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暖彝良”全部现金捐赠六万余元,最后一万余元在彝良本地购买卫生巾 12月5日,“忠孝东路台湾精致连锁涮涮锅”与“台湾巷子口鸡腿王”的老板郑授华曾来到本报,表示要将两家餐厅日营业额的5%捐给灾民,持续到“云暖彝良”活动结束为止。日前,记者联系了郑授华先生,他愿意将从 12月6日到12月20日的5%的日营业额的款项打到记者账户。记者前日收到了5272元,加上之前捐款余下的5542.58元,全部到彝良县城的某超市购买了最后一批共72箱卫生巾。因此,本次活动现金捐款最终为60837.3元。 本报女记者为灾区妇女讲解卫生巾的使用方法。
高高兴兴背着卫生巾回家了。
冬至后的第一天十分寒冷,气温甚至降到了零度左右,呼出的空气可以清晰地看到白雾,献鸡村村委会的屋檐和广场上的帐篷已经结了冰。昨日,本报记者用“云暖彝良”爱心捐款中余下的10814.58元在彝良县的超市全部购买了卫生巾,共计72大箱,1448包。连同广东景兴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赠送的5000份卫生用品,一起送到了献鸡村的大坪社、结匠社、普雄社、寨上、汉巴社、躺均社、崖角社、新营社等8个寨社的542名妇女手中。 据了解,该村大部分妇女都没有使用过卫生巾,只有年轻妇女才使用过,而年纪稍大的妇女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卫生巾。她们在经期都是用3元钱一包的卫生纸。 除了卫生巾,一同发放到献鸡村的还有80余包过冬衣物,崖角社的村民代表冒着寒风领取了这车冬衣。来自该村13个寨社的13位五保户孤寡老人和3名孤儿的家庭领到了最后的34袋大米。 听到卫生巾时她们脸红了 昨日,献鸡村村委会前围满了前来领取卫生巾的各寨子的妇女。这些妇女中很多都脸红了,不敢正眼观察一盒盒包装好的卫生巾。在她们几十年的生活里,并不知道如何使用卫生巾,更有年纪稍大的妇女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卫生巾。 当记者拿出一片ABC牌卫生巾,介绍其优点时,一位有使用卫生巾经验的妇女凑了过来,一边用手摸着卫生巾,一边用羡慕的语气说,自己从来没有用过看起来这么薄这么好的卫生巾。这名妇女表示,寨子里使用卫生巾的妇女,一般也都选择价格便宜的,而且也只能在半个月一次赶街的时候才能购买到。 献鸡村村主任王平荣介绍,献鸡村下辖24个社,在这24个社里大半的村民都是苗族。而献鸡村在洛泽河镇是数一数二的贫困村,村民们受教育的程度都普遍很低,尤其是妇女日常劳作很繁重,基本没有健康保护意识。王主任表示,本次发放卫生巾主要是给村里的8个社,在这8个社里有4个社完全不通公路,另外4个社的道路也勉强只够农用车通过。王主任说,在他的印象里这些村社的妇女30岁以上的基本都没有使用过卫生巾,只有比较年轻的女性才使用过。 就算母女间也不好意思交流生理问题 在等待了两个小时后,新营社的妇女来到了村委会前,这10名妇女从来都没有使用过卫生巾。今年45岁的杨建英生育了两个孩子,其中女儿已经15岁。杨建英说自己15岁的女儿已经来月经了,因为在县城里读书所以会使用卫生巾,不过当记者问及母女间是否会就卫生巾这个问题交流时,杨建英害羞地说就算是母女间她们也从来不好意思交流这些。 当一位男村民无意间闯进帐篷时,之前才刚刚开口与记者交流卫生巾的妇女们立马沉默了,妇女们都露出了害羞的神情,其中一位妇女表示她们连自己的丈夫都不好意思交流,更不要说是不认识的男性了。 杨建英说她们社里有点年纪的女性每个月来月经时都使用卫生纸,3元钱一包的卫生纸,每次多用几张叠起来就应付月事了。“卫生纸就是吸水性很差,如果到田里做农活不小心会染了裤子”,在妇女们看来是非常丢人和尴尬的一件事。因为多年来,社里妇女都习惯了月经时使用卫生纸,对于在城市妇女看来很平常的卫生巾她们依旧存在着很大的好奇感。记者讲解时她们听得很仔细 “大家在使用卫生巾的时候可以把两边的护翼粘在内裤两侧,这样就能避免大家害怕发生的尴尬事了”,当记者拿着卫生巾在为新营社的妇女们讲解如何使用时,她们的表情认真而且看得十分仔细。当遇到自己看不懂的情况时,妇女们左一句右一句地向记者问这问那,“这么薄的卫生巾安不安全”“比卫生巾小一号的这个又是什么”,在记者的一一讲解下,这些妇女学会了使用她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卫生巾,也认识了护垫是什么东西。 在学习过程中学得最认真的李贵琼说,今年34岁的她是第一次知道卫生巾应该如何使用,就算像她这样年纪较轻的妇女,与社里年长的妇女一样在每月月经时使用卫生纸。 “卫生纸用起来不方便而且也会不舒服,但从来不知道有卫生巾,大家都用卫生纸。”李贵琼边看边说等她领到卫生巾后一定回家认真地学习,让自己也学会使用卫生巾。 在领取了派发的卫生巾后,几个妇女兴奋地拿起了几包相互交流着感受,其中一位妇女说想不到现在还有这么好的东西,“感谢你们让我们见识了卫生巾,并学习使用卫生巾,谢谢你们”,说着这几位妇女高兴地抬着卫生巾返回了村社。 村主任王平荣说,希望这次赠送卫生巾能让贫困山村里的妇女们接触并使用安全干净的女性卫生用品,也让她们意识到注重女性自身的安全健康是一件重要的事。 五保户孤寡老人靠救济款吃饭 来自新营社的66岁老人王付忠有些驼背,坐在村委会门口的板凳上烤火的他手中还握着一个空空的编织袋。据称,他从未结过婚,在村里没有子女,没有亲戚。家里的3亩地,因为上了年纪种不动了,也只得交给别人种。他偶尔用每个月政府拨的100元救济款买点面条,大部分用来买包谷吃,“100块够吃了。” 村委会主任王平荣告诉记者,全村共有来自10个社的13位五保户,年纪全部在60岁以上。“政府每月给100元救济款,每年每户还会额外得到700至 800元的拨款,最高一次发了1500多元。”据了解,这13名五保户家中都有土地,但有的因为上年纪了,只能种家附近的一点地,剩下的就变成了荒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