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新课改给教育究竟带来了什么

 极致的蒲公英 2013-01-24

【原创】新课改给教育究竟带来了什么? -  极致的蒲公英 - 极致的蒲公英

 

课改给教育究竟带来了什么?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都应该深思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有幸目睹了课改以来的诸多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不得不思考引发这一系列教育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一、     课改催生了教育的“标新立异”。

课程改革以来,标新和立异这四个字,似乎成为评价一所学校课改的重要的指标。结果是所有的学校都一窝蜂的追求如何标新和立异!问题是学校把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标新立异上,而在实实在在的管理上却没有时间和精力。新也标了,异也立了,原来的口口相传的好的做法却渐渐被忽略了,甚至是被淡忘了!

这样的盲目追新求异是值得思考的!更何况有些标新立异的想法和做法并不一定都能经得起教育实践的检验,效果也未必就一定好!

二、     课改助长了教育的“浮夸之风”。

教育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来不得半点浮夸的。但是,综观现今的

教育,浮夸之风日盛!今天这个地方课改成果显著,明天那个教学模式效果惊人,林林总总的课改成功的消息纷至沓来,报告会、交流会、研讨会此起彼伏,这些所谓的经验,所谓的模式,真的就那么神奇吗?一种经验,一种模式,就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学得成功!过分夸大教育的功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貌似有了一种想法,有了一种模式,就解决了教育的所有问题,拯救了所有学生。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们的不负责任的大力吹捧,使教育原本该实实在在的事情失去了平实,失去了根基。我从不反对教育研究,加强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要更好的服务于教育,课程也好,课堂教学改革,都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打下扎实的教育基础!课程改革、课堂改革都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都要对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和生存的能力负责!如果过分夸大教育的成效,而且缺乏对教育实效性的测量,就去推断教育的效能,显然是危险的和有害的。面对各个学校都在拿经验,出模式的现象,作为教育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从、不折腾,努力坚守住自己对教育的忠诚和责任,这才是教育者真正的追求!

三、     课改让很多教师“无所适从”。

课改使教师的压力增大,这是不争的事实。除此之外,各种各样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东方的、西方的等等,让教师更是无所适从。尤其是对很多教龄很长的教师来说,甚至都不会上课了。这些教师都拥有很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培养了很多的优秀学生,可新课改却使他们无奈的远离了自己的课堂,值得深思啊!任何的教育理论都是有自身难以解决的局限性和实效性问题,所以也不可能有一种教育理论能解决新课改中的出现的所有问题!好的理论支撑的教育实践对教育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好的教育理论就可能阻碍教育的发展。因此,在运用教育理论的时候要结合校情、学情而定,切不可人与亦云,相互学习和借鉴是必要的,但照搬照抄成功经验就是很危险的!

四、     课改让很多学生成了“试验品”。

为什么说很多的学生成了“试验品”呢?因为,任何一种理论,任何一种模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殊不知,学生的学习是一件差异性很大的活动,决定学生能否学得好的根本在于学习自主学习的愿望,任何外在附加的方式也好,手段也好,模式也好,都要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愿望,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综观课改成功的课堂,其实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多半是教师为了模式而教学,学生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模式而活动。课堂上的几分钟的自主学习、几分钟的小组合作学习,几分钟的探究讨论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安排,能解决什么问题,真正的学习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充其量就是做做样子,这样的课能说扎实吗?能有实效吗?真实的学习发生了吗?课堂教学需要模式,但模式归根结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甚至要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接受一种模式的时候都感到困惑和无奈,那么学生的真实感觉又会如何呢?我更建议教师要结合课程要求和内容,有选择的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课,小组合作学习课和探究课,不要一堂课什么都要有,什么都想做,又什么也没做好,做不到位,失去了自我!

新课改促进专家、学者、校长、教师重新认识和审视现在的教育问题本是中国教育的希望。而事实上新课改之前的中国教育是有很多优势和成果的,为什么新课改开始之后,大家就急不可耐的去和世界接轨了呢?我认为还是追新求异的心理在作祟,为求新立异找借口,中国找不到了,自然要去国外找,远道的和尚会念经吗?漂洋过海的“经”就一定适合中国的教育吗?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和中国人的认知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生存习惯都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在把远道而来的教育理论“拿来”的同时,也一定要有选择的进行“扬弃”,否则也会害了中国的教育和中国教育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中国的教育也要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教育需要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

 

 

                                                                                                                     2012、12、12 


---------------------------------------------------------------------------------------------------

①这是我平日在工作中与教师们共同探讨的一些话题,后经整理,摘要而成。

②知识产权所有。任何转载、复印和引用都需征得本人同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