定亲自上阵。他一手拿刺刀,一手拿手雷,半跑半爬地行进了18米,靠近了第一个日军哨所。没有日军向他射击。等他和另外3个美国大兵冲进日军哨所后才发现,里面的日军不是死就是伤,都已难以动弹。这时一个受伤日军突然抡起铁锹朝他们砸来,奥戴尔受惊之下连开数枪,将其击毙,但枪声惊动了附近的另一个日军前哨。 

  虽然奥戴尔小分队无法再偷袭其他日军哨所,但他们也算是完成了任务——他们抵达了海边,可以阻止布纳村的日军增援滩头哨所。 

  意识到危险后,为了对付楔入防线的美军,布纳的日军组织了一次反击。12月6日夜间,约50名日军向奥戴尔他们刚刚拿下的哨所冲来。见到这么多敌人,小分队里的每个人都开始哆嗦。美军用机枪和手雷拼命反击,但一枚日军手雷命中了美军机枪。幸运的是,冲进哨所的3名日军最终被刺刀送入地狱。 

  经过这次突袭,日军也已精疲力竭,当晚再也没有发起任何进攻。 

  美军攻占布纳村 

  在接下来的三天三夜里,由于F连剩下的人太少,被填补到了2营的防线上。被美军切断退路的日军食物短缺,在12月剩下的时间里,日军平均每天病死饿死20人左右。日军内部普遍缺乏士气,还有更多下级军官受到疟疾和其他丛林疾病的折磨。尽管这样,日军仍然依靠一些坚实的堡垒死守布纳。 

  这时,美军也已精疲力竭。在14天里,他们对布纳村发动了12次攻势,却都无功而返。此时刚刚赶到的美军127团3营,接过了攻占布纳村的任务。而F连在12月11日就彻底退出了战斗。此时该连战斗人员只有38人,加上炊事兵和一些非战斗人员也才52人。 

  12月14日,美军最终占领了布纳村,而直到1943年1月3日,美军才彻底肃清布纳地区的日军。 

  作战评价 

  布纳之战是自太平洋战争开始以来,盟军在地面战场上打的第一次胜仗,也是美军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丛林地区大规模作战。这一胜利的战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遏制了日军进一步南下的企图,为日后盟军反攻提供了必要的前进基地。 

  此战使美军获得了宝贵的丛林作战经验,提高了丛林作战的能力。1943年1月9日,埃克博格对布纳之战作了总结,“虽然在此战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我不想再有人提起,但我认为麦克阿瑟将军实在应该为这场凶险的战斗感到自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