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品配置表管理

 昵称441042 2013-01-24

    超市卖场内的商品陈列是运用商品配置表来进行管理的。商品配置表是把商品的排面在货架上做出一个最有效的合理分配,以画面表格规划出来。在当今信息时代,商品配置表可以通过电脑来制作,并可不断修改和调整。

    功能介绍

    目前我国大型综合超市普遍采用商品配置表对商品的陈列加以管理,而一些中小型超市由于商品种类少,没有认识到、更没有重视商品配置表的功能。商品配置表对于超市商品陈列的管理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控制超级市场的商品品项,充分发挥卖场的使用效率;

    2、有利于商品的陈列定位管理,达到陈列面积的有效利用;

    3、利用商品配置表合理安排畅销商品、销量较少的商品、滞销商品的排面数,优先保证畅销商品,提高卖场的销售效率;

    4、利用商品配置表合理安排高利润商品和低利润商品的排面数,优先保证高利润商品,提高卖场的整体利润;

    5、利用商品配置表统一管理连锁超市,形成规范化、高效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制作与修正

    商品配置表的制作,可分成新开店制表和已开店配置表修改两种情况来进行。

    1、新开店商品配置表的制作

    新开店的商品配置表的制作,是一个新的超市卖场商品管理全新内容的开始,一般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商圈与消费者调查。商圈调查主要是弄清新店所在地的市场容量、潜力和竞争者状况。消费者调查主要是掌握商圈内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家庭结构、购买习惯、对超市商品与服务的需求内容等。经过这两项调查,新店的经营者就可开始构思新店要经营什么样的商品。

    (2)商品经营类别的确定。在对消费者的调查后,就要提出新开设的超市的商品经营类别,由采购部会同门店人员共同讨论决定每一个商品大类在超市门店卖场中所占的营业面积及配置位置,并制定出大类商品配置图。当商品经营的大类及配置完成后,采购人员就要将每一个中分类商品安置到各自归属的大类商品配置图中。

    (3)单品项商品的确定。完成了商品大类和中分类的商品配置图之后,就进入制作商品配置表的实际工作阶段,就是要决定单品项商品如何导入卖场。此项工作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是收集每一个中分类内可能出售的单品项商品资料,包括单品项商品的品名、规格、成份、尺寸、包装材料和价格;第二个步骤是对这些单品项商品进行选择,挑选出适合超市门店商圈消费需要的单品项商品,并列出商品台账;第三个步骤是把这些单品项商品做一个陈列面安排,并与门店周围的商店作出一个比较优势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单品项商品作必要的调整,并最后确定下来。

    (4)商品配置表的制作。商品配置表是决定单品项商品在货架上的排面数,这一工作必须遵循有关商品陈列的原则,运用好商品陈列的技术。如商品配置在货架的上段、中段还是下段等,还须考虑到企业的采购能力、配送能力、供应厂商的合作等诸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将商品配置好。商品配置表的制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采购人员认真钻研。在制作商品配置表时,采购人员应先作货架的实验配置,达到满意效果后,才最后制作商品配置表,所以采购部门要有自己的实验货架。由采购部门制作的商品配置表下发至新开设的超市门店后,门店将依据这些表格来订货、陈列,并只要在货架上贴好价目卡就可营业。

    2、商品配置表的修正

    任何一家超市,商品的配置并不是永久不变的,必须根据市场和商品的变化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就是对原来的商品配置表进行修正。商品配置表的修正一般是固定一定时间来进行的,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修正一次,但不宜随意修正,否则易出现商品配置凌乱和不易控制的现象。商品配置表的修正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1)超市不管是单体店、附属店还是连锁店必须每月对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的目的是要找出哪些商品畅销,哪些商品滞销,配备POS系统的超市会很快统计出商品的销售情况。没有配备P0S系统的超市则要从商品的进货量和库存量中去进行统计。

