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石收藏也要防李鬼

 山城小爱 2013-01-23

化石收藏也要防李鬼

  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必须具有生物特征,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或者反映生物生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随着近年来化石收藏热的升温,在收藏投资领域也开始出现各种假化石,不过由于成因不同,假化石也有天然和人工之分。化石收藏鉴赏家井志民提醒广大藏友,无论是天然还是人工假化石,收藏价值都不大,在投资收藏中需要特别注意,他也就九种假化石的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

  天然假化石也就是地层中保存的假化石,这些“假化石”主要是由于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或其他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所造成的,与生物作用无关,因此与化石有着本质的区别。比较常见的这类“化石”有五种:

  1、树枝石(模树石):是一种树枝状的薄膜,通常在岩层的裂隙面分布,由于其形似植物的印痕,故常被误认为是植物化石。但树枝石是氧化锰饱和溶液沿岩石裂隙渗透沉淀的结果,此过程没有生物作用参与,故不能称为化石。

  2、菊花石:常被误认为是“花”的“化石”,其实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菊花石的“花”是由天青石或方解石矿物组成花瓣,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燧石构成花蕊,立体感较强,外形酷似菊花,但由于其形成过程与生物无关,故不是化石。真正植物的花很柔软,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保存为化石,其化石通常仅仅是岩层表面的印痕。与菊花石类似的假化石还有“牡丹石”、“梅花玉”等。

  3、矿物包裹体:有些矿物在形成过程中会在其内部包入液体、气体或其他矿物形成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在偶然的情况下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化石。

  4、鲕粒:鲕是指鱼卵,古生物地质学上的鲕粒主要是指由胶结的鱼子状颗粒组成的一种沉积岩。由于这种沉积岩结构酷似“鱼卵”堆积而成,往往会被误认为是“鱼卵化石”。

  5、沉积作用或构造运动产生的纹层:沉积作用产生的细纹层以及某些矿物质渗透沉积会产生似年轮纹层结构,有时候会被误认为硅化木;而构造运动或人工敲打造成的贝壳状断口也有可能会被误认为是贝壳化石。

  人工制作的假“化石”也就是人为造假。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四类:

  1、按真化石结构制作的“化石”模型:有些化石由于特别珍贵或者不完整,博物馆等为了展览需要可能会按真化石的结构比例制作“化石”模型。制作化石模型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铸造、雕刻、绘画、染色等。最常见的是恐龙等大型脊椎动物的“化石”模型,因为100%真化石的完整恐龙骨架是不可能有的。更需要广大藏家注意的是,民间也有许多人会制作“化石”模型作为工艺品出售,甚至有个别人拿仿真化石出售,而且这类仿真制作,通常不容易鉴定,有的甚至需要专业的知识或技术才能确定真伪,因此需要格外重视。

  2、按现代生物外形制作的非“化石”雕塑工艺品:有些工艺品制作者会通过技术手段制作仿现代生物的外形的雕塑工艺品。由于目前社会上缺少必要的古生物基本常识,这些雕塑工艺品往往会被误认为是生物化石。

  3、人工制作半真半假的化石:通常是将不同个体甚至不同生物的化石通过巧妙的拼接成为一个“化石”,有时也会在破损的真化石上雕刻出已缺失甚至原本没有的结构,用以提高化石的“完整度”。这类化石或许是最不容易鉴别的一类,因为几年前发生在中国的“古盗鸟”事件甚至连美国的古生物专家都被欺骗了。

  4、人工制作“琥珀化石”:由于琥珀的市场认知度较高,所以经常成为仿制品的重点关注对象。人工制作的琥珀通常是采用重熔琥珀、现代树脂或其它材料制作,其熔点、密度等均与真正的琥珀有区别,通常可以通过盐水、热针等方法进行简单鉴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