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农科发〔2012〕8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科技促进年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厅各单位:
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的通知》(农科教发〔2012〕2号)要求,我厅制定了《浙江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方案,落实推进措施,抓好贯彻实施,并于每季度末将活动进展情况报送厅科教处。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浙江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依靠科技增产增收,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的通知》(农科教发〔2012〕2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1号文件、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科技大会要求,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服务“两区一中心”建设为重点,强化自主创新、强化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激发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和服务的热情,深入开展大联合、大协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到社、入户,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要有新进展,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有新进展,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有新进展。
二、工作原则
(一)广泛发动,全面参与。采取全省联动的方式,形成省、市、县联动组织格局,各级农业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和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广泛参与,引导全省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统一部署,层层落实。省厅制定浙江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统筹实施。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各地区域、产业、服务的特点,结合农事季节,制定本地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突出引进、培育、推广应用一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优良品种;突出转化应用一批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高效生态种养、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突出春耕春管、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季节的技术服务和培训;同时,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进村入户大服务活动相结合,力求取得实效。
(四)创新机制,深化推进。推进“3+X”的“一站式”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职能配置和服务模式创建;完善“首席专家团队+责任农技员+科技示范户”的责任农技推广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技术培训机制。强化农科教、产学研紧密协作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以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契机,努力开创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以农业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集成、推广应用。一是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加强与科技部门的对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和种业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选育和引进一批生产上急需的农业新品种。二是突破一批农业主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农科教等单位,组织实施省“三农六方”等科技项目,加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的攻关与集成配套,解决一批技术瓶颈问题。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培育。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加大农机、良种、有机肥、统防统治等技术补贴措施等,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
(二)强化推广应用,提升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以满足农业科技需求为出发点,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到社、入户。一是推介发布一批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引导农民群众应用。二是深入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创建。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继续开展浙江农业吉尼斯竞赛、农业技能比武等活动。三是广泛组织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在春耕备耕等主要农事季节,组织全省万名农技人员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及联基地、联大户等活动,指导农民群众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及新种养模式。
(三)强化人员培训,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以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为载体,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一是以农技推广示范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产创建示范县为抓手,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二是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为抓手,培养一批优秀农村青年,提高经营水平和致富能力。三是以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为抓手,开展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四是以农广校教育、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培养为抓手,推进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加强职业农民培养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四)强化服务基础,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以满足农民群众服务特别是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为目标,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条件能力建设。一是落实浙政办发〔2011〕136号文件和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要求,建设一批功能多元、场所固定、设施配套、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的乡镇或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二是依托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发挥其研究、示范、展示和培训功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四、重点活动
(一)启动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文件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结合春耕备耕,举行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启动仪式。(责任单位:厅科教处)
(二)开展春耕备耕服务月活动。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春耕备耕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农业系统在春耕生产等主要农事季节,开展以“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为内容的“五送”服务活动。推介发布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举办服务月启动仪式。(责任单位:厅科教处、省农业执法总队、厅农作局、厅经作局、省农机局、省土肥站、省种子总站等)
(三)实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研究制定《浙江省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实际需求,大力开展冬春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特别是节本增效、增产增收、防灾减灾等实用技术培训。(责任单位:厅科教处、省农广校)
(四)举办全省分管农业县长研讨班。组织协办全省分管农业市、县(市、区)政府领导研讨班,学习交流现代农业发展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工作,研究探讨“三化同步”背景下符合浙江实际、富有特色和活力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责任单位:厅人事处、厅办公室、厅科教处)
(五)实施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行动。深化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及方案,指导各地开展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完成300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其中示范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50个以上。(责任单位:厅科教处)
(六)实施农科教、产学研科技协作行动。结合农业科技需求调查,主动进行课题设计,将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争取列入省级科研项目和“三农六方”科技协作、厅中青年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浙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的联系,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厅科教处)
