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古陶器鉴定之法——古陶的作伪与辨别

 梦泽赤子 2013-01-22
     浅谈古陶器鉴定之法——古陶的作伪与辨别(图)   

        我国的陶器制作至今已近万年,可谓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也极大,除了过去流传下来的传世品外,现如今所出土的古陶数量也相当可观。但是历史上总有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陶器和对其他文物一样,制作了相当数量的复制品和伪品。这对于古陶器收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掌握一些陶器基本的鉴别方法对投资古陶大有裨益。

  古陶器常见的作伪方法


  1.以真品作范模再做土锈


  作伪者首先选择品相完整且价格昂贵的真品作为参照,然后毁掉一些经济价值不高的,但与原器属于同胎的陶器,调和配比后再用其泥土作成范模,晒干后入窑焙烧。烧成之后用工具略作修整埋入土中,使其生锈。


  2.把残器修补后再作旧处理


  将一件支离破碎的陶器,修补成一件完整的器物后再入窑作旧处理。


  3.依照史书进行仿制


  作伪者参考大量书籍,按照史书记载的尺寸,或依图片进行仿制。其仿制方法基本同上。


  4.做锈的方法


  以上三种作伪方法都需要生成土锈,如果把伪造好的东西直接埋入土中,让其自然生锈当然好,但因此法做锈时间较长,加之作伪者均希望短期见效,所以此法一般弃之,于是又想出两种加速土锈生长的办法:一是把硫酸钾与泥土合成后涂在陶器的表面上再埋入土中,则生锈的速度快。此种伪作,一旦用开水冲之,腥臊臭气马上扑鼻而来。二是把伪作的陶器刷一层极稀的龙须菜煮成的汁,把古墓中挖出来的土撒在上面,往返循环几次,即与墓中挖出来的陶器基本相似,即使是行家里手,也不易辨认。


  古陶器的鉴定方法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鉴定断代与作伪始终是对立的两面,当今作伪手法几近乱真,这使得古陶器的鉴定难度很大,但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认真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对各种真品和伪作进行分析比较,弄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风格,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熟悉其演变规律,就可以逐渐掌握古陶鉴定的方法。


  深入学习,掌握其基本知识


  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和出土的陶器不计其数,时代的不同,陶器的风格面貌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的器物,不同地区,制作的风格面貌也有所不同。从数量众多的古陶器中,鉴定出某件产品的年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也不那么容易。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古陶产地、器型、图案花纹、制作工艺等的掌握。前辈总结的基本规律如下:


  产地


  中国古代陶器产区很广,主要围绕着黄河,长江两岸,一般以先出土发现的风格造型为例,周边发现类似的均以此地命名。例如,仰韶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后考古学家又在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发现类似仰韶文化遗址多处,其中心地区有北首岭、半坡、庙底沟、西王村四个类型;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河姆渡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属于黑陶;几何印纹硬陶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如果产地不对,器物肯定不真。[JF:Page]


  器型


  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及技术条件,制约着不同时代陶器的造型,这称之为“时代特征”。只有了解了不同时代器物的时代特征才能真正了解这件器物,鉴别和欣赏这件器物。例如,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鬲十分流行,到了汉代鬲则无影无踪,已无此类器物。陶鼎和陶钟等仿铜陶器,流行于战国和两汉,到魏晋以后就彻底绝迹了。又如仰韶文化多见平底器,缺乏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龙山文化恰恰与仰韶文化相反,器型多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圆底的盆、钵均极为少见。


  图案花纹


  陶器上的纹饰,都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点,都可以成为我们鉴定陶器时的参考因素。如商代早期陶器多见细绳纹,中期则饕餮纹十分盛行,晚期绳纹又重新兴起,但比商周早期的粗;西周早期的绳纹成组的竖形粗绳纹增多,中期除了绳纹外又出现了瓦纹,晚期素面增多,绳纹较粗且模糊不清;春秋时期的陶器以素面磨光者为多,并盛行暗纹,绳纹不常见了。


