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至萧山行程将缩短三分之一

 向春阁 2013-01-25

上海城建隧道股份输出大隧道建设经验

上海至萧山行程将缩短三分之一

2013年1月24日   09:09-经济新闻·连载     作者:张奕/蒋文文

  本报讯 (记者 张奕 通讯员 蒋文文)上海建设者正把大隧道的建设经验带出上海。由上海城建隧道股份投资36亿元,以BOT模式(建设-运营-转移)承建的浙江省首条高速公路隧道——杭州钱江隧道日前双线贯通,宣告萧山至海宁的最快捷通道在钱塘江潮汐下悄然成型。工程建成后,上海与萧山间的行车距离将缩短三分之一。

    钱江隧道全长4.45公里,设双向六车道,南连杭州萧山、北接嘉兴海宁,向北延伸与沪杭高速相通、向南延伸与杭甬高速连接,今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为了不影响钱塘江观潮、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并没有采取大桥设计方案,而是选择了隧道建设方案。

    钱江隧道及接线工程建成后,钱江两岸三市(杭州、嘉兴、绍兴)的距离将大大缩短。车辆从萧山出发,最快只需5分钟便可到达对岸的海宁。同时,上海至萧山的车辆将可直接从沪杭高速转入钱江隧道,无须再走钱江二桥或者钱江六桥,上海与萧山间的行车距离可缩短70公里,到绍兴的行车时间也可缩短一小时左右。

    钱江隧道的建设在浙江交通史上可谓史无前例。但钱塘江流域的地质条件和长江、黄浦江有很大相似性,使在上海已有近半个世纪隧道施工经验的隧道股份建设者 “备感亲切”。“在钱江隧道建设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科研力量,对钱塘江涌潮造成的水土压力变化及隧道隔振措施等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确保隧道在建成运营后能够安全、高质量地提供交通服务。”钱江隧道项目经理章仁财表示,这些技术即使在国际上也是极为先进超前的。负责钱江隧道盾构掘进的,是直径达15.43米的超大型盾构,这意味着,钱江隧道和已建成的上海长江隧道、在建中的上海长江西路隧道一样,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隧道。

    钱江隧道建设者在安全、人性化设施上考虑得极为周到。记者昨天在工程现场看到,为防止司机在驾驶车辆时产生视觉疲劳,钱江隧道内部每隔一段距离便会用瓷砖贴出一个大大的“↓”符号,缓解司机驾驶疲劳感。“↓”符号的下方则是隧道逃生通道,一旦发生意外,司机可打开逃生门进入隧道底层,这样的逃生门每隔80米设置一个。

    此外,钱江隧道是国家第一批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相比普通荧光灯系统,预计隧道专用LED灯每年可节电247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近2500吨。

    据悉,上海市政企业通过投资建设的方式将市政工程技术“带出”上海已非首次。早在2002年,上海城建隧道股份就采用BOT模式(建设-运营-转移)在浙江宁波投资建设了中国首条沉管法隧道——宁波常洪隧道。此后,以上海城建隧道股份为代表的“沪籍”市政企业大军纷纷将目光转向全国市场。目前,隧道股份在全国已有超过59个在建市政项目,市外工程项目占比6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