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文化心得欣赏【引用】

 赫堇轩 2013-01-24

 

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的兴旺昌盛是由其文化决定的。
    (一)文化强国。中国近几十年经济的崛起,本质原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复兴,是超级大国的回归。

在2007年3月20日《参考消息》上有篇文章——《中国崛起是一种文化现象》指出,文化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中国5000年灿烂的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支撑了中国的发展。经济强国:唐朝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的2/3;现在我们的很多舞蹈、服饰仍然是沿袭自唐朝,站在时尚最前沿。技术强国:一般人称为“文艺复兴三大发明”的罗盘、印刷术、火药,在中国的宋代以前早已被实用化了。在中国科学史的研究方面鼎鼎有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说:“11至12世纪(宋代),中国的科学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顶峰。”据推测,宋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当时的西欧还要高。军事强国:元朝成吉思汗铁蹄踏平了欧亚大陆,使中国的版图得到扩张;清朝初期“康乾盛世”,其经济总量占世界1/3强。清朝末年,由于满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文化,导致落后。近3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文化得到全面复兴,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世界史上从未有过的成绩。经济持续两位数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一半,超过第三名的德国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分析,按现在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在2020年将超过超级大国美国。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中国股市2月27日暴跌,深跌270点,900点跌停,市值蒸发1万亿;纽约道琼斯指数工业平均指数、东京日经指数、香港恒生指数、英、法、德全面下跌。为什么西方世界担心俄罗斯的未来,不担心中国的未来?因为俄罗斯没有中华民族那种博大精深的深厚文化底蕴。世界四大文化(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就是中国文化。西方国家对中国将成为超级大国充满恐惧,本质原因就在于对中国深厚文化的恐惧,恐惧中国深厚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更恐惧中国深厚文化对中国迅猛发展的推动与支撑。所有这些与其说是一种经济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西方称中国不是超级大国的崛起,而是超级大国的回归。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1、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开放包容;2、厚德载物,自强不息;3、民族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是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是共存共荣、相互包容、取长补短的关系,是开放的文化;而欧洲文化是相互排斥,你死我活的斗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整体的团结、和谐与创新,而欧洲文化强调的是个体、是自由。中国文明历经几千年,几遭外族入侵和外来文化挑战而不坠,其原因就在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它能吸收不同质的文化而为己用,丰富和扩大自己的文化内涵。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中国境内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产生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创造了中国文化上的“核心时代”,同时也奠定了中国文化对待异质文化的基本态度。因此,在3世纪到7世纪,中国文化才能面对佛学这一异域文化挑战,一变而形成了中国佛学,进而在10世纪后诞生“理学”这一新型的儒学形态。从中国历史的经验看,中国文化的演进,始终没有脱离开文化的交融。
    (二)文化治军。

