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风汤 组成:钩藤钩3钱,羚羊角1钱(另炖,兑服),龙胆草2钱,青黛2钱,清半夏2钱,生赭石2钱(轧细),茯神2钱,僵蚕2钱,薄荷叶1钱,朱砂2分(研细,送服)。 主治:小儿急惊风。其风猝然而得,四肢搐搦,身挺颈痉,神昏面热,或目睛上窜,或痰涎上壅,或牙关紧闭,或热汗淋漓。 用法用量:以磨浓生铁锈水煎服。 镇风汤 组成:橘红、半夏、茯神、钩藤、天麻、白芍、当归、秦艽、枣仁、川续断。 主治:妇女脚气,肝风内鼓,搐搦拘挛,心中跳动,腿脚锥痛,面青厥逆。 用法用量:白水煎。或加癞葡萄藤1钱;或加赤金为引。 镇肝固胆汤 组成:何首乌5钱,生地4钱,熟地4钱,金石斛3钱,菟丝子3钱(炒),茺蔚子3钱,甘草1钱,冬虫草5分,车前子3钱(炒,另包)。 主治:心脏衰弱,肾水不足,肝胆之精液不能上注于目,致生水晶障,两眼风轮色白清莹,膏厚满珠,头疼目酸,不时流泪。 用法用量:水煎服。 镇肝明目羊肝丸 组成:羯羊肝1具(新瓦焙干,竹刀切片),官桂5钱,柏子仁5钱,羌活5钱,家菊花5钱,白术(土炒)5钱,五味子5钱,细辛5钱,川黄连(炒)7钱。 主治:青盲。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食远沸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镇肝散 组成:胡黄连1两,栀子仁1两,甘草(微炙)半两,马牙消半两,青葙子半两,真珠1分(另研),牛黄1分(别研)。 功效:去痰热,退翳膜。 主治:痰热眼生翳膜。 镇肝丸 组成:人参、白茯苓、五味子、石决明、细辛、山药、藁本、车前子、羌活、楮实子、夏枯草、石斛。 主治:肝脏劳热,沉翳内障,眼前常见黑花。 用法用量:每服40丸,茶清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镇肝丸 组成:全蝎1枚,麝香少许,酸枣仁1钱,脑子1分,辰砂1钱。 主治:小儿失心,惊气风证。 用法用量:每服7丸,灯心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猪心血为丸,如菜子大。 镇肝丸 组成:全蝎1枚,麝香少许,酸枣仁1钱,脑子1分,辰砂1钱。 主治:小儿失心,惊气风证。 用法用量:每服7丸,灯心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猪心血为丸,如菜子大。 镇肝丸 组成:山芋2两,茺蔚子2两,防风(去叉)1两半,石决明(别研)1两,车前子1两,细辛(去苗叶)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柏子仁(研)1两。 主治:惊振内障眼。 用法用量:针后每服20丸,食前茶清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镇肝丸 组成:车前子1两半,人参1两半,茯苓1两半,石决明1两半,五味子1两半,细辛1两半,干山药2两。 主治:瞳仁干缺外障。 用法用量:每服1钱,每日空心米汤调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 附注: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瞳缺泻肝丸”。 镇肝丸 组成:羌活2两,石决明2两,藁本1两半,干山药1两,细辛1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车前子1两,人参1两。 主治:暴赤眼后,瞳人干缺,生翳外障。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茶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镇肝丸 组成:皂角6挺(去皮弦,2挺涂酥炙黄;2挺用陈皮末2两,水调涂,炙黄;2挺用青皮禾2两,水调涂,炙黄)。 功效: 主治:内消瘰疬结核肿硬。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60丸,食后、卧时用温水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精羊肉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镇肝丸 别名:补肝丸 组成:蔓荆子(去白皮)1两,地肤子1两,人参1两,茺蔚子1两,决明子1两,白茯苓(去皮)1两,远志(去心)1两,防风(去芦叉)1两,青葙子半两,地骨皮去土半两,柴胡(去芦)半两,山药半两,车前子半两,柏子仁(炒)半两,玄参半两,甘菊半两,甘草(炙)半两,细辛(去苗)1分。 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堆眵多泪,怕光羞明,时发肿赤,或生障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 制备方法:上为末,蜜水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补肝丸(《医部全录》卷一四六)。 镇肝丸 别名:补肝丸 组成:蔓荆子(去白皮)1两,地肤子1两,人参1两,茺蔚子1两,决明子1两,白茯苓(去皮)1两,远志(去心)1两,防风(去芦叉)1两,青葙子半两,地骨皮去土半两,柴胡(去芦)半两,山药半两,车前子半两,柏子仁(炒)半两,玄参半两,甘菊半两,甘草(炙)半两,细辛(去苗)1分。 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堆眵多泪,怕光羞明,时发肿赤,或生障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 制备方法:上为末,蜜水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补肝丸(《医部全录》卷一四六)。 镇肝丸 组成:当归、天竺黄(研)、生地黄、川芎、竹叶、龙胆草(去芦)、防风、川大黄(煨)、川羌活各等分。 主治:肝经风热所致小儿急惊风,目直上视,抽搐,昏乱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小儿每服2丸,大人每服3-5丸,用冰糖水化下,不拘时候。次服天麻散。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 镇肝丸 组成:当归、天竺黄(研)、生地黄、川芎、竹叶、龙胆草(去芦)、防风、川大黄(煨)、川羌活各等分。 主治:肝经风热所致小儿急惊风,目直上视,抽搐,昏乱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小儿每服2丸,大人每服3-5丸,用冰糖水化下,不拘时候。次服天麻散。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 镇肝丸 组成:苍术8两(米泔水浸),谷精草3两,黄芩3两,木贼3两(去节),石决明1两(煅),皂角末1两。 主治:春来木旺之时,肝热生风,眼热赤肿,泪如雨,羞明怕日,不便开张。 用法用量:服泻肝汤,赤肿消后,每服30丸,茶清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羊肝1具,不落水,以竹刀刮去膜,研烂如泥,入药末和丸,如梧桐子大。 镇肝丸 组成:泻青丸去栀子、大黄。 主治:肝虚。 镇肝决明丸 组成:决明子12分,地肤子8分,茯苓6分,远志6分,青葙子6分,茺蔚子6分,蔓荆子6分,薯蓣6分,玄参8分,车前子8分,地骨皮6分,柏子仁6分,大黄6分,细辛4分,人参6分,黄芩6分,甘草4分,黄连10分,防风6分。 主治:虚热眼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40丸,食后以饮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丸,如梧桐子大。 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1两,生赭石1两(轧细),生龙骨5钱(捣碎),生牡蛎5钱(捣碎),生龟版5钱(捣碎),生杭芍5钱,玄参5钱,天冬5钱,川楝子2钱(捣碎),生麦芽2钱,茵陈2钱,甘草1钱半。 主治:内中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眩晕,或脑中作疼发热,或目胀耳呜,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斜,或面色如醉,甚或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加减: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1两;痰多者,加胆星2钱;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8钱,净萸肉5钱;大便不实者,去龟版、赭石,加赤石脂1两。 镇肝熄风汤 组成:生赭石5钱,龙骨5钱,牡蛎5钱,白芍3钱,玄参3钱,天冬3钱,川楝子1钱,宣木瓜3钱,钩藤3钱。 主治:肝风内动,产后时有发热,头目晕眩而筋惕,忽然四肢抽动,牙关紧闭,口眼斜,不省人事,面色时红时白,舌淡红,苔黄,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40..眼睛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