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事要学胡雪岩,做人要学曾国藩

 学欧堂 2013-01-23

做事要学胡雪岩,做人要学曾国藩
    上篇做人要学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明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咸丰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士兵行为有所遵循。他写的《讨粤匪檄》文,号召“抱道君子”,“赫然愤怒,以卫吾道”,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他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得以生存。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一)  慧眼识才,用才得当
    人才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有了人才并不一定就会取得成功,这还涉及到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因此,如何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学习的事情,善于识别人才并赋予适当运用是一个管理者成功的重要条件。

    1. 知人善用,网络人才
    2. 区别对待,驭人有术
    3. 合理安排,用其所长
    4. 善用偏才,扬长避短
    5. 多方观察,选才有道
    6. 观人入微,相认有术
    7. 用人不当,慎加防备

    (二)  广结人缘,网罗天下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分工明细,每个人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单枪匹马是无法取得成功的,竞争的激烈更需要我们借助他人的力量依靠团队取胜,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1.广交师友,谨慎为先
    2.相交以诚,大度宽容
    3.以恕代人,不求全责备
    4.交结贵人,择人而从
    5.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6.严于自省,和气待人

    (三)  小心谨慎,得意而不忘形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时不可避免的。如何使自己在这些冲突和矛盾之中处于不败之地需要每个人仔细思考,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必须小心谨慎,得意而不忘形。

    1. 谨小慎微,安度危机
    2. 以缓济急,稳中求成
    3. 如履薄冰,处处谨慎
    4. 藏锋圆通,含而不露
    5. 不慌不忙,稳重当头
    6. 言多必失,适可而止
    7. 以“浑”入世,难得糊涂
    8. 防危虑败,明哲保身
    9. 远离虚妄,懂独反思
    10.谦虚谨慎,力戒傲气

    (四)  刚柔相济,能伸能屈
    在面临挫折和挑战时,有的人不知所措,一味意气用事,结果碰得头破血流;而聪明的人则懂得刚柔相济,能屈能伸,使事情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

    1. 利益为重,能屈能伸
    2. 忍得一时,伸得一世
    3.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4. 静观时势,屈伸有度
    5. 刚柔相济,自立自强
    6. 耐烦应事,不忮不求

    (五)  持之以恒,奋发进取
    无论是干什么,希望一蹴而就是不可取的,希望没有一点苦难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奋发进取。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1. 立志高远,求成大事
    2. 谦恭礼让,永不自满
    3. 玉汝于成,坚忍不拔
    4. 把握机会,发展实力
    5. 自强不息,坚强不屈
    6. 息事宁人,苦撑大局
    7. 随时求变,审时度势

    (六)  修身养性,完善自我
    修身样性是成就事业的第一步,没有良好的修养就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也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所成就与作为。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1. 居敬处世,内专外齐
    2. 静以修身,勤于早起
    3. 发现弱点,战胜自我
    4. 戒除恶习,克己修身
    5. 张弛有节,忙里偷闲
    6. 笑对逆境,积极进取
    7. 心存平淡,知足常乐


    下篇  做事要学胡雪岩

    胡光墉(1823~1885),徽州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后在王有龄的帮助下乃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且招牌为“真不二价,”胡庆馀堂现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据他观察,主要原因是华商各自为战,被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胡雪岩高调坐庄。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他的棺木埋于杭州西郊鸬鹚岭下的乱石堆中。1921年纱布交易所建立,也算是给乱坟堆里的胡雪岩一个迟到了30年的告慰。

    (七)  造名造势--------练就空手道,借力成大事
    一个人再有智识才华,能力总是有限的。巨大的成功都是借力的结果,惟有会借者、善借者才能赢。借的手法不一而足,可以借人、借势、借名气------只要开动脑筋,用心挖掘,即使“空手”也能套住“白狼”。胡雪岩就是这么一位善借的高手,其借乘万物势力的功夫不有人不佩服,是我门后人学习的典范。