说到文化治军,我们不得不讲到曾国藩,他是清朝文官封武侯第一人。前不久本人带队到湖南XX市考察XX。XX的领导和XX市委市政府领导不断地向我介绍曾国藩,说他是清朝时期汉人做官级别最高的一个。言语中对曾国藩充满了崇拜。于是回来的路上,我们特地绕道到曾国藩的故居去看了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是孔子72贤人中曾参70代孙。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治家有方,他治家的根本在于他的儒家文化幻化出来的八本堂家训(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因此家中五兄弟除了一个过继给给叔叔一生在家务农外,其余都成就了一番功名。曾国藩治军的根本在于讲究团结,他要求他的湘军时刻以整体为考量,在团结合作的前提下去争取最大的胜利。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
    (三)文化兴企。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文化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
     宜化在并购企业的过程中,不仅是创造效益,主要是收获文化。宜化并购企业最大的收获是文化的收获,我们每收购一个企业就对文化认识深刻一次,感悟就提升一次;我们每收购一个企业,就对我们文化的先进性、对宜化未来的发展信心坚定一次,更加对我们打造“双百”宜化充满信心。
       这次我们考察的一个中氮企业,与我们的双环公司非常相似,是正厅级单位,有5500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都是省委组织部管的干部。而且这个中氮企业在装备上还强于双环:有火车专用线,有6条双向车道,有火车站,车站调度室;肥、煤都是火车直接送到生产车间;生产装备相当于我们贵州兴化的“1830”;有专门的科技院……政府对这个中氮企业的补贴额度也相当大。例如春节停产时,为了让员工过个好年,政府专门拿出2000万来给资氮,不是为了让他们恢复生产,而是为了让他们把造气开起来生产煤气供应家属区生活用!春节过完了,2000万也用完了,现在职工又开始上访,再次要求补贴。这个中氮企业的管理体制也很不科学,公司实行三权分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分设,相互制衡,相互扯皮,争权夺利。职工“参政议政意识”非常强,我们去与政府谈判他们的职工代表都要参与。我们到厂里那天,厂大门口贴满了标语,还有供上访人员休息而搭建的工棚。他们的董事长跟我说,本来市委市政府要求他们务必想办法把标语和工棚拆掉,但是职工太厉害了,实在拆不了,请我们原谅。我说,这正好作为资料保存,将来可以作为案例教育更多人啊。现在我把我们抄的几条标语给大家念念:“年过了,节过了,该还钱了”、“誓死保卫国有资产,誓死捍卫合法权益;顺应民意转换机制,反对暗箱操作”、“切实落实胡总书记精神,解决人民群众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子公司。XX财务状况非常糟糕,应收1亿元,对外投资损失6.5亿元,仅理财就损失1亿元,XX损失2亿元……XX执行的电价只0.20元/度,而我们是0.275元/度;XX煤很便宜,附近都是煤场,而我们用的煤却要从遥远的山西运来,仅运费就高出许多。索特盐资源非常丰富,政治资源也比较好。即使毕节和索特拥有我们宜化所没有的各种优势,但是依然为宜化所整合。从上述企业的问题可以看出:企业出问题不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设备、管理的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这些落后企业就是被他们的落后文化所颠覆。
      下面我讲个木桶原理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文化与资金、技术、管理、设备等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木桶来说,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些子公司拥有很多优势,每块木板都很长,但是为什么还是装不了多少水?原因就在于没有箍!如果没有箍,即使每块板都很长,也装不了水。假若把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比作木桶的板,那么文化就是箍。上述企业失败的原因就是缺乏一道文化的箍。好资源、好设备、好技术、好员工,因为没有箍,才散架了。我们兼并后就是给他们打个箍,生产就正常了,产品就赢利了。是文化重要,是箍重要。双环每块板都很长,但是因为箍不紧,所以漏水;我们整合的子公司因为没有箍、没有文化,所以就不能凝聚人心,不能团结一致,企业就散架了。
      结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兴盛是由其文化决定的,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就能创造什么样的民族和国家,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企业。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强盛的祖国,先进的宜化文化造就了宜化今天的辉煌。
    二、宜化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但超越了传统文化;她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芳香,绚放出艳丽的奇葩。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根源在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们很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是批林批孔,认为他们都不是好人,是坏分子,因此从来不学习孔子的学问,从来不研究孔子,对孔子的学说不理解、不认同,所有知识来源于反面批判,对儒家文化也是以批判的态度接受的。现在通过认真学习、了解儒家文化,才发现儒家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宜化文化亦如此,不学习、不了解、不执行宜化文化,就感觉不到文化的好;一旦学习了、了解了、执行了,看到效益了,我们才能知道宜化文化原来是如此的先进!
    下面我来谈谈古人的学习同我们宜化的文化建设的比较。古人终身受到的都是文化教育,没有系统地学习自然知识,没有“数、理、化、英语”等等科目的学习,只学习“道”、“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修身养性”,学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修身养性做好了,才能把家管好;把家管好了,才能治理国家;国家治理好了,才能平定天下、成就伟业。说到底,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与我们宜化文化所追寻的,都涉及价值观、心智模式、心态、认识等思想领域。文化建设六年来,每次董事长开行政办公会,总是讲文化、讲思想,讲修炼自身品德,讲提高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法,讲我们企业的文化愿景,讲我们企业成功的六大法宝、六大任务,很少讲具体业务。目的就是统一价值观、统一思想。只要价值观统一了、思想统一了,人人都激情了、阳光了,心智模式得到了改变,心态端正了,还有什么工作做不好?还有什么批评接受不了呢?!一个子公司的前任董事长,以前在谈该子公司并购事宜时每次与董事长见面谈的总是气化炉(壳牌技术),讲气化炉如何先进,安装如何先进,工艺如何先进,以为气化炉可以救他自己,可以救这个子公司。没想到气化炉也仅仅是一个“板”,不是“箍”,还是要漏水,还是不能救该子公司,不能救他自己。领导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能创造无限价值的地方去,就是统一大家的核心价值观。只有核心价值观统一了,思想方法一致了,人心就能凝聚,就能发挥全员的作用,创造无限的价值。因此,我们的高级副总裁们、子公司总经理、部长们,我们应认真思考我们的核心工作是什么?是研究业务?还是研究人?研究人的心态、价值观、心智模式?什么才是你必须用主要精力去解决的问题?什么是你工作的“箍”。
    结论:古人学习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创造了中国灿烂的历史。宜化人推进宜化文化建设,造就了宜化经济的辉煌。从这里看出,宜化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是根植与超越的关系。

