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囧》,拨动了大众心理的一根弦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1-23

  从上月中旬公映以来,贺岁片《泰囧》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创造各项国产片纪录,成功问鼎国产片票房冠军。超过3800万的观影人次,也是近十年来中国内陆电影史上的最高观影纪录。数量如此庞大的观众涌入影院,观看一部无大明星、中等制作成本的喜剧片,显然已经超出了一部电影的范畴,形成了岁末年初的一个大众文化现象。这部影片的品质高下或存争论,但其必定拨动了当下大众心理的一根弦,方能受到如此热捧。

  对于《泰囧》的市场火爆原因,近期媒体多有报道和分析。比如贺岁档缺乏喜剧,同档期上映的影片过于沉闷,该片恰好填补了空档。《泰囧》赢得了院线的大力支持,排片场次多得惊人。影片营销有道,充分发挥了立体宣传推广的网络渠道,并形成口口相传和媒体热捧的气势。众多明星、影评人、业内人士在微博、博客、采访中对《泰囧》进行评论、称赞,无形中提升了影片的曝光率和传播率。当身边所有人都在讨论一部电影时,这部电影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于是滚滚票房自然跟随而来。

  这些因素都助推《泰囧》一路创下票房奇迹。但客观地讲,这部电影能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前提条件是近年来内陆文化消费市场的快速壮大。放在十年前甚至五年前,10亿票房以上的国产片根本不可能诞生,因为市场和观众群都不足以容纳如此高票房的影片。内陆电影市场日新月异,影院银幕数飞涨,为催生高票房影片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中产阶层的群体迅速扩大,二、三线城市的中产阶层也在崛起,文化消费需求随之高涨,而电影作为一门大众艺术,具有很强的传播功能。《泰囧》的票房攀升势头,连导演徐峥都觉得“有点过分”,但以当前内陆文化市场的丰沃土壤,完全可以出现这样的国产片奇葩。

  《泰囧》能获得观众青睐,尤其得到年轻观众追捧,跟其电影内核分不开。有别于前两年泛滥的低俗恶搞喜剧,它不讲过气的笑话或装疯卖傻,而是依靠人物误解、悬念及观念错位等来营造喜剧冲突,具有强烈的喜感,却并不让人觉得不可接受。这部电影成功抓住了当下年轻群体的心态,用密集的欢乐来释放他们心中的重压。片中徐峥扮演的角色相当于中产阶层,家庭不和谐,事业上遭遇瓶颈,生活压力很大,有很强的中年危机感。王宝强扮演的角色则是进城务工的草根青年,最大的优点就是心态快乐。这两个角色无疑代表了当下最大的年轻观众群体,观众在角色身上多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片中两个主角在路上碰撞出的笑料,彼此之间达成谅解及对价值目标的回归,都迎合了当前压力沉重、价值迷茫年代大众的心理需求。比如片中人物最后回归到家庭亲情、朋友友情,儿子要孝敬母亲、男人要顾及家庭,这在近年来的喜剧片中是少见的,但恰恰也是中国人最看重的家庭伦理亲情,最能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部影片的喜感与温情并存,为广大观众寻找精神出口,也是影片口口相传的基础所在。

  诚然,《泰囧》也存在不少缺陷,为了过度追求“笑果”,有一些情节上的硬伤。比如片中徐峥扮演的角色最后轻松化解了家庭、事业上的危机,显得不那么真实。这部影片戳中了大众心理的敏感区域,但显然并不够深入,对当下年轻群体和中产阶层生存和精神上的困境,只是浅尝辄止。《泰囧》树立了一个榜样,至于更有价值、更具情怀的作品,需要后来的创作者去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