(七)实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推进行动。依托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组织开展基层农技骨干培训;开展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举办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与团省委联合,组织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开展创业青年农民培训;根据农业部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学员2万名。(责任单位:厅科教处、省农广校)
(八)开展农业科技对接与展示活动。组织开展农业科技需求与成果对接;结合浙江省农业博览会10周年展展示农业科技成就;组织举办第四届瓜菜种业交流会;积极参加中国农业科技成就展。(责任单位:厅科教处、省优农中心、省种子总站、勿忘农集团)
(九)开展农业信息进农家活动。建设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农民信箱“每日一助”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举办网上农博会,推广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深化万村联网工程,建设3.7万个子网站,促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责任单位:省农业信息中心)
(十)实施农业“两区”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动。加大粮食主产区、种粮大户补贴奖励,开展厅首席专家“两区”建设服务年活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社会化服务,全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生产,良种覆盖率100%。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00万亩,建成30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1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责任单位:厅产业处、厅计财处、厅科教处、厅人事处、厅农作局、厅经作局、省种子总站)
(十一)实施高产创建推进行动。加大高产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继续抓好农业部水稻等高产创建活动,在全省建设46个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片、6个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片、1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片、2个马铃薯高产创建万亩片、1个大豆高产创建万亩片和1个棉花高产创建万亩片,实施8个水稻高产创建整乡制推进试点。同时,在全省建立省级水稻高产创建千亩方300个,面积30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厅农作局)
(十二)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加强超级稻宣传力度,加强高产示范区建设,加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努力实现全省推广超级稻350万亩和“亩增产一百斤,节本增效一百元”的目标。(责任单位:厅农作局、厅科教处)
(十三)实施畜牧兽医科技行动。一是加大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力度。加快推进养殖场自动喂料系统、散装饲料贮运机械设备设施改造,在全省创建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00个。二是加大畜禽良种和先进适应技术推广。加大畜禽良种推广,完善良种推广体系。提高生猪、奶牛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水平,加快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应用。三是及时部署开展春季和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确保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四是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深化“瘦肉精”和兽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和重点环节、重要时段的畜产品质量监测。(责任单位:省畜牧兽医局)
(十四)实施现代种业发展行动。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实施水稻“0406”计划和瓜菜种业创新平台,实施水稻、瓜菜、畜禽等品种育繁推一体化计划,加快引进一批生产适用、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加快培育一批应用前景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品种。组织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项目(种子种苗工程),在“两区”中建成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种子生产基地和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组织开展水稻、瓜菜、油菜等作物新品种考察观摩,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组织开展种子执法年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种业发展环境,推动育种资源、技术、人才要素向企业流动,打造种业大企业。(责任单位:省种子总站、勿忘农集团、省农业执法总队)
(十五)实施农机化技术推广行动。开展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强化农机农艺技术集成,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加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推进水稻育插秧、油菜收获、粮食烘干、茶叶采摘与加工等机械和标准大棚、喷滴灌、育供秧等设施的应用,着力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责任单位:省农机局)
(十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以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为载体,扩大整建制推进范围,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培育配方肥经营主体,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100万亩以上,建立各级示范区200万亩,技术覆盖率达70%以上。(责任单位:省土肥站)
(十七)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行动。依托农业“两区”,加强植保检疫组织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加快推进防治策略、防治方式和防控机制的转变。全省创建100家示范性植保服务组织,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50万亩,增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疫情监测、预警、防控能力,确保区域性重大病虫不造成重大损失,局部性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不发生区域性重大植物疫情。(责任单位:省植保检疫局)
(十八)实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行动。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在园艺作物优势产区,选择蔬菜15个、茶叶17个、水果7个、食用菌5个园开展标准园创建,并选择若干产业基础好、种植规模大、品牌影响大、区域优势突出的蔬菜、茶叶、水果产业带建立一批标准化示范区,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全覆盖,并带动园艺作物在更大范围的提质增效、增产增效。(责任单位:厅农作局、厅经作局)
(十九)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科技指导行动。围绕“两区”建设,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修)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开展主导产业全程标准化生产试点。在重点农事季节,深入农产品主产区的田间地头,有针对性的对重点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并加强标准化技术培训,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单位:厅质监处)
(二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行动。大力推进合作社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努力提升合作社产品科技含量;推广应用信息科技,提升合作社市场信息获取和农产品市场均衡供给能力与水平;以合作社为载体,实施农民阳光培训工程,提高社员科技运用水平;积极引进大学毕业生到合作社创业,强化合作社科技人才支撑。(责任单位:厅经管处、厅科教处)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2月—3月,全面动员部署阶段。组织制订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举行启动仪式,落实相关措施。
第二阶段:2012年4月—11月,全面组织实施阶段。各级农业部门抓好实施方案落实,开展各项活动,及时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报送相关情况。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总结阶段。各级农业部门对2012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厅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领导小组,史济锡厅长任组长,陈利江副厅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科教处,主要负责方案制订、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级农业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分解任务,落实举措,确保科技促进年活动顺利实施。
(二)加大经费投入。为保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各级农业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要依托现有项目,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做好科技促进年各项工作。
(三)注重总结宣传。年底全省组织成效、经验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及时编印简报,报送信息,农村信息报要开辟专栏开展宣传活动。各级农业部门、各有关单位要设专人负责信息宣传工作,及时挖掘、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农民信箱等各种媒体,扩大科技年活动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