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仁、义、礼、智、信”,其核心精髓,可以用“信”、“智”、“仁”三个字来充分概括。我们今天主要用这三个字来分析宜化文化的内涵,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宜化文化进行一个“比较管理”。
    (一)信。在儒家文化所说的“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信仰,二是指信任,相当于宜化文化六大任务中的“文化愿景”和“诚信体系建设”。
先说信仰。1、人生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可以把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子贡问政。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这个故事在《论语》里叫做“子贡问政”。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第三,老百要对国家有“信仰”。子贡说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什么?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去掉哪个?孔子说,“去食”,接着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到今谁不死呢?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1)现代人的困惑根源于没有信仰,原因是选择太多,无法取舍,时空太近,心灵太远。现在我基本不看电视了,主要是台太多了,不知道看哪个了。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曾概括出全球化背景下的“五大冲突”和“五大危机”,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各文明的冲突以及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和价值危机。全球化背景下的冲突与危机,冲击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但其对人类精神领域的冲击最为明显与强烈,因此文化领域的价值观与精神理念的冲突与危机可是看作是其最高层次与核心。(2)为什么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很多高级领导的腐败大案?专家认为,这也主要是对我们党没有信心,发生了信仰危机。(3)现在很多宜化人的困惑也来自信仰:正如董事长所讲,文化愿景没成为宜化的源动力,甚至还没有成为高层、干部的源动力,没有深入人心,即信仰危机。在宜化,有很多人并不是为了文化愿景去奋斗,而是为了工资、为了位子、为了自己的好日子去奋斗,付出的是时间而不是精力。我们的领导干部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以文化为愿景?有没有为文化愿景付出自己的精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的领导干部是从事“能源”行业工作的,是集中员工力量、精力的行业,谁将这种能量引导得好,谁能将员工的精力全部释放,谁的企业生产就稳定、人心就凝聚、效益就会增长,反之,则会问题不断,企业如同散沙。我们现在许多领导干部没有认真思考文化愿景的深远意义,没有让文化愿景成为干部、员工的源动力,过多地满足于自我的成就感,满足于自我的价值实现,而没有意识到宜化满足了你的物质需求与成就感等精神需求,你就应该责无旁贷地服务于宜化,用信念力来指导自己的每项工作,为了宜化的共同目标而付出自己的智慧与精力。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是不是真正地做到了以宜化的文化愿景为我们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责任?现在很多人还是认为文化愿景是董事长个人的事。有的副总还在想,百年宜化,我们搞99年行不行?百强企业,我们做到101强行不行?有的甚至在想,完成个人的原始积累后,就另立门户……很少有人把“双百”目标当成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而是认为那是董事长一个人的事,与我无关。我们在座的每个人为实现我们的文化愿景做了什么?怎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实践我们的文化?我们还有很多人,不是以我们的文化愿景作为工作目标,而是以自己的年薪、待遇、职务作为工作目标,不是以文化愿景为中心,而是以领导和目标为中心,所以攀比收入、待遇、车辆,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养尊处优,没有认识到“双百”目标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什么经不起批评?为什么出问题?原因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把文化愿景当作自己与宜化共同奋斗的目标。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让全民有信仰;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让全员有文化愿景!
    2、人有了信仰,就不会浮燥,就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不被你的待遇、职务所累,不被批评所累,就能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
    我们有些外派干部天天埋怨,条件艰苦,难以忍受,说生活艰苦了,住的差了,工资低了,被子没人洗……本质原因在于没有信仰,没有把文化愿景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事实上,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幸福指数64%。1991年再次参加时,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物质生活改善了,文化生活丰富了,幸福指数提升到73%。1996年再参加调查,指数下跌到68%。它说明,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有可能存在极为复杂的心灵困惑。美国的盖洛普民意测验组织对世界上18个国家的人民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冰岛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参加测试的总人数近27万,82%的冰岛人表示满意自己的生活;美国表示满意自己生活的人数是72%,排列第五位;日本排列第七位,人数比率仅为42%。同是岛国的两个国家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分差,而且富国不一定就让人民感到幸福,这引起很多心理学家的兴趣。冰岛位于寒冷的北大西洋,常年遭受海水的无情冲击,也是世界上活火山最多的国家之一,还有4536平方英里的冰川,堪称“水深火热”,冬天更是漫漫长夜,每天有19个小时是黑夜,可谓“暗无天日”!可是,冰岛的死亡率位于世界之末,而寿命则雄居世界之首。冰岛的心理学家认为,冰岛人的快乐是因为他们学会与恶劣的大自然相处之道,艰难困苦的生活教会了他们如何打开心胸,从而对生活里的问题抱容忍和宽容的态度。
    我们的各子公司人平收入在当地都是最高的,为什么宜化人还嫌低、还不满意,还有困惑,还不快乐?说明高工资、高待遇也不能把企业办好,不能带来快乐。董事长花大篇幅重点回答了员工的四个问题:宜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收购企业带来了什么?宜化未来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要坚持高速增长?就是在进一步深化我们的文化愿景,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文化、统一价值观。人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甘于寂寞,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什么有的人心浮气躁,不安于现状,只想搞大事,不甘于平凡的工作,本质是没有信仰。真正的人才是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野生植物,因为他们志向远大,信仰坚定,所以能忍受冷漠、孤独和无助,历经风雨侵蚀和磨练,最终成才。
再说信任:信任和我们的诚信建设如出一辙,人与人之间只有信任才能真诚、才能和谐、才能团结。信任分对内对外两个层面。1、宜化对内,“信”,就是要信任上级、信任领导、信任董事长。我们学孔子什么?就是学信任。宜化人很多困惑也是由不信任带来的。一些高层领导干部为什么会辞职,本质是信任出了问题,认为领导不相信他们,只相信走得近的人,认为董事长不公正、不实事求是,委屈了他们。一些干部不敢大胆管理那些与董事长、与集团高层领导有同学或是朋友关系的部下,这些部下也不服从上级领导的管理。出现这种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信任出了问题。他们没有正确理解我们的企业文化,没有执行我们实事求是的文化,没有信任自己的上级和领导,小看了董事长,不知道董事长是做大事业的人,是有着广阔胸怀的人,是“坦荡荡”的君子,是不会因为一些私人友谊妨碍企业大局的。部分高层领导不敢保护自己的下属也是信任出了问题,以为董事长不敢实事求是,小看了董事长推进宜化文化,维护宜化核心价值观的意志和决心。于是在发现问题后,不是实事求是地向领导汇报,寻求解决方法;不是积极的“亡羊补牢”,采取补救措施,而是怕得罪人,掩盖矛盾,听之任之,寻求同事之间表面的和平,等到纸终于包不住火的时候,公司的损失也已经难以估量了。本人对蒋董事长是绝对信任的。在我这,文化已经深入到我的骨髓里,占到了51%,已经处于控股地位。假如有一天,蒋董事长不让我搞常务副总了,我一定会想是我的能力不适应,是我不能完成“双百”目标了,而绝对不会怀疑是董事长不信任我了。我也相信,如果有人向蒋董事长汇报说,XX在搞坏事,说XX想另立门户,董事长也绝对不会相信。2、宜化对外,信,就是打造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商务环境。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就是说,一个人要是不讲诚信,就难以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了。同样,一个企业如果不讲信誉,也不能在市场经济中生存。2006年,宜化共举行招投标活动XX项,涉及标的金额XX亿元,中标金额为XX亿元,节资率为XX%。在招标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网络公开、竞价过程公开、投拆渠道公开,使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为从根本上抑制腐败行为的产生,宜化凡未经招标的物资一律不准采购,一律不准付款,使每个人严格按制度程序办事。2006年,宜化投巨资建设八大工程,物资采购数量几十亿,但没有一个人向上级机关举报。
    (二)智。儒家文化所说的“智”,就是“知人”的意思。
    樊迟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问孔子什么叫智?
    孔子说,“知人”,就是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有两层意思,一是自知,二是知人。这又与宜化“六大任务”中的内部营销有了联系,对内部营销作了精辟的阐释。
    1、知人首先要自知,也就是董事长说的,正确认知自己,不神话自己。人是很复杂的动物,最难的是认知自己。人有三种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别人对自己的认识,自己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认识。这三个认识很难统一,就在于人往往容易高估自己。兰州女歌迷杨XX追星事件是典型的不自知的案例。杨XX长得并不漂亮,家里也不是很有钱,但苦苦追刘德华追了八年,六次上北京,三次到香港,为的是跟刘德华见一面。和刘德华合影还不满足,还要到房间私聊, 3月26日,其老父亲无奈之下在香港投江而死。她居然还认为父亲的死与她无关,是刘德华造成的!这件事的本质就是不自知。