    1. 慧眼识“金”,经营自己的靠山
    2. 练就空手道,借钱做生意一本万利
    3. 借别人的“鸡”,生自己的“蛋”
    4. 好风凭借力,借“人”能登天
    5. 攀龙附凤,借名“贵人”之光照亮“钱”程
    6. 借势而起,乘风破浪的发展
    7. 把自己的智慧变成钱
    8. 因势功成,腾飞添翼
    9. 借招牌赚大钱
    10.女人也是好帮手----------善借女人成大事

     (八)  险中求稳-------过人的胆识与超人的智慧
    成大事比拼的不仅是智力,还包括气魄和胆识。因为在做事的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败局、困局、难局都是等着你,要想有所突破,就一定要具备过人的胆识。但是,冒险并不意味着蛮干,还必须具备超人的智慧,在审时度势中,寻找成大事的契机。因此,对于智勇双全的人来说,前途越是艰险无比,越是勇往直前。

    1. 敢冒多大险,才能赚多打钱
    2. 不冒险是最大的风险
    3. 不追求风险投资,就别想在商场立足
    4. 胆识需要与智慧相结合
    5. 即使双腿打颤,也要硬着脖子上
    6. 洞悉时局是大胆决策的前提
    7. 成大事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胆识
    8. 成大事要有赢的渴望,也有输的准备
    9. 冒险但不冒无畏的风险

     (九)  做事要会算计-------内外之帐都分得清
    做事会算计时成功的保证。不会算计的人,一定是做到哪算到哪儿,全凭自己的运气来,失败率自然不低。因此,做事一定要有一个运筹、谋划和权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算计。算计不是阴谋,算计只是做事的所需要的技巧,是人们为达到成功所采取的正当手段。算计使我们根具魅力,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做到潇洒自如、游刃有余。

    1. 未雨绸缪,懂得算计才能赢
    2.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3. 办事要有胜算: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4. 算计在先,步步为赢
    5. 做事会计算,亲疏之间有分寸
    6. 以退为进-------无为而有为的算计智慧
    7. 做事精明靠算计,不可硬碰硬
    8. 分清轻重缓急,精明人的做事之道
    9. 精于谋算,巧打算盘巧获利

    (十)  做事有原则,不该做的事不做
    做事情一定要讲原则,也就是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己心里要有数。如果违背了做事的原则,你有可能会一时受益,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又害己。胡雪岩就深谙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时时提醒自己“绝不拿烫手的钱”,这是他“一生要做本分生意”的自我约束,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 做生意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2. 信誉是生命,绝不做背信弃义之事
    3. 不贪不义之财,取财不忘义
    4. 杜绝弄虚作假,奸商成不了大气候
    5. 来路不明的钱,再多也不挣
    6. 不轻许承诺,许了就要一诺千金
    7. 小聪明难以立足
    8.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照规矩办事
    9. 把双赢作为竞争策略
    10.有口皆碑,就不怕生意做不大

    第十一章  做事要快,以快打慢胜算多多
    我们面临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数并且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因此,速度很可能成为决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留心观察那些成大事者,无不是深谋善断、雷厉风行之人。他们深知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之理,所以往往是想到就做,从不落于人后,也只有这样做事才能真正地成功。因此,欲成大事行动一定要迅速。

    1. 兵贵神速,果断出击是取胜的天规
    2. 该出手时就出手
    3. 当断则断,是做事成功的智慧
    4. 依靠实力,先发制人
    5. 做事就是要迅速准确地行动
    6. 善于思考,绝不落于人后
    7. 给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越快越好

    第十二章  灵活变通,能根据形势随机应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一帆风顺,不愿看到出现什么变数,害怕由此引来的失败。但是,世事是变幻无常的,纵观那些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人,他们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都懂得适时地灵活变通。变通是一种方法,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记住: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变通者是成功的,这是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

    1. 通灵应变是商场的生存法则
    2. 以变应变,才有出路
    3. 必要时以不应变万变
    4. 正确的决策常常来源于一个恰当的应变
    5. 活络经商,巧打“擦边球”
    6. 在审时度势中求变通
    7. 换个角度看问题,赢取制胜先机
    8. 别做环境的奴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