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艺篆刻印谱

 llssmm44 2013-01-24


       印章的起源
       
印章的产生源于制陶 中国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有八千多年历史,而最原始的制陶即模制法,就是在模子里置竹篮条或绳子,接着用泥涂在模子里,待半干后取出,陶坯的表面就留下清晰的篮或绳的印纹。受如此印纹的启示,先民们后来直接在陶拍上刻纹饰。陶拍原先是以拍打方式弥合泥坯裂缝的简单工具,其上雕纹饰之后,就成为我国装饰图案和印章艺术的渊源,陶经即由此脱胎而出。 

        陶玺应该有两种涵义。其一指玺印的质地为陶,由粘土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结而成;其二指用以戳压泥陶上文字或徽记的经印。这些文字或徽记往往是器物主人或家族的名称或标记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印谱

         篆刻是我国的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独有的工艺美术。因其所具有的书法艺术属性,与一般的工艺美术略有不同,故又叫“篆刻艺术”。篆刻印的名称几经演变,其称呼各不相同,篆刻的演变过程随著中国文字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一般创作题材多见取自吉祥用语。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使人陶醉,这就是篆刻的艺术。印谱浩若烟海,不胜枚举,目不暇接;篆刻历史悠久,其说纷杂,各有所长。金石篆刻,长河缈远,博大精深。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印谱(室内天地宽 壶中日月长)

  一枚枚印章,有些来自三千年外,有些来自数十年前。也许,在我们看到之前,它们早已暗自明艳如斯;也许,只为我们当下不经意的一瞥,而落雁沉鱼,闭月羞花。篆刻,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篆刻的传统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设计印稿时要反复构想,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画、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写印稿前须磨细面,如磨石时力度不无法均匀,会出现印面倾歪斜,须注意变换印石方位,初学者写印稿方法如下:

一、反写法:先将印稿设计透明度较好的纸上,翻过纸侧依照“反稿”用铅笔摹写上石,再用毛笔复写一遍。如临印,可将印谱倒头放置,在选临的印拓边置一小镜,即依镜中印章样摹写上石。印稿上石后,宜用镜子对照原作仔细审视,作进一步的修正。

二、水印法:1、先将毛边纸(或毛太纸等)复于印面,在手掌中压一痕迹,然后在纸透上压痕范围内用浓墨临写或设计印稿(初学者可先用铅笔)2、将墨迹干透的印稿复于印面。注意固定不使纸石浮移位。3、用干净毛笔在印稿上施以不太湿的清水,再用干净的毛边纸吸干多余的水分。4、复二三毛边纸于印稿上,用指甲均匀地研磨后揭去印稿便成。(如印文不清晰,可用笔稍加勾描掌握水印法的关键是:经细砂纸磨平后印面残剩的粉质不要去。以浓墨写印稿,宜待墨稿干透以后再湿水,以微湿均匀为要,刻者可不断实践中逐渐改进方法。

三、刻朱文印与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笔画、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也有双刀流失作业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边,剔去笔画、印边之外的残留部分。印不必刻得过深,刻刀须紧贴笔画,否则刻成钤出后令人觉得白文变细,朱文变粗。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写写的笔意。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大印要重而沉着,小印宜轻而流畅。切忌不掌握轻重徐使笔画断裂,或刮削重复致全印死板。一切须勤学苦练,方能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四、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无论书、画、刻印,临摹是必经之路。秦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座高峰,它的成就可以比之于唐诗、宋词、元曲。临刻古印开始主要选择秦汉印中比较平正、质朴一路的印以满白文为佳。到有了相当的基础后,也可再选择有特别的巧思或古拙奇宕一路的印,就象写字先临楷书,再临行草一样。办法是用水印法上石后,先以镜子校对,要力求写得与原印接近,刻好后,可用手指染墨轻拍印面,再同镜中的原稿核对修改。

五、临刻名家:明清以来各派名家印,是我国辉煌的篆刻艺术遗产中的又一高峰。各派的不同特点在印章中方寸之地呈现出神采各异的风貌。临刻名家印,可根据“取法乎上”的原则,在徽派、浙派、晚清四大家(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及其他如赵叔孺、赵古泥等名家印中选择接近自己性格的一类。初学一般宜选临工整一点的。朱白文都要临,同样也要熟记特点,仔细比较,学以致用。

六、效果检查:初学者临刻印章,一般不能一次奏效,尽管刻时小心,或许还会有不到之处。这时可用于指薄蘸墨的轻拍印面,然后用小镜对照原印,寻找不似之处加以修改,努力做到酷肖原印。并可用敲击、研磨等手段摹仿原印的残破效果。对照原印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要花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来研究对照。   前人说:“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修改是次要的。如果是创作,则更应把精力化在构思章法上,章法不好,全印失败,再怎么也改不好了。   以后在写印稿时要做到:印写得不满意,宁可磨去重写,也不随便动刀,如该印实在写不好,不妨留作下次选用,这次可别选一方印练习。

七、篆刻工具:

1、刻刀:初学可备大小适中的一把,能备有大小不同的数种更好,除选购外,可用废钢锉、废白钢车刀改制。为防滑手须缠以纱绳。刀尾宜磨成亦方亦圆,可崐作处理印面的辅助工具。

2、印泥:以西冷印社及漳州的产品为最好。如果无条件可用一般的办公用品(如工字印泥,但不可用海绵印泥)。印泥宜放瓷质印泥缸中,须常用牙质或塑料的印筋搅拌。

3、印床:初学用印床便于动刀,但熟练者常不用印床,以便执石之手灵活转动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制金属多种,自制印床价廉实用。

4、笔墨砚刷:笔一般以5、6号圭笔为宜。刷子可用旧棕丝自扎,也可用旧牙刷、旧油画笔代替,用以钤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残剩的石屑。

5、印规:帮助钤印时定位的工具,类似于木工用角尺,可自制。钤印后印规暂不称动,如钤得不清晰,可将印章紧贴印规重复钤印。

6、纸:复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边纸、毛太纸等,钤印可用连史纸、薄宣纸。

7、砂纸镜子:磨印石开始可在废砂纸、水泥地上磨,然后再用砂纸磨至细洁为度(可备铁砂水砂粗细不同的两种)小镜子用来反照印文。

8、印筋:搅拌印泥用,可用牙、骨制品,也可用旧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属的。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印谱1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清)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祝福)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唯吾知足)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开心就好)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福到家)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目明心清)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大吉祥)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寿比山高)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财)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富贵人家)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心醉)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时来运转)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陶艺篆刻(雅)

陶艺篆刻印谱 - 石墨閣 - 石墨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