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市场即心理,心理即市场。这是市场的本质。
B.市场与人的心理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反馈,相互强化的关系。而人的心理直接导致人所做出何种行为。在市场与人的行为相互影响这个过程中,市场状态(包括基本面和价格)的变动能强化人对于市场运动状态的预期心理,从而影响人的交易行为。而人的交易行为能产生资金推动能量,反过来又会推动市场状态继续延续或者转折,然后市场状态又进一步强化人的心理预期,并因此形成反馈循环,推动市场不断演化前进。。。说穿了,市场运动就是市场与交易者心理的一个相互反馈相互强化的过程。这是市场运动的本质,也是市场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
C.交易者进行交易的买,卖,或者观望行为,取决于有什么样的心理预期。而心理预期的产生建立在市场状态之上,市场状态又可分为基本面和价格两个方面。基本面如天气,公司业绩的等等变化,纯粹价格的变化,或者两者综合的变化,都可以使交易者产生市场状态将发生改变的心理预期,从而进行某种交易行为。因此交易的本质不过是交易者依据市场状态产生一定的心理预期,并进行买卖行为的过程。
既然交易不过是基于交易者自身的心理预期,并不一定是市场真正的方向,那么交易结果就具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人非常惧怕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就开始需要构建出概率占优的交易策略及技术模型,以此来获得期望值为正的心理预期,保证在长期的交易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的优势,并最终盈利。
附:技术工具与心理预期如何互相影响
a.纯技术交易,是依靠某时间周期内的价格做出交易决定。既然是因为价格影响心理预期而导致交易行为,那么技术交易似乎该称为纯周期内价格交易。而在市场的运动中,周期和价格可以使交易者在时间与空间上拥有客观的参照系,并据此产生清晰的交易思路和心理预期。
一.价格的变动影响人的心理预期,越关键越重要的价格肯定对于心理预期所起的作用就越大,一旦发生突破,心理预期被强化,所产生的交易行为能量将推动价格产生更大的变化,于是反馈循环建立,趋势产生,形成一定的获利空间,交易者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关键价格,并在其发生变动,触发交易者心理预期的时候介入,然后观察反馈循环是否继续有效,等待市场与交易者心理相互强化过程继续演变,看能否不断验证自己的预期结果是否正确,然后依此做出何时出局的决定。
在所有的价格中,某周期内的最高最低价对人的心理预期反应最强烈,这些价格被突破,交易者的潜意识往往就会认为价格将出现更高更低价,并做出相应的交易动作。因此交易技术一定要建立在某周期内关键价格突破的基础上。目前最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道氏理论。而最合乎道氏理论的技术就只有均线,趋势线,支撑阻力线了。
二.时间周期的作用也相当关键。不同长度的时间周期之内的关键价格,目标交易人群,及其心理预期强弱,都是不相同的。任何一个价格幅度的反馈循环,其存在时间都是一定的,在具备实际交易意义的时间周期之内,没有无限长时间的循环,也没有时间周期为零的循环。
三.在交易中,如果不选定合适自己的交易循环周期,也就无法正确地选择关键价格作为参考,没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参照系,思维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当中。
b.价格与技术指标的关系
价格的运动,由于人的心理预期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会形成一定的节奏和结构以及运动规律。对这些有一定规律的价格进行划分,就会出现一些几何上的图形,看似是因为有什么技术线路,价格就真到了那里,其实那是纯粹的假象,真正的图形是不存在的,是人主观认定的。所以不是先在图表上有了图形,然后价格才照着走的,而是因为价格自身的规律,使得运动轨迹似乎有迹可循。没有图表难道就不能交易?靠记录的关键价格不一样可以交易,不过就是形成一个心理预期而已。所以说,技术指标的出现,不过是起到更方便更直接的找到一些关键价格及其运动轨迹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价格的内在运行具有规律,会形成技术图形,那么如果技术图形被价格突破和破坏,就说明价格运动的内在规律发生了改变,也就能预期市场运行方向会发生改变。这是价格与技术指标在应用上的相互关系和实质含义。在电脑图形普及的今天,这些虚拟的指标反过来也确实能影响到人的心理预期,以使市场运动发生变化。只是一定要以市场本身的价格为主,指标只能作为辅助。
结语
市场中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因为在某个时间周期内某个关键价格发生变化,于是引发心理预期,预期再指挥交易行动,行动就产生能量,能量就更强地推动价格变化。并据此形成的一个相互强化的反射机制。
既然交易的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基于人类自身心理的行动。那么控制住人性,调节好心理才是最最重要的关键。市场是逆人性的,心态修养不过关,是无法在市场里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