  制作工艺


  陶器的成型和加工工艺,往往在陶器上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亦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区特色。如新石器时代的制陶者,初时只会用手捏塑一些简单的实用器物,因此,器型不可能规整,器壁上常常留有指纹。后来逐渐摸索出一种新的手工成型方法,即泥条盘筑法。其法是先将泥料制成泥条,然后圈起来一层一层地叠上去,并将里外抹平,制成所需陶器的雏形。


  亲身实践,摸索其造假规律


  古谚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鉴定古陶器,必须认真实践,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有意识地对各种真品和伪作进行分析比较,搞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风格,各种复制品与作伪的种种表现,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分析、比较,掌握其演变规律,就可逐步地获得鉴定的入门知识。对于有条件的朋友来说,不妨自己动手做些陶艺,塑上几件陶俑,翻成模子脱几个坯烧出来,再做上旧看看像不像,也可自己动手修复几件破残的陶器,粘接几个陶俑,亲身感受一下作旧的方法和步骤,在实践中学来的东西会终身难忘。实物鉴定时,依靠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比书本上间接得到的更可靠,被蒙骗的可能性也就小的多。


  探索其销假之道


  一些行家在古陶买卖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可供收藏者借鉴。


  凡是论堆卖的陶器赝品的可能性较大。一个古遗址或古墓中不可能出土非常多的陶器,古代陶器一模一样的少,一个模子出来的、论堆卖的,非常值得推敲。


  凡是古陶器物非常完整的,在鉴定时需要特别细心。陶器出土时完整的少,如果是破碎经过粘接修补的有可能是真;如果是大批量完整的,且不论时代、造型外表旧色和土锈大体相同,假的可能性极大,须谨慎对待。


  凡是器物内外刷满泥大多为赝品。这多与伪造者的心理有关,因仿的不像真品,怕买者怀疑所以才将泥刷满。有时反而起到画蛇添足的效应,如果是卖真东西,售者一定会把出土时所带的泥刷下来,不怕你找毛病。
 

 
心得体会 - 马家窑文化遗存古彩陶的鉴定十法
 
第一:“望”,就是看,看有三法,一为粗看;粗看就是猛看一下,抓取第一感觉。古彩陶绐人的感觉是古朴.淳厚、自然和饱经沧桑的样子,它虽然有水垢的侵蚀,但它的色彩柔和匀称无火气,而伪造的东西就没有那种古朴的感觉,后画的色彩往往不自然,不匀称,给人的第一感觉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火气和生硬,彩质和陶质似乎不是一个年代的。第一感觉就觉得不对,往往是有问题的。其问题一,就是新胎伪造,新胎伪造比较好识别(下边就谈到)其问题二,就是老胎新画,也叫后画彩。最多的问题就出在后画彩上。要识别后画彩.就得知道它有几种画法。后画彩用彩有四种画法:1、以墨汁画:画上去很象古彩,只要一洗就洗掉了。2、以丙稀颜料画:画上去不易洗掉,但感觉新,一烧即掉。3、以胶调广告色或国画色画:画时调胶配成陶底色涂之,再于其上画彩纹。这种后画彩,画得高明的,足可乱真。但其颜料中调入了胶,就不吸水,用“鉴定十法”中的第五法鉴定即可识别。4、用画古彩陶所用过的矿物颜料画:现在一些造假者已经掌握了古人画陶的矿物颜料,他们专找古素陶或将图案损坏的古彩陶用砂纸打光表面再画以彩色,然后以喷灯烧不错!,将彩考结其上。这种陶半真半假,最难区分。但新画 的彩和古旧的陶总是感觉不一样,觉得彩就是后画上去的。若细看,就会发现这些后画陶,在碱垢上和残窝上也画上了彩。

“望”的第二个阶段。即进入细看阶段:这时候看得要特别细,要盯住一根线,一个图形,一个部位,慢慢转动,仔细观察它的颜色感觉的细微差别,如果是修补过的或后换上口部的,就必然有后画彩,一般就会看出它的破绽。看的第三阶段为依理看:就是根据你所掌握的马家窑文化器型和图案的知识,看它的器型和图案是不是相符,看看图案是不是符合该文化类型。一但发现问题或有怀疑,就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一步测试鉴定。

