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华教授谈“心育”
hanming 如东县实验中学 发表于 2012-6-6 11:20:00
上个星期,全国著名德育专家、南师大班华教授在李学农、高学谦两位教授的陪同下来我校就心理教育进行专题调研和座谈。调研过程中,班华教授听取了我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情况汇报,对我校心理教育的一些做法给予高度评价,随后的座谈会,班华教授也谈了自己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作为一个教育学者,班教授没有什么高谈阔论,朴素的话语,平淡的语调,娓娓道来,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班老对德育心理教育工作的那份执著,也让我们对心理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启示一: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应该是紧密联系的。
现在更多的人提“心理健康教育”,但班教授至今仍然保留“心理教育”的提法,因为班教授是最早提出“心育”这个概念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心理教育又是德育工作的关键,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其道德素质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心理教育和德育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所学校真正能把心理教育工作做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所学校也应该会成为一所很好的学校。班华教授在给我校的题词中写到:“祝愿如东实中心理----道德教育做得更好!”我们能够理解,这是班老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启示二:心理教育应该是“发展性的、积极的心理教育”。
座谈过程中,班教授指出:“心理有了问题,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和矫治。”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这仅仅是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心理教育有着更丰富的内涵,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应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宗旨。因此,心理有问题的应该接受心理矫治,这样能够解决问题;心理健康的,也应该接受心理教育,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发展。心理教育不仅要面向学生,还要面向家长,面向老师,正如班教授所说,心理教育应该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心理教育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的“发展性的积极的心理教育”
启示三:心理教育不可能直接通过“教”而能够解决问题。
班华教授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人是心理教育的目的,人是自身心理建构的主体,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心理教育是帮助主体从心理层面形成完整人的活动。因此,心理教育不是、也不可能通过直接教而引起学生心理机能和素质结构的变化,我们只能帮助主体在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身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得到发展。因此,心理教育应当着眼于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自我优化。
事实上我们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真心希望能够借助于这次班华教授的调研活动,借助于全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建设,把我校的“心理----道德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取得更多的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