(1)核心价值观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在自知方面不能实事求是。一个人无论你身居何职都要客观地评价自己,要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不要不懂装懂,不要倚老卖老,要保持平常心态。这就如给你一辆奔驰开,同时我们已为你修好了路,交警也管好了秩序,你就很容易按时到达目的地,你能够准时到达的原因是因为给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换作任何人都可以准时到达。总认为自己对宜化有贡献的人也要想一想,你的能力是否与别人存在差距?由于自己水平低,造成天天加班产生怨气,结果成了不能被批评的借口,这样的心态如何能干大事?在宜化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宜化离开了任何人都可以照样运行,不要老是怀着要董事长感恩的心态去工作,相反,你应该感恩企业为你提供了平台,这也是领导价值观的提升,如果一位领导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因为水平低下天天加班,甚至还认为这是敬业,这样的领导是不合格的!宜化目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效益好了,品牌提升了,收入超过100亿了,社会荣誉高了,个人收入也高了,很多人认为自己个人也功成名就了,开始居功自傲了,以为我自己成才了,就像现在的中国股民,连买菜的大字不识的老太太炒股也发财了,真的以为自己是资本运作的高手了,殊不知是大盘好了。我们今天的成就也是宜化的高速发展,宜化的事业成就了我们的成功,是宜化给我们的平台好了、高了,我们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走向成功,不是个人能力所致。离开宜化,将一无所有。因此我们必须感恩宜化、感恩董事长。

