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别名细参、烟袋锅花、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等。马兜铃科,细辛属。分布南起云南,北至陕西、吉林、黑龙江,西至西藏。多年生草本,有细长芳香的根状茎,先端生叶一二片。花单生叶腋,贴近地面,常紫色,钟形。根茎上生多数细长的根,呈丛状。根茎顶部分歧,每分歧上生2~3枚鳞片及1~2枚具有长柄的叶;鳞片圆形、膜质,长7~10余毫米,先端钝圆。叶柄长10~ 细辛生于林下腐植层深厚稍阴温处。常见于针阔叶混交林及阔叶林下,密集的灌木丛中,山沟底稍湿润处,林缘或山坡疏林下的温地。细辛性喜湿润阴凉环境,耐严寒,因此以选疏林地、腐殖多、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为宜,或带有轻沙性阴凉湿润的背阴坡栽培为佳。 细辛性温,味辛,是一种带““剧毒”的中草药。细辛功能温经散寒、化饮、祛风止痛,主治风寒头痛、痰饮咳喘、风湿痹痛、牙痛、鼻渊等症。全草含挥发油2.65%。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酚、黄樟脑油、优香芹酮、冰片等。细辛全草入药,用为解热、利尿、镇痛、镇静药。治头痛,有发汗、祛痰之效。也可做农药杀虫剂和杀菌剂。 一、选地、整地 细辛喜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好。忌强光、怕干旱,因此东北主产区多选林下栽培,用老参地或农田种植必须搭棚遮荫。林下栽培对树种要求不严,但以阔叶林最好,针阔混合林次之。坡向以东或西向为好,坡度最好在10度以内;山地栽培应选择北坡和东北坡。坡度在30°以下。 整地宜在春夏季进行,早整地有利于土壤熟化,使细辛生长好,病害轻。刨地前将林她的小灌木或过密树枝去掉,保持林下有50%~60%的透光率,刨地深度15~ 山地栽培由山地的下端向上每开垦40~50厘米,留10~15米植被带。耕翻晾晒后打碎土块,清除蒿草、树根等杂物,顺山做畦,畦高 二、繁殖方式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分根繁殖。 1、种子繁殖:种子处理的方法是在林下背阴处挖一浅坑,深约 播种方法:撒播、条播、穴播均可。撒播可将种子与10倍细沙或土拌匀撒于畦面每平方米播种子 细辛可直播,在原地生长3~4年收挖产品。在种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目前产区为充分利用种子扩大种植面积,多采用育苗移栽。以移栽2~3年苗为好,在每年的秋末春初地上部枯萎后或幼苗萌动前进行。栽植方法是在施足基肥的畦上横向开沟,行距17~ 山地育苗宜选择下半部较平坦湿润的地方,于6月中、下旬细辛种子成熟后采收。选择饱满、无病的种子,在做好的畦上散播或条播。用鲜种子100~120g/厘米,5~7厘米,保持畦面土壤湿润,利于细辛种子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发育。 移植时间及方法:山地适宜移植时间为9月下旬~10月上旬。移植前先将种苗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1小时,捞出控于浮水进行移植。沿山坡的下端,在作好的畦上横畦开沟斜栽,行距20~35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栽植1~2级苗5株,3级苗6~7株,覆土 2、分根繁殖:利用收获的植株,将根状茎上部4~5厘米长的一段剪下,每断必须有1~2个芽苞并保留根条,然后按 三、田间管理 1、浇水除草:细辛根系浅,不耐干旱,特别是育苗地,种子细小,覆土浅,必须经常检查土壤湿度,土壤干时及时浇水,以保证苗全、苗壮。应注意及时拔草,畦上畦沟均应无杂草。 2、调节光照:5月份以前气温低,细辛苗要求较大光照,可不用遮荫。从6月开始,光照应该控制在50%~60%的透光率,利用老参地栽细辛必须搭好荫棚,林间栽培也要按细辛对光照的要求补硼或修理树枝。 3、施肥培土:细辛是喜肥植物,种植在瘠薄的土壤里,如果不施肥,生长极其缓慢。根据辽宁的经验,基肥以猪圈粪为最好,熏土肥(老虎粪)次之,化肥以过磷酸钙为好。每年5月和7月可分别用过磷酸钙 入冬以后,每亩用猪圈粪 4、摘除花蕾:多年生植株每年开花结实,消耗大量养料,影响产量,因此除留种地以外,当花蕾从地面抽出时全部摘除。 四、采收加工 |
|
来自: jls1953图书馆 > 《1原创-林业知识》