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歌Android战略解读:结构化数据遭遇挑战

 天下小粮仓 2013-01-22

谷歌Android战略解读:结构化数据遭遇挑战

2013年01月22日 10:49   新浪科技 微博    我有话说

  导语:市场研究公司Enders Analysis战略顾问本尼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上周日撰文,对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三大战略进行了逐一解读。他认为,虽然Android已经保证谷歌不会被其他厂商排挤,而且为其提供了海量的搜索数据。但由于越来越多的Android厂商开始抛弃谷歌应用,导致其无法从中获得结构化的数据,因而难以展开更加野心勃勃的计划。

  以下为文章全文:

  既得利益

  虽然“Android销量巨大”早已人所共知,但“Android问题多多”也已成为业界共识,包括系统版本碎片化、硬件碎片化、用户参与度较低、商业化能力不强等。另外,几乎所有OEM厂商的财务表现都很糟糕,只有三星是个例外:仅这一家公司就占到Android设备销量的45%至50%。这种状况极不健康。

  在我看来,谷歌Android的战略有三。

  首先,谷歌曾经公开阐述过一个目标:确保谷歌不会被主导的操作系统厂商排挤在移动互联网的大门之外。在iPhone诞生前,谷歌的主要担忧来自微软,但后来却变成了苹果。

  从这一点来看,Android已经完成了任务,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现在很难有哪家公司能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一手遮天,更别说排挤谷歌了。

  其次,无论是否是有意为之,Android都已经极大地提升了移动网民的数量。就像25年前的Wintel联盟催生了大批廉价的PC克隆机一样,Android和它的移动芯片合作伙伴(主要是高通、EMP、联发科、展讯)也已经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廉价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去阿里巴巴搜搜“Android 2.3”,就知道我是什么意思了——Android手机的批发价最低仅需45美元,WiFi平板电脑也贵不了多少。除此之外,上网本、车载PC和DVD播放器、机顶盒以及其他产品也都价格低廉。

  这些设备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新兴市场,在其他地方也颇受预付费用户青睐。相比而言,在发达国家购买三星Galaxy S3等高端设备的用户反而是少数,这款手机2012年不到Android设备总销量的10%。所有这些设备都为移动互联网贡献了更多的用户和更多的上网时间。由此催生了更多的搜索,而谷歌搜索自然会从中受益,从而提升收入。

  从这一点来看,Android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很多批评人士认为,Android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对谷歌的意义已经不大。在印尼雅加达,即便是没有内置谷歌服务的Android 2.2定制手机,依旧能够上网,并推升搜索量。对于愿意花50美元卖手机的人来说,它仍是一款不错的工具。与之相比,HTC的业绩下滑似乎就无关紧要。虽然三星在Android阵营中的超强主导地位并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但只要中国厂商仍在不断推出各种廉价Android手机,三星便不会对谷歌的战略构成太大威胁。

  同样地,占据20%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iPhone也几乎完全依赖谷歌提供的搜索服务(中国市场除外)。考虑到这款650美元的手机主要吸引的是高端用户,因此iPhone为谷歌贡献的广告收入很有可能超过所有Android手机的总和。

  最大隐忧

  然而,第三个战略却值得担忧。

  如果Android设备都能使用谷歌账号,并运行所有的谷歌应用,便会为谷歌带来源源不断的用户数据,其价值甚至远超通过Chrome浏览器获得的桌面搜索数据。谷歌可以知道你的住址、公司,知道你如何上下班,甚至知道你点击了网页广告中的哪些电话号码。与网络浏览器不同,手机用户可能会一直登录谷歌账号,所以你与谷歌搜索和谷歌地图等服务的互动便会全部整合到一起。当然,这也正是Google+的主要目的。

  Google Now只是这项业务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有很多有用的功能,例如,如果交通拥堵导致你需要45分钟才能到达会场,它便会提前发送通知。但这种价值却是双向的:谷歌会为你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也会从你身上挖掘远多于PC用户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反过来提升搜索相关性和广告相关性。

  换言之,与Google+一样,Android也可以帮助谷歌将搜索和广告与具体的人和地点关联起来。从长期来看,谷歌从Android用户那里收集的数据很可能会与Pagerank一样重要,都能理解用户的意图,并提升搜索相关性。

  因此,谷歌通过Android获得的结构化利益来自于对真实用户的理解,而真正的威胁却源于那些不提供这类数据的设备——即使这些产品可能仍然会提供大量的搜索流量,例如iPhone。

  谷歌通过非Android平台获得的这类数据显然很少,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有相当一部分Android手机也不提供这种数据,中国市场的问题尤其严重。由于服务渠道不畅,中国几乎所有的Android手机都预装了很少的谷歌服务,有的甚至完全没有预装任何谷歌服务。这些产品多数都采用了AOSP版的开源Android系统。而Google Play在中国的Android应用安装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很低。

  因此,谷歌在中国的Android的爆炸式增长中几乎没有获得任何实际利益。其他新兴市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45美元的Android手机中有相当一部分完全抛弃了谷歌应用。

  这一点在平板电脑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除了搜索流量外,谷歌完全没有从亚马逊Kindle Fire中获得任何数据。更重要的是,在规模庞大的中国廉价Android平板电脑中,谷歌同样没有获得任何数据。这些起价不足100美元的产品就像是暗物质一样:所有人都认为它们数量庞大,但却没人知道具体数字。

  我曾经看到可靠消息称,这类产品2013年的销量超过1亿台。但实际数字可能还要多得多。这些产品有多少安装了Google Play?有多少用户使用谷歌地图?有多少使用第三方浏览器?又有多少会使用中国厂商或亚马逊经营的应用商店呢?

  有人将Android比作没有制导系统的导弹:威力巨大,但却不知会落向何处。它碎片化严重,多数合作伙伴业绩平平,还与亚马逊和三星同床异梦。但它还面临着更大的威胁:越来越多的Android厂商正在脱离谷歌的怀抱,对谷歌的意义几乎与iPhone无异。

  换句话说,对谷歌来说,Android系统在手机市场的渗透率固然重要,但谷歌在Android阵营中的渗透率也不容忽视。(思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