(2)本人很自知。本人一直以来比较自信,觉得在宜化还算个是比较有能力的副总。直到有一天别人告诉我董事长准备安排本人到子公司去工作,我才发现原来我并不是不可替代的。现在看到别的领导把子公司搞得很好,更不敢骄傲了,更加自知了,也许本人去了还不如现在那个领导搞得好,或许还会搞砸。我是农民的儿子,一个师范生,不懂业务,觉得自己现在这样子已经很满足,春节回家,我们镇上的书记、镇长,镇领导班子还有XX市领导班子都请我吃饭,感觉风光无限。而一同回去的有个大学同学,高考时他分比我高,在大学里成绩比我好,可是现在他还仅仅是一个普通教师,买房子还要找我借钱。我们XX市委有个副书记,当了很多年的副书记,总是提不起来,每次一遇到提干,总以为该他了,结果总是提不到他,他也很郁闷,很难受。每当此时,他就回老家住一晚,看到自己家周围的人,以前一起的隔壁邻居,还在辛苦的种田,满脸沧桑,这时他的心情就会好转,心态就能再次端正。看到这些,我不禁更加感恩宜化、感恩董事长。我一直想,我管生产不如王华雄,搞管理不如陈腊春,管财务不如赵大河,搞技术不如杨晓勤,演讲不如张新亚,买煤不如李刚……我有什么呢?我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于是我时刻提醒自己谦虚做人,谨慎做事。我很喜欢刘邦说的一句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意思是说,出谋划策,研究正确作战方针,保证打胜仗,我不如张良;制订典章法令,管理政务,筹集军费粮草,我不如萧何;身临第一线带兵打仗,做到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有了这些自知,我想我就能稳步走向成功。因此,我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对上不争名,同级不争功,对下不争利的“三不争”原则。
      2、知人其次要了解别人。与上级,沟通大于压力;与同事,沟通大于能力;与下属,沟通大于权力。这与孔子的话又如出一辙。