第二:“嗅”,用水打湿,嗅其味道。古陶都出于墓葬,故常有一种微弱的土荤味。

第三:“问”,就是先问它的来源,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是假造的,问来问去往往就问出破绽来了。问的时节特别是注意细节。问完来源再问价格。一般,假货价低。问完价格再问他的保真承诺,售假者,急于出乎,不敢保真、通过细问来发现问题,并给它一个真假的大体定位。

第四:“叩”,就是通过敲打来听它的声音,新作的够火候(1000℃以上)的陶,就能将矿物质颜料烧结到陶表面,一般质地坚硬,声音很脆。而古陶历经千年,质地已疏松,故声音有哑色。近年有人以低温作陶(600度以下),叩而闻声,其声亦哑。故不能对有哑声之陶,就定为古陶。对以低温作伪之陶,可以用后边讲到的第七法鉴定。

第五:“掂”,古彩陶经千年后,质地已明显变轻,新陶一般相对都较重。用手掂量一下轻重就对新胎老胎心里有个数,

第六:“涤”,就是以水洗之,用水有三法,第一法:先以卫生纸蘸少许水擦干其上,凡古陶都有较强的吸水性,而够火候的新陶则无。后画彩多调胶所为,凡调胶部分则不易吸水;通过吸水性的测试,一般就可以辩别出新老陶和后画彩。第二法:用水将陶全部打湿,一般修补过的部分就会清楚的显示出来,因为修补过的部分必加胶后画彩,所以后画部分就不易吸水,有些后画彩的陶底色是广告色所调成,干燥时很难看出,一湿水便原形毕露。第三法:打湿之后,再在彩上擦洗一下,有些后画彩是墨汁所为,一擦洗便掉色。所以有句话要记住:“知不知,洗一洗”,洗是一个很重要的鉴定彩陶的方法。近年来,一些利欲薰心的倒贩子,为了多卖钱,就在一些图案简单的陶上自己动手以墨汁加画动物,如在辛店文化彩陶器上画鹿形,很可能叫一部分上当,对这些陶器上的动物只要一擦洗,就会真相大白。另外还要提醒大家记住:近年有人以低温所作之素陶,亦有很好的吸水性,常能以假乱真,以“叩”和“涤”之法都不能识其面目,而且以低温所作之素陶,决大多数是形态奇怪之器,常以胶粘泥土于其上,酷似千年古陶,这时就要用下边讲到的第七种方法来鉴定。否则,就要吃亏上当。

第七:“灼”,就是用火烧。现在用喷灯烧很方便,一烧就把后画彩调胶的颜料和胶全部烧掉了,使其原形毕露。而古陶的颜料是矿物质,经高温烧制早巳凝结在陶的表面了,不会被烧掉的。

第八:“擦”,就是擦洗。凡以新陶造假,必以泥土作旧。有些是以泥土和硷而涂之,有些是将新伪造之陶埋人地下数年或数月,再挖出,故意将所沾泥土不洗掉。但这些伪造上去的泥土和几千年形成的水垢硷斑是完全不同的。区别就在于泥土能擦洗掉,而水垢硷斑擦洗不掉。面对它,你只要一擦洗,那就真相大自了。特别是近年以低温伪造之陶,其声哑,易吸水,很似古陶,其常以泥土伪装作旧,用擦洗的方法,就很快使它原形毕露。

第九:”烫”,经过以上七种方法的鉴定,基本上就可以识别真假了,而有些后画彩采用的胶很好,凉水一般还洗不掉,你不妨用热水烫一下,一般伪造上去的图案经热水一烫,再用手一摸就会掉色。若是古陶原彩就不会掉色。这种方法对于鉴定带釉光的马家窑类型的精品彩陶,也比较适用。带釉光的古陶,是先民们以高温烧成,以带油质的植物擦其上,再以专制的磨光器反复磨光而成,质地坚硬,故渗水性差,常被人们当成新陶或后画彩。对它的鉴定就可以用这种烫的方法鉴定之。

