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爲什麽會出現信任危機? 作者:李銀河 信任在當代中國出了大問題,人們已經喪失了基本的信任,整個社會彌漫著壹種欺騙造假的氣氛。 細細考量信任危機的形成,應當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第壹個是意識形態原因;第二個是法律機制原因;第三個是社會習俗原因;第四個是宗教信仰原因。 首先,意識形態原因。霍布斯有段名言:“我毫不懷疑,如果‘三角形三內角之和等于正方形的兩直角之和’這壹說法和任何人的統治權或具有統治權的壹些人的利益相沖突的話,這壹說法即使不受到爭議,也會由于有關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采取把所有幾何學書籍通通燒掉的辦法,而受到鎮壓。” 目前,全國每年發生幾萬起群聚事件,很多都是因爲權力部門(政府、警方調查結果)缺乏公信力。壹個事件發生之後,如果政府的調查結果有公信力,就不會釀成暴亂事件。正如阿倫特所說:“人們常常發現,長期洗腦造成的最確定結果,是壹種特殊的玩世不恭:對任何真理都絕對拒絕相信,不管這個真理有多麽可靠的依據。”正因爲我們的社會經曆過壹個人們不能了解基本事實的時期,人們對公權力就喪失了基本的信任,這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是非常明確的。 其次,法律機制問題。社會對于人們的行爲缺乏有效的外部規範力量,對于造假欺騙行爲懲罰不力,懲罰機制不完善,使得造假行爲的成本比較低,由此導致毒牛奶、地溝油、盜版書泛濫成災。在法律機制健全的社會,人們的造假行爲會帶來傾家蕩産的結果,誠信與造假兩相比較,人們才會選擇誠信。反之,在蠅頭小利的利益驅動之下,人們也會去造假,從而徹底喪失了職業操守,也毀掉了社會的信任。 第三,文化習俗問題。由于中國盛行熟人社會與生人社會的區別對待,對于欺騙外人、生人的行爲就缺乏內在的規範力量。這個習俗就是費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就像在水中投入壹顆石子,水面上泛開壹圈壹圈的水紋;在中國社會中,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爲核心,血親,姻親,朋友,熟人,壹圈壹圈延伸開去,按離自己距離的遠近來劃分親疏。信任只在熟人圈裏,對陌生人世界是完全不信任的,並且由此也認爲,對陌生人的欺騙行爲並不違反行爲規範。差序格局揭示的是壹種典型的熟人社會價值觀:只是在熟人圈子裏才有信任,對于陌生人是完全沒有信任的。 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還有壹個著名理論:西方是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是家庭本位的社會(家族本位的社會),跟差序格局的意思差不多。個人本位的社會是陌生人社會;家族本位社會是熟人社會。前者人的交往運作壹定要靠法制,而後者就要靠關系,是人治。法制就要求信任,就會産生相應的制度來保障信任;人治就不會有信任,也沒有制度能夠有效地保障信任。 第四,宗教信仰問題。這也是中國人在信任問題上缺乏內在規範力量的壹個原因。因爲中國是壹個無神論(或泛神論)的社會。當中國人撒謊或造假時是沒有內心痛苦的,因爲他知道除了被抓到之外,不會有懲罰,不會下地獄,所以什麽都可以做。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壹句名言:如果沒有了上帝,豈不什麽事都可以做了?社會上詐騙事件大量發生,新的詐騙形式層出不窮。當很多人做壞事欺騙人時,當受騙上當大量發生時,社會就徹底喪失了信任。 爲了克服信任危機,我們必須從意識形態、法律機制、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加以改進。其實,中國的傳統道德中是很強調信任(仁義禮智信)的,我們應當將傳統中好的因素發掘出來,發揚起來,重建社會信任。 (此文首發于《東方女性》雜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