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人何赎秦少游(二)

 千年不老松 2013-01-24


 

二、苏门学士
 说秦观,就不能不说到苏轼。而说到苏轼,也不能不提一提那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回《苏小妹三难新郎》,说苏小妹才高学广,苏洵为她择婿秦观,秦观听说苏小妹长相不雅,便乔装道人去偷看苏小妹。新婚之夜苏小妹出了三道难题来难为秦少游,第一题,苏小妹出绝句一首:“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要求新郎也做一首符合出题之意的同样一首绝句。此四句每句是个字谜,合在一起便是“化缘道人”四字,这是苏小妹在故意嘲笑秦观。秦少游以藏头诗为对:“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连在一起即“化缘道人”四字。第二题也是四句诗,暗藏着四个古人:“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孙权、孔明、子思、太公望,这个更难不倒秦才子。第三题苏小妹出了个看似容易的七字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想在新娘面前显才学,对出巧对,却是左思右想,难下决断。苏东坡于对面楼上望见秦少游在庭中团团转,口里只管吟哦“闭门推出窗前月”,并且不住比划推窗之势,便取一小石子投向了院中的鱼缸,鱼缸水面之天光月影纷乱,新郎顿时醒悟,遂援笔作对“投石击破水中天。”
 故事虽然有趣,但可惜完全是文学创作。史载苏洵共有三个女儿(都是苏轼的姐姐),都在苏洵去世之前早夭。欧阳修为苏洵写的墓志铭里曾提到“三女皆早卒”,便是确证。苏洵死于1066年,当时秦少游才只十七岁,并且尚未与苏轼相识。他们初次相会是在1077年,秦少游28岁且早已娶妻,妻子乃潭州宁乡主簿徐成甫之女徐文美。
 苏轼是北宋文坛继欧阳修之后领袖群伦的文学大家,学识丰瞻,才气纵横,声名倾动天下。秦观作为青年才俊,仰慕苏轼已久,“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他把苏东坡比做“天上映群”,“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而苏轼也极为赏识秦观。据《秦观年谱节要》记载:“熙宁七年(1074年)先生(指秦观)闻苏公……道经扬州,先生预作公笔语提于一寺中,公见之大惊。及……出先生诗词数百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壁者,必此郎也。遂结神交。”年谱是秦氏后代记的,不知道有没有水分。但《宋史·文苑传》确凿记载着1077年秦观与苏轼在徐州见面,苏轼读了秦观的《黄楼赋》后赞他“有屈、宋之才”。后还把秦观的诗文介绍给王安石,王安石也赞“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元丰二年,苏轼由徐州徙知湖州,秦观一路同行到吴兴,两人沿途游览无锡松江,并遍游吴兴诸寺,游览中依韵作诗唱和。当年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后谪贬黄州,秦观闻讯赶往吴兴打探消息,寄书黄州问候,患难之际加深了两人的情谊。

哲宗即位苏轼被召还朝后,勉励秦观应举,并“为亲养”,还以“贤良方正”向朝廷荐才。秦观正式列苏氏门墙,成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又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师生诗文唱和,坐而论道,文采俊逸,风标天下,为时人艳羡。

后惜于朋党之争,师生各遭贬谪,飘散零落。秦观在雷州时苏轼从海南儋州移廉州安置,渡海过雷州,与秦观唔别。这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见面。

当苏轼得闻秦观去世的噩耗时,失声痛哭,两日不能为之进食:“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乎!”“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