真正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精品是不怕水烫的。在使用“烫”的方法时,要给提供者声明清楚有些修复的破陶,经水一烫就会仍然破裂掉。如果它不敢负责,就说明有问题,就不要再鉴定了,何必伤人家面子。

第十:“刷”,就是用稀盐酸刷水垢。现在已经有人以低温烧制的方法,造出黄胎陶体,再画以马家窑或半山图形,酷似马家窑和半山的釉光陶,其吸水性亦好。但由于是低温,将彩烧不进去,一擦即掉色,有些作假者以胶泥涂其上,干后酷似坐满水垢的千年古陶。鉴定这些伪品,就要用“刷”的方法。即以毛刷蘸稀盐酸刷“水垢”。假水垢遇盐酸后不冒白烟、不起白沫,蘸水就能洗掉。而真水垢一遇盐酸就冒白烟、起白沫。真水垢用水洗不掉。

以上鉴定十法部是在不断识别真假彩陶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要真正掌握这些方法,还须不断实践,有些方法中细微的差别就决定着鉴定的结果,刚刚涉足彩陶的朋友们,还须大量实践,真正有了经验,就不会再交学费了。同时要知道,造假和识假是一对永不停止的矛盾,在利欲的驱动下,造假的方法不断“创新”,鉴定的方法也须不断发展,不断总结,不断更新。

另外还要谈及一点:对彩陶鉴定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用碳十四测定。但碳十四鉴定,只可以确定它的年代,区分新旧。这对考古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就很不适用。再说碳十四对老胎新画的陶却很难鉴定,同时以碳十四测定,还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而这种设备在一般的县、省城都没有,鉴定起来很麻烦。所以要搞彩陶的收藏,就还得在提高眼力上和掌握“十法”上下功夫。近来,出现了在出土素陶或掉彩老陶上后画彩的造假方法,有些竟把两个残存陶的不同部位结合起来作成一个陶,但其花纹和形状都很难自然衔接,在对接的地方补后画彩,有些竟补得足可以假乱真。对这些半真半假的“彩陶”,鉴定就更难,如正确掌握以上“十法”,就可以识别它的真假,避免上当受骗。

最后,再谈谈目前马家窑文化远古彩陶遗存的的价位和它的价位发展趋势。这几年彩陶的价位上升的很快,每年都要翻一、两翻,但不是所有的古陶部涨价,彩陶和素陶的价位相差很大、一般来说,素陶不值钱,彩陶值钱。看彩陶的价值,第一看彩,第二看形。没有彩的素陶,除奇特造型的和特大的以外,价格都比较低,小的只几十元。它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都比较小,增值潜力也不大,收藏时要注意,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之所以珍贵,就因为它有极丰富的图案花纹,如若没有花纹,它的收藏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目前,马厂类型的小彩陶,高12公分左右,图案清楚,花纹较好的,一般价位是800元—3,000元之间;高约22公分,直径约22公分左右,较好的细笔图案的,价位在3,000元—9,000元之间;高约30公分,直径30公分左右的,普通蛙纹图案的都在8,000元—15,000元之间;直径超过35公分,四球三环等图案的一般在15,000元—28,000元之间;半山类型的小彩陶,高12公分左右的,一般价格在4,000—8,000元左右;高25公分,直径25公分左右,网兜纹或涡纹的一般部在15,000元—30,000元之间;直径超过过30公分的,大涡纹或四扇屏的精品,都在3万元—8万元之间;只要是马家窑类型的满彩水涡纹,高度在20公分左右的,一般都在2万元—5万元之间;高度在30公分以上的,如若图案和造型都好,价位在5万—40万元中间。如果是带彩的奇特造型古陶,价位一般都很高,如马厂的人头罐、双口罐,马家窑的尖底瓶,造形和图案均佳者,其价格都在20万—50万元之间;根据发展趋势和彩陶本身的价值,几年以后可能在现有的价位上还要翻番。可以预言,马家窑非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