    (2)滞销商品的淘汰。经销售统计可确定出滞销商品,但商品滞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商品质量问题,也可能是销售淡季的影响、商品价格不当、商品陈列得不好,更有可能是供应商的促销配合不好等。当搞清楚商品滞销的原因后,要确定滞销的状况是否可能改善,如无法改善就必须坚决淘汰,不能让滞销品占住了货架而产生不出效益来。

    (3)畅销商品的调整和新商品的导入。对畅销商品的调整,一是增加其陈列的排面,二是调整位置及在货架上的段位。对由于淘汰滞销商品而空出的货架排面,应导入新商品,以保证货架陈列充实。

    (4)商品配置表的最后修正。在确定淘汰哪些滞销商品,调整哪些畅销商品和新商品后,这些修正必须以新下发的商品配置表的制作来完成。新下发的商品配置表,就是超市门店进行商品调整的依据。

    制作技术要领

    超市商品配置表的制作充分体现了技术性要求。日本的超市经营者总结出许多商品配置表制作的技术要领,掌握了这些要领将会较容易地制作出商品配置表来。

    1、确定每一个中分类商品的陈列排面

    在规划整个大类商品的配置时,每一个中分类商品所占的营业面积和陈列排面数首先要确定下来,这样才能进行单品项的商品配置。例如:膨化食品要配置高165厘米、长90厘米、宽35厘米的单面货架三座,这样决定后,才能知道可配置多少单品项商品。

    2、商品陈列货架的标准化

    超市所使用的陈列货架应尽量标准化,这对连锁的超级市场尤为重要。使用标准统一的陈列货架;在对所有门店每一分类的商品进行配置规划时,只要一种至多2至3种商品配置表就可进行全部的商品配置与陈列管理,不至于出现一个门店一种配置或一种陈列的现象。

    3、单品项商品的资料卡设立

    每一个单品项商品都要设立资料卡,如商品的品名、规格、尺寸、重量、进价、售价、供货量等,这些资料对制作商品配置表相当重要。

    4、设置商品配置实验架

    商品配置的制作必须要有一个实验阶段,即采购人员在制作商品配置表时,应先在实验货架上进行试验性的陈列,从排面上来观察商品的颜色、高低及容器的形状是否协调,是否具有对顾客的吸引力,缺乏吸引力可进行调整,直至协调和满意为止。

    5、特殊商品采用特殊的陈列工具

    对特殊陈列的商品不能强调货架的标准化而忽视特殊商品特定的展示效果。有时通过使用特殊的陈列工具,才能更好地展示特殊陈列商品的魅力。在超市的经营中,最近几年出现了这样的趋势:消费者对整齐划一和标准的陈列感到有些乏味,因此,用特殊陈列工具配置特珠商品,可以增强卖场的活性化,改变商品配置和陈列的单调感。

    6、单品项商品的陈列量与订货单位的考虑

    一般来说,由配送中心配送货的超市其卖场和内仓的商品量是日销售额的1.5倍,对每一个单品项商品来说也是如此,即一个商品平均日销量是12个,则商品量为30个。但每一个商品的陈列量还须与该商品的订货单位一起考虑,目的是减少内仓的库存量,加速商品的周转,每个商品的陈列量最好是1.5倍的订货单位。如一个商品的最低订货单位是l 2个,则陈列量设定在l 8 个,该商品第一次进货为2个单位计24个,18个上货架,6个进内仓。当全部商品最后只剩下货架6个时,再进一个订货单位12个,则商品可以全部上货架,而无须再放进内库,做到内仓的零库存。一个超市的商品需要量与日销售额的比例关系是该店销售的安全保有量。而单品项商品的陈列量与订货单位的比例关系则是在保证每天能及时送货的条件下的一种零库存配置法。我国的超市由于受交通条件和配送中心配送能力制约,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内仓的商品量可适当增加。

    7、商品配置表的设计

    商品配置表是以一座货架为制作的基础,一张配置表代表一座货架,货架的标准视超市的场地和经营者的理念而定。商品配置表格式的设计,只要确定货架的标准,再把商品的品名、规格、编码、排面数、售价表现在表格上即可。也有的把商品的形状画到表格上,但这些必须借助于电脑来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