(1)了解下属,做到知人善用。即我们的内部营销。开会、培训首先要交流思想、平等对待。批评、赞扬、罚款都是交流沟通的方式。曾国藩相术《冰鉴》,不是真的看相,而是通过半天到一天的交流,了解对方的世界观、修养、见识、能力、意志力,所以他能够做到知人善用。他起用的人,个个都做出了成绩,没有误用一个人,也没有看错一个人。

(2)了解同事,增进团结和谐。宜化人团结活泼,充满激情,增进沟通,促进和谐。

(3)了解领导,增强信任。财务系统改革,分管财务领导挨批,本质是认知的问题:对人才、对干部的评价标准有偏差,董事长需要的管理干部,更多的应该是侧重于组织行为能力强、统筹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等综合素养方面能力的管理干部,而财务系统长期对人才、对干部的评价标准是业务导向型的;对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有偏差,董事长对工作的评价标准是看团队建设,而财务系统评价工作业绩,主要是看融资多少、节税多少、成本核算准确没有……;对人才培养、重视人才的评价标准有差异,董事长希望有意识、有谋略地隆重推出本部门的人才,多争取给新人展示的机会多与领导一起参加活动,让领导了解财务部的人才状况,而财务系统培养评价人才,主要立足岗位成才。

(4)了解董事长,了解董事长的困惑、压力、执着的追求和价值观,做董事长的知音。你想,你的车子、票子、位子都是董事长定的,董事长是你最大的客户,你不懂董事长的需求,不了解董事长,不是董事长的知音,那你就是最愚蠢、最糊涂的人了。孔子就说过,知人,首先要知自己,其次就是要知领导!一是了解董事长有什么困惑。知孔子,看《论语》;知董事长,看会议纪要。了解董事长的困惑,很简单,天天看会议纪要,看文化书籍就可以了。我就是通过这两天看董事长的会议纪要,了解了董事长最大的困惑是“我没有看到我身后跟随着更多执着追求文化的知音。”董事长的困惑就是:宜化文化愿景没有成为宜化发展的源动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得到持之以恒地坚持;没有建立完美的学习型组织和成就卓越团队。二是了解董事长有什么压力。了解了董事长的压力,就知道董事长为什么不愿意看到宜化存在个人英雄主义?为什么不愿意让宜化依靠他个人?虽然这样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但是于宜化不利!宜化要实现“双百”目标,要长远发展,就不能依靠任何一个人,而要靠所有人,靠四化建设,靠制度靠程序,靠规范的管理。我看了一些领导的月清月结,明白了董事长为什么一直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致力于企业的“四化”建设工作,是因为他希望能够淡化他个人对宜化所产生的决定作用和主导地位,他希望在他百年后,即使他不在,但只要有宜化的企业文化长盛不衰,宜化的“四化”工作做得好,换了另一个企业负责人,宜化依然能保持辉煌盛世。三是了解董事长有什么执着的追求。办企业既难又简单。难的是持之以恒地执着和认真的坚持,简单的是只要持之以恒地执着和认真就办得好企业。董事长就是个凡事认真的人。因此,对于董事长安排的工作,我们更要认真对待,不要妄想蒙混过关。四是董事长的价值观是什么。那就是:一个企业家,只有当他真正地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企业,热爱他的员工时,他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

      (三)仁。儒家文化所说的仁,也有两层意思:一是仁爱,爱人;二是“恕”,即宽容,包容。
    先说仁爱。仁爱,爱人,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恩文化。
    司马牛忧之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为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为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只要有仁爱之心,才会有广阔的胸怀,才会仁爱,才会快乐!
    我们董事长觉得所有宜化人都是可爱的,所以他爱所有宜化人;我们所有宜化人也要认为董事长是可爱的,所以要发自内心地爱我们董事长。

    1、宜化的仁爱体现在:首先我们要觉得所有的宜化人都很可爱,值得我们用心去爱,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相亲相爱一家人,最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


    2、董事长的仁爱体现在对员工、对企业、对祖国的爱。这才是大仁大爱,是高尚的爱。董事长常说,一个企业家,只有当他真正地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企业,热爱他的员工时,他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董事长的仁爱主要体现在:

(1)对员工和企业的仁爱。董事长一系列政策都是以员工为本、关心员工的体现,是对员工和企业的仁爱:高工资、高待遇、高分红;改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解决员工子女上学和就业问题;给女同志放XX天“三八”长假;建立爱心基金。我们公司一个干部曾经因为事故受了重伤,伤情很严重,董事长非常关心他,不断地给我打电话,问我他的受伤情况,伤到重要部位没有。而且还交代不论花多大代价,一定要治好他。前不久,这个干部因为经不起批评,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董事长依然看在他曾经受过伤的份上,要求我尽全力挽留。

(2)对社会的仁爱,负起社会责任。2006年cctv年度经济风云人物评选中提出,企业家的评选条件主要看四个方面:责任、创新、影响力、推动力。其中责任是指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回报股东,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利益,做环保资源型企业,做资源节约型企业,回馈社会、回报社会。仁爱的企业家会负起社会责任,赚钱不是以牺牲员工利益、牺牲环保、资源浪费为代价的,否则就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对不起企业,对不住员工。董事长长期致力狠抓于安全、环保工作,致力于把宜化打造成环保和资源节约型企业,致力于做大做强宜化。这正体现了董事长负起社会责任,是个仁爱的企业家。
    再说恕,宽容、包容。人只有有了仁爱之心,才能具有宽广的胸怀,才会宽容,才会以德报德、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人才会快乐。要对领导宽容,对同事宽容,对下级宽容。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孔子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的学生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恕就是要有宽广的胸怀,要能做到以德报德甚至以德报怨。
    济南有位出租师傅驾夜班车时遇劫,他奋起反抗,双双负伤入院急救,劫匪没有住院押金,出租车师傅不计前嫌,慷慨解囊相助,事后他平淡地说,不管好人坏人,总是一条生命,不能见死不救。每个人都要有这种胸怀。我们很多领导干部都很担心自己干不到退休,担心自己会因为工作失误、出现问题被董事长批评、撤职、抛弃。董事长常对我们说:只要我们不犯意识形态上的错误,都可以跟着他干到退休,都可以随着宜化不断前进。这就是董事长的仁爱。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不忧,智者不惑,信者不郁。忧是害怕、恐惧的意思,惑是迷茫的意思,郁是苦闷、不快乐的意思。联系我们宜化文化来说,仁者不忧就是敢于实事求是地大胆批评。正如董事长说的,我爱你,我就敢大胆批评你,因为我的出发点是爱你,是为你好,是关心你,是帮助你进步,所以不忧不害怕不恐惧,这就是宜化实事求是的批评文化。智者不惑,是指聪明人不盲目自信,不骄傲自满,而是不卑不亢。走下神坛,本质是要正确认知自己,认知他人,解决心中的困惑。信者不郁:我们只要有了“双百”目标做我们的文化远景,有了对企业的信仰,我们就能不拘一格、不拘泥于小节,就会